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都是中華民族偉大的帝王,但卻都在擇太子之事上栽了跟頭

皇帝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和無人能及的地位,因此對皇位覬覦的人數不勝數。皇家歷來重視血脈的延續和傳承,後宮的眾多妃嬪也導致了皇帝的子嗣眾多,不過在皇位的繼承方面歷來遵循嫡長子繼承製,也就是說,皇帝和正妻所生的長子在皇位繼承上最具有正統性,皇子中的嫡長子最有可能被立為太子,繼承皇位。

皇位只有一個,皇子卻有許多,在這種狼多肉少的情況下,許多皇子哪怕只有一絲機會,也會用盡手段去爭奪。嫡長子即使有優先繼承權,但一樣不敢大意,因為太子在許多情況下也可能被廢。

兄弟們明槍暗箭的算計,可能會把太子拉下馬,太子荒唐無能不堪重用,也有可能被皇帝廢掉。歷史上有幾位英明的皇帝,就曾廢掉自己親封的太子,這幾位皇帝分別是誰?他們又是因何要廢掉太子的呢?

他們都是中華民族偉大的帝王,但卻都在擇太子之事上栽了跟頭

圖片:皇子們劇照

一、漢景帝因為嬪妃一句話廢掉太子

漢景帝是漢朝一位不可多得的明君,他和其父共同開創了“文景之治”。漢景帝在位期間減輕徭役,降低賦稅,大力發展生產,同時任用賢才整頓吏治。他的治世之才開創了一番清明盛世,不過晚年卻在選擇接班人的問題上犯了難。

漢景帝和正妻沒有兒子,因此也就沒有嫡長子,漢景帝只能把長子劉榮封為太子,不過劉榮十分倒黴,他因為自己母親慄姬一句無腦的話,就被撤了太子身份。

劉榮的母親慄姬和後宮許多嬪妃都發生過矛盾,利益不同發生矛盾很正常,但是慄姬心裡卻過不去這個坎兒,每次聽到其她嬪妃在背後故意說她壞話時,都氣得牙癢癢。

有一天皇帝跟她開了個玩笑,皇帝說:“如果我去世了,你可要照顧好其她姐妹和皇子。”慄姬雖然當時也感覺出皇帝是在開玩笑,但想到平時其她嬪妃經常針對自己,她還是控制不住情緒,憤懣不平的對皇帝說:“我又不是她們的母親,幹嘛要照顧她們?”

他們都是中華民族偉大的帝王,但卻都在擇太子之事上栽了跟頭

圖片:慄姬與漢景帝劉啟劇照

可能在平常人看來,這句話只能說明慄姬心眼小,不過皇帝聽到這句話心裡卻咯噔一下,漢景帝立馬就生出警惕之心,如果自己某一天真的去世,慄姬定然不會善待其她嬪妃和皇子,她很有可能會成為下一個呂后。到時候不僅皇室族人要血流成河,嚴重的話還會導致整個朝局都動盪不安。

權衡利弊之後,漢景帝就廢掉了太子劉榮,劉榮本來並未做錯任何事情,卻因為自己生母一句不過腦子的話,徹底與皇位無緣,說起來還是挺冤的。

不過仔細一想,這也可以理解,古代皇子之間的競爭關係遠遠大於親情,除了個別對權力紛爭毫無興趣的皇子以外,絕大多數皇子從小的目標,就是坐上那代表至高無上權力的龍椅。

為了這一目標他們明爭暗鬥,甚至不惜手足相殘,皇子們畢竟都是皇帝的親生兒子,這種爭鬥局面是歷任皇帝都不願見到的,漢景帝同樣也是如此。由此他因為嬪妃的一句話廢掉太子,看起來是小題大做,實則是為深謀遠慮。

他們都是中華民族偉大的帝王,但卻都在擇太子之事上栽了跟頭

圖片:太子劉榮被廢劇照

二、漢武帝怕大權旁落,於是廢掉太子

漢武帝劉徹是中國歷史上一位難得的賢能皇帝,他曾經通過推恩令實現了漢朝真正意義上的大一統,通過獨尊儒術實現了思想文化上的大一統。還派遣霍去病等大將打擊北方匈奴,進一步使版圖得到鞏固。

雖然漢武帝一生功勳卓著,但他晚年在立廢太子的問題上卻一直猶豫不決,有人常說皇家無情,手足乃至父子相殘之事時常發生,漢武帝也是因為對親生兒子的猜忌,從而廢了親手冊封的太子。

漢武帝想要廢掉的太子,是他和皇后衛子夫所生的嫡長子劉據,劉據本身居於太子之位,同時背後又有勢力強大的衛、霍兩家支持,按理來說,如果沒做什麼特別出格的事情,漢武帝是不會動廢除太子的念想。

他們都是中華民族偉大的帝王,但卻都在擇太子之事上栽了跟頭

圖片:太子劉據與母親衛子夫劇照

不過漢武帝太貪戀一手打下的萬里河山,他對國家的控制慾已經強烈到連自己的親兒子也不許染指的地步。當時就有人敏感察覺到漢武帝對江山的貪戀,於是他們利用這一點故意製造事端來誣陷太子。

