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軼事】1938年人祖山那場抗日阻擊戰!

人祖山阻擊戰軍官劉效曾與李晏仲軼事

馮彥山

劉效曾,山西垣曲縣人,人祖山阻擊戰主力部隊431團團長(?——1969)。

李晏仲,河北阜平縣人,人祖山阻擊戰主力部隊431團三營營附。

【軼事】1938年人祖山那場抗日阻擊戰!

一九二六年李晏仲三叔、共產黨員李泰華自太原回到家鄉傳播革命思想,並把李晏仲帶到自己任教的由閆錫山創辦的太原北方軍官學校步科學習,一九二八年以前三名的優異成績畢業,並破格獲得上尉軍銜。當時,來校挑選士兵的正是劉效曾,他相中了李晏仲。到部隊以後,李晏仲被分配到田樹梅擔任旅長的二0五旅任參謀。一九三七年在對日作戰的忻口戰役中,第十九軍二0五旅參加崞縣(今原平)保衛戰傷亡殆盡,番號被撤。回到太原後,被同時參加崞縣戰鬥的劉效曾收留到他任團長的軍直屬補充第一團當上了三營營附,到運城保衛省銀行。自此,李晏仲便一直追隨劉效曾左右。

一九三八年三月十八日發生了吉縣人祖山阻擊戰。其背景是:日本軍佔領臨汾之後,糾集一萬五千餘步騎炮聯軍,分三路追擊閆錫山的最高指揮系統。國軍66師(83軍前身)負責掩護第二戰區司令長官部西渡黃河入陝。該師之206旅,所轄部隊有431團,團長劉效曾;432團,團長朱大純(前任鄧崇禧);401團,團長常存德。在旅長孫福麟指揮下急馳人祖山,排兵佈陣,阻擊5000餘來犯之敵。筆者從新近讀到的資料獲悉:“師長杜春沂、參謀長許鴻林在人祖山上一個破廟裡沉著指揮,旅長孫福麟親到前線督戰,整個作戰方案是由參謀長許鴻林擬定和部署的。最激烈的戰鬥是在第431團第二、三營正面展開,該兩營官兵與來勢兇狠的敵人,短兵相接,英勇衝殺,打退敵人多次衝鋒,殺傷敵人甚多,阻住敵人前進。在保證長官部安全渡黃河入陝後,該師便主動撤出戰場,甩掉敵人向吉縣境內管頭山、永和縣境內轉進。”(2012年第80期《山西文獻》)。

由此可知,劉效曾所率之431團乃人祖山阻擊戰的主力部隊,而此時的李晏仲是其旗下三營的營附,也就是說劉、李二人同時參加了人祖山阻擊戰。

此後,劉、李二人旅進旅退,一起參加過反共的上黨戰役、晉中戰役,雖均以戰敗告終,但在李晏仲安排下都成功脫險而歸。

【軼事】1938年人祖山那場抗日阻擊戰!

1949年太原戰役時,30萬解放軍圍困閆錫山守軍。劉效曾、李晏仲所在之國民黨43軍鎮守雙塔寺一線,軍部設於永祚寺內。此時,已投降解放軍的“雪恥團”團長李佩膺給舊交李晏仲寫來一封勸降信。李明察形勢,以為死守無望,且半生戎馬奔波,已有厭戰情緒,頓生歸降之意,故將勸降信拿給劉效曾。劉效曾問:“你說怎麼辦?”李晏仲思考後答道:“作為軍人有三條路可走,第一是戰,但從目前的戰況來看是戰不下去了,看城裡能否再派兵來增援我們。”劉效曾說:“他們連自己也顧不了。”李晏仲說:“那第二條路就是死,不成功,則成仁。”劉效曾馬上堅定地說:“不死。”“那第三條就是投降了。”話音剛落,劉效曾就說:“那你回信吧。”看來劉效曾也早已深思過了。李晏仲說:“咱們的師長好說,不知那倆暫編師師長態度如何。”劉效曾把幾個師長叫來讓他們表態,他們表示聽軍長的。這時天已黑了,李晏仲派人往王家墳方向的解放軍送了回信,同意投降,請解放軍派人來談判。

