你從什麼時候開始,已經不再喜歡曾經的好朋友了?

海岸.mp37:14

來自SatiBox

△ 點擊音頻,享受7分鐘的正念減壓練習


你會不會在某天猛然發現,那些曾和你煲幾個小時電話粥的好朋友,那些放學路上一定會互相等待的好朋友,那些曾與你把酒言歡、訴說夢想的好朋友……好像已經很久沒有聯繫過了。


你從什麼時候開始,已經不再喜歡曾經的好朋友了?


那些曾無話不談、說好一生一起走的友情,不知道從哪一刻開始就漸漸地淡化了,甚至可能已經成為你的負擔。


從某種角度來看,友情似乎是眾多親密關係中,最脆弱的一種,它的的量體非常纖細,可能都承受不住一次失望的重量。


我們知道,選擇朋友是一種自願的行為,沒有正式的結構,也沒有嚴格的承諾和約束力。


所以,很多事情都會衝擊到友情,比如,童年時的一次搬家,成年後果的責任和關注的轉移,等等。


你從什麼時候開始,已經不再喜歡曾經的好朋友了?


但友情也有非常堅韌的一面,友情總是在不知不覺中連綿延續,並給予我們的生命補充新的內容,提供良好的社會支持。


但是請注意“連綿延續”這個詞,它意味著:你會在人生的不同階段,迎接新的朋友,同時也意味著:你絕大多數的朋友,只能陪你渡過人生中的某一段旅程。


你從什麼時候開始,已經不再喜歡曾經的好朋友了?


那麼為什麼我們的朋友,往往只能陪我們走過某一段的路程呢?


是我們,漸漸把友情排在了後面


俄亥俄大學人際交流教授威廉姆·羅林斯歸納出:

從14歲到100歲,人們對於朋友的定義都是相似的:朋友是那些我們所欣賞的人、可以說話的人、可以依靠的人。


但區別在於,我們遇到這樣的人、產生這樣的感覺的情境在發生變化,我們處理關係的方式也在發生變化。


小時候的我們,可能更傾向於選擇玩伴,但是隨著閱歷的增長和需求的變化,我們在選擇朋友上有了更強的自我意識。


你從什麼時候開始,已經不再喜歡曾經的好朋友了?


到了青春期,我們就會實現對父母的“精神斷乳”,把“安全感底線”的依戀對象,從父母轉換到朋友身上。


青春期的友情會涉及更多的“自我暴露”,我們擁有了更好的“表達自我”的能力,並開始找尋那些和自己三觀一致的人。


這一時期的友情可以發展地極為激烈,我們會非常喜歡那種“一輩子的兄弟”、“永遠的好姐妹”這樣話,非常願意在未來的日子中,給對方留有一個重要的位置。


因為這樣深刻的期待,這一時期我們的友情中還會出現嫉妒、佔有慾等表現,自我邊界常常不清晰等問題


而成年之後,我們擁有了更多的自由,也開始逐步恢復理智,青春期那種互相佔有類型的友情已經開始褪去。


因為此時,你已經有了更為理智收斂的選擇。


你從什麼時候開始,已經不再喜歡曾經的好朋友了?


青春期那種把朋友作為“安全感底線”的心理也會逐步轉換,我們會更多把尋求幫助的對象選為家人、戀人。


那麼這一時期我們還需要朋友做什麼呢?


我們會需要朋友一起玩樂、分享社會資源,換而言之,朋友在這個時期,更多的是滿足我們功能性需求。


你從什麼時候開始,已經不再喜歡曾經的好朋友了?


但如果你沒有玩樂的時間,沒有更多拓展社會資源的野心呢?


那麼你的交友能力可能就面臨著退化,大家各自成長,其他的社交關係會超過友誼的重要性和首要性,因此,很多人就這樣漸漸退化成“社恐人士”。


有人說“婚姻是愛情的墳墓”,我想這句話有更多浪漫主義的成分在。


更真實的情況是:“婚姻是友情的墳墓”。


在我們的婚禮上,你的知己好友為你鼓掌喝彩,熱淚盈眶,但在此之後,我們會為了陪伴孩子而放棄陪伴朋友;我們會為家庭和自我實現而努力工作,而因此錯過了朋友們的聚會。


你從什麼時候開始,已經不再喜歡曾經的好朋友了?


因此,最後能留在我們身邊的朋友,也越來越少。


是他們,讓我們左右為難


你身邊有那種你不忍心傷害,但早已厭倦的朋友嗎?


可能他的自負傲慢、不切實際、過分依賴、缺乏同理心……等等一些個性已經影響到了你。


布里格姆大學的朱莉安娜·霍爾特·倫斯塔德在對全球148項研究的薈萃分析中發現:有著強大友誼群體的人更有可能長壽,但是有些友誼卻“有毒”,讓自己受到“毒害”。


那麼,如何判斷一段友誼是否合適?你可以嘗試從以下四個維度去自我考量:


1、你是否還願意與對方有長久的互動


你們是否依然期待與對方的下次見面?


你們彼此是否還願意去傾聽和理解對方?而不是在訴說之前,就毫不負責地胡亂提出建議?


你們是否還願意邀請對方參與你人生裡的里程碑,比如生日、畢業、升職、結婚生子?


你從什麼時候開始,已經不再喜歡曾經的好朋友了?


2、你們是否能毫無保留地向彼此呈現所有?


不論快樂還是悲傷,在對方那裡,你是否堅信自己一定能夠得到愛與回饋。


你們是否瞭解彼此的弱點,並且會保護對方,儘量不會讓對方感到尷尬?


你從什麼時候開始,已經不再喜歡曾經的好朋友了?


3、 你們的相處是否輕鬆快樂?


你是否在每次和對方相處後,都感覺積累了許多負能量的情緒?


對方是否總喜歡把你拉下水,或者以其他方式嘲笑你的努力?


對方是否在操縱你的情緒,比如:利用你的弱點讓你感覺沮喪而抬高自己,或者過分奉承讓你過分膨脹而實現自己的目的?


你從什麼時候開始,已經不再喜歡曾經的好朋友了?


4、你是否覺得自己付出了過多?


雖然友情不該太計較收入與支出,但無論是金錢上、時間上,還是情感上,我們的付出都應該是心甘情願的。


如果你的朋友需要你經常為他開脫,需要你做太多的自我安慰,或許你可以考慮和對方談談。


你從什麼時候開始,已經不再喜歡曾經的好朋友了?


成年之後,我們真正親密的朋友越來越少,而“友好的熟人”越來越多,同時,我們會越來越懂得珍惜為數不多的朋友,我們的友情變得也許變得更平淡,卻也更穩定。


我們懷念曾經那些真誠的友誼,或許那些朋友已經散落在天涯,但他們卻對我們有著一生的影響。


我們也要學會識別眼前的友情,如果對方是值得珍惜的,那就千萬不要隨意放手;如果對方是令你不適的,你可以選擇開誠佈公地聊一聊,也可以學會有適當地放手,成全自己的心靈秩序。


你從什麼時候開始,已經不再喜歡曾經的好朋友了?


我知道放棄一段友情是非常令人唏噓的,但真的不必過分沮喪,來一段正念冥想練習吧,把眼光收回到當下。


對於當下,我們更重要的事情,是我們不要因此而自我責備,要學會與自己的變化和成長達成和解。


好了,現在就讓我們一起開始一個全新的正念訓練吧!當我們學會矚目、聆聽於此時此刻的自己,這就是最美好的時光。


圖片皆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我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