他害怕自己大權旁落,於是就開始想辦法應對各種局面,為了捍衛皇權,他把朝中一切可能威脅到自己皇權的人通通處死,就連太子和皇后衛子夫都沒放過。

當他最後發現自己錯了的時候,一切都已經晚了,漢武帝英明一生,最後卻為了貪念權利誤殺了妻兒,實在可悲可嘆。由於失去了原來的太子,漢武帝在臨死前只能把皇位傳給年幼的劉弗陵。

不過讓人意想不到的是,他竟然下令殺了劉弗陵的母親勾弋夫人,看來漢武帝連死後都還擔心大權旁落。

他們都是中華民族偉大的帝王,但卻都在擇太子之事上栽了跟頭

圖片:漢武帝劉徹與年幼的劉弗陵劇照

三、隋文帝因偏愛二兒子,廢掉太子

隋文帝楊堅一生創造了許多功績,不僅開創隋王朝,結束了中原地區長期戰亂的局面,還實現了中原的統一。他一生中作出許多重要的改革,促進了社會的穩定和經濟發展。

一個開創出如此盛世的明君,按理來說在選擇接班人的問題上應該有遠見,可隋文帝卻偏偏犯了糊塗。他竟然放著有真才實學的太子楊勇不用,而千挑萬選選了一個善於表演作秀的二兒子楊廣。

隋文帝廢了太子楊勇,把江山交到楊廣手上後,楊廣為了“不辜負”老父親的一番信任,幹出了不少輝煌的“業績”。楊廣曾讓宮女穿開襠褲,有時一夜臨幸30餘位宮女。還極盡奢侈,不惜耗費巨大的人力物力在全國各地修建行宮。除此之外他還十分喜歡四處遊玩,而且每次都耗資巨大。

要知道他所消耗的每一筆費用,都是從百姓的身上壓榨而來的。雖然楊廣在歷史上也留下過一些實在的成就,但若楊勇接管天下,做出的成就想必也不會少。

他們都是中華民族偉大的帝王,但卻都在擇太子之事上栽了跟頭

圖片:二兒子楊廣給楊堅喂藥劇照

四、唐太宗因太子發動政變,廢除其儲君之位

提起唐太宗李世民,可能許多人都很熟悉,李世民也算是一代明君,他開創了貞觀之治,此人最大的優點就是在選用人才方面不拘一格,除此之外他還注重減輕賦稅,讓人民積累財富,使百姓生活安樂。

唐朝在李世民的治理下經濟文化慢慢變得繁榮昌盛,不過李世民一輩子精明能幹,但是到設立太子的時候他也犯了難。要知道,當初父親立的太子李建成就是被自己親手殺死的,李世民經歷過皇子為奪權手足相殘的殘酷,所以他不想再看到這一幕,為了避免悲劇上演,他剛坐上皇位就確定了太子人選。

李世民封皇長子李承乾為太子,一開始,李承乾還比較上進,不過時間一久後,他就越來越胡作非為不像話了。為了鞏固自己的太子之位,不惜派人暗殺兄弟李泰。事情敗露之後,李承乾就學著當年李世民玄武門之變的套路,不過他的計劃最終完敗,自己的太子之位也沒能保住。

他們都是中華民族偉大的帝王,但卻都在擇太子之事上栽了跟頭

圖片:李承乾發動政變與李世民交手劇照

五、康熙皇帝因為能折騰廢掉太子

康熙十三年,皇帝決定把剛出生不久的胤礽立為太子,康熙皇帝十分長壽,一工作就是60多年。也正是因此,這位太子等到花兒都快謝了也沒當上皇帝。更讓人想不到的是,他竟被康熙兩次廢立。

胤礽第一次被廢,主要是因為他對康熙長期霸佔皇位有些不滿,從而引發了二人之間的矛盾,兩人的矛盾本來就不少,胤礽後來又去偷窺皇帝臨幸過的妃嬪,康熙知道這件事後怒不可遏,回到京城後立刻廢了他的太子之位。不過康熙冷靜下來之後,又覺得自己處罰有些太過,就又恢復了胤礽的太子之位。

後來眾位皇子為了爭奪皇位鬥得頭破血流,康熙實在無奈,只能再次廢除胤礽的太子之位。胤礽的太子之路實在坎坷,畢竟在太子位上一坐就是30年的皇子,真的太少了。

他們都是中華民族偉大的帝王,但卻都在擇太子之事上栽了跟頭

圖片:胤礽被廢除太子位劇照

縱觀歷史上的這五位皇帝,他們都曾在自己的位置上做出過不朽的貢獻,為國家繁榮昌盛貢獻過自己的一份力量。無一例外,他們在選擇繼承人的問題上總是左右為難,甚至出現多次廢立的情況。

究其原因,大慧認為只有兩個方面,一方面就是繼承人本身出了問題,他們或許不甘心長期居於太子之位,又或許受到別人的暗箭中傷,導致最終未能保住太子之位。

另外一個原因就是皇帝本身對於權力的渴望,他們對下一代繼承人寄予了深切的期望,當發現他們未能達到自己的要求時,便產生了動搖之心。歸根結底就是他們不想就此放下皇位,只想自己的命再長一點,自己在皇位上坐的再久一點。

文章作者:大慧

整篇圖文由大咖說史工作室團隊製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