次日天剛拂曉,解放軍即發動進攻。李晏仲忙問,解放軍回信了嗎?一個參謀答道:“回了,給軍長了。軍長看後啥也沒說,在他身下壓著呢,我看凶多吉少。”李晏仲從躺在佛龕中的劉效曾身下抽出信一看,上面就是幾句簡單的話:要投降就舉白旗,沒有談判餘地,否則天一亮,兩百發炮彈送上。這時,李晏仲看到劉效曾流淚了。有人問要不要還擊,李晏仲下令不許還擊;有人問該怎麼辦,李晏仲對身邊的參謀說,趕緊準備白旗,我出去看看。就在此時,幾個解放軍戰士衝了進來,其中一人身綁炸藥包,手持兩個手榴彈,對著李晏仲大喊“繳槍不殺”。李晏仲平靜地說:“我們不打了,進去吧,軍長在裡邊。”那個戰士飛快地進了大雄寶殿,將劉效曾一干人等俘虜。雙方未放一槍,時間不足半小時,解放軍便佔領了雙塔寺。這一天是1949年4月22日(見於李季龍文)。

【軼事】1938年人祖山那場抗日阻擊戰!

1949年4月24日太原解放。劉效曾連同老上司孫福麟被送往河北省永年縣的華北軍區軍官教導團將校大隊學習,後釋放,在北京看自行車謀生,“文革”中被造反派揪回汾陽(他曾在此駐軍),批鬥致死,時在1969年。劉效曾是閆錫山太原守軍六大軍長中唯一之正常存活者,這與他曾謀劃投降解放軍有關。其餘五人,一人死於解放軍的炮火,四人在建國後被判死刑。

李晏仲被俘後,送往陽泉,短期受訓後即予釋放。因其妻子是天津人氏,便去天津謀生。時任河北省副省長、天津市委書記的本家兄弟李耕濤介紹他到菸酒公司上班,1950年回到太原。由於在北方軍官學校學過測繪,便幫助任太原郊委會主任的胞弟李國澤(李晏賓)測繪設計修建汾河東西灌渠,1958年轉正為國家工作人員。1962年,因歷史問題被判刑五年,在獄中躲過“文革”一劫。出獄後,先就業於永濟縣五星湖農場,1975年獲特赦後,安置在太原鐘樓街澡塘,月薪100元。1997年去世,享年88歲。

李晏仲之妻出身天津軍人之家,伉儷情篤,隨夫南北征戰、出生入死。可惜一生未育,一直由侄輩李季龍等悉心奉養,得以終老天年。2003年謝世,享壽九秩。

此文所據材料來源有二:一是從網上查得;二是李晏仲的侄子李季龍先生提供,當屬可信。

自謂拙文之貢獻,首在釐清了人祖山阻擊戰的一些史實。以往說法,人祖山阻擊戰參戰部隊為國民黨陸軍66師206旅431團,總指揮為旅長孫福麟。於今可知,一、參戰者為66師下轄之431團(團長劉效曾)、432團(團長朱大純)、401團(團長常存德)。如此,便可解釋人祖山所存由孫福麟率三位團長建立“烈士碑”的原因。二、人祖山阻擊戰的總指揮是66師師長杜春沂,作戰計劃制定與部署者是66師參謀長許鴻林,指揮所設在人祖山山頂之人祖廟。孫福麟親赴前線督戰(可稱“前敵總指揮”)。三、人祖山阻擊戰的主力是431團,其二營、三營為正面禦敵之中堅。

其次,通過對劉效曾、李晏仲一生行狀之簡述,可以窺見他們人生道路上的功過是非,呈現他們的立體形象,以供人評說。甚至,可從中品咂我黨在對待國民黨軍人政策上的成功與教訓。當然也有滿足後來者索奇探秘心理的意義。

【軼事】1938年人祖山那場抗日阻擊戰!

往事已矣!人祖山阻擊戰已經過去82年了,正如筆者為“人祖山阻擊戰紀念館”編撰的對聯所言:炮火聲中衛聖祖,硝煙散處祭忠魂。所有在外寇入侵、人民塗炭時刻,捨生忘死、守土衛國的中國軍人,都是我們心中的民族英雄,值得我們“永矢弗諼”(人祖山“烈士碑”額題),儘管他們身上可能存有因為心不由己、身不由己而造成的汙點與遺憾!

2020.7.16完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