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炭疽病高發,果實幹縮、落葉,減產絕收,如何防治效果好

近日,有辣椒種植戶發圖片諮詢,問辣椒得了什麼病,這種病傳染特別快,尤其是接近採收的辣椒,幹縮爛果,落葉,發病部位很薄,像羊皮紙一樣,一戳就破了。經診斷這是辣椒三大主要病害之一(病毒病、炭疽病、疫病)——炭疽病。雨量大、雨日多、相對溼度高的七八月,正是辣椒炭疽病高發期。

炭疽病主要危害葉片和果實,流行蔓延快,危害時間長,損失慘重,流行年份可以造成絕收。因此,椒農應提前做好炭疽病的防治工作。那麼對於辣椒炭疽病的防治,椒農該採取哪些措施呢?接下來我從辣椒炭疽病的田間識別(注意與疫病區別)、為什麼會爆發以及如何高效防治這3個方面跟大家一起探討,希望為廣大辣椒種植戶正確識別及科學防治辣椒炭疽病提供參考。

辣椒炭疽病高發,果實幹縮、落葉,減產絕收,如何防治效果好

一、田間如何識別辣椒炭疽病

炭疽病是田間常發的一種真菌病害,主要侵染接近成熟的果實,也侵染葉片和果梗。

1、果實發病症狀

果實發病初期,出現溼潤狀、黃褐色橢圓或不規則病斑,病斑凹陷,邊緣褐色,中央灰白色,隨著病斑加重,表面有隆起的同心輪紋,多由小點集成,小點有時為黑色,有時呈橙紅色(分生孢子盤)。

辣椒炭疽病高發,果實幹縮、落葉,減產絕收,如何防治效果好

環境乾燥,辣椒幹縮,病部失水變白,變薄

環境乾燥時,果實幹縮,病部組織失水變薄,病斑呈膜狀,似羊皮紙,很容易破裂;空氣溼度高時,病部邊緣出現浸潤圈,被害果實內部組織半軟腐、易幹縮,使辣椒失去商品價值。

辣椒炭疽病高發,果實幹縮、落葉,減產絕收,如何防治效果好

環境溼度大,果實內部組織半軟腐、易幹縮

2、葉片發病症狀

葉片染病多發生在成熟的老葉上,初期出現水漬狀褪綠近圓形病斑,邊緣褐色,中間灰白色,後期在病斑上產生輪狀排列的小黑點,受害病葉易脫落,菜農稱之為垮葉。莖部和果柄染病,出現不規則凹陷的褐色病斑,乾燥時表皮易破裂

辣椒炭疽病高發,果實幹縮、落葉,減產絕收,如何防治效果好

葉片病斑中間灰白色,邊緣褐色,落葉

3、炭疽病和疫病,症狀區別

辣椒疫病又叫做“爛秧子”,葉部染病,產生暗綠色水漬狀病斑,溼度大時整個葉片腐爛脫落;莖染病亦產生暗綠色條斑,病部凹陷縊縮,引起莖枝倒折,使得植株上部萎蔫枯死;當果實受害時,一般是從蒂部開始,起初產生暗綠色不規則水漬狀病斑,然後迅速擴散到整個果實,呈灰綠色,果肉軟腐,溼度大時表面出現白色黴層,乾燥時則形成僵果殘留於枝上;根部受害變褐腐爛,整株萎蔫枯死。

辣椒炭疽病高發,果實幹縮、落葉,減產絕收,如何防治效果好

辣椒疫病發病症狀

辣椒疫病和炭疽病最大的區別主要有2點,一是炭疽病不會出現莖枝折倒,全株萎焉死亡的情況;二是疫病果實軟腐,病斑不會出現薄如紙片,一戳就破的情況。

二、炭疽病爆發流行的主要原因分析

炭疽病是一種真菌病害,病菌越冬後一旦溫度、溼度合適,就從表皮傷口或日灼及各種傷口侵入,通過風雨、昆蟲、澆灌等傳播。一般來說,越冬菌源多,高溫多溼,地勢低窪、土壤黏重、排水不良、種植過密、氮肥施用過多,管理粗放,果實受烈日暴曬等條件下容易爆發流行。

1、常年連作或不及時清理田園,田間累積菌源多

辣椒炭疽病又叫做“重茬病”,初侵染源來自上一年的越冬菌源。如果常年連作或不及時清理病果、病殘體、雜草,田間病原菌累積快,數量多,一旦第二年溫度溼度合適(25-30℃,相對溼度 95% 左右),病菌迅速侵染辣椒,且隨著水流、農事操作等迅速擴展,在短時間內會流行成災。

2、高溫多雨或雨後不及時排水,侵染傳播快

高溫和潮溼的環境,孢子繁殖速度快,病原菌在短時間累積多,而病菌潛育期只有3天,且有水分作為傳播媒介,再侵染次數頻繁,在短期內可造成大流行。

3、管理粗放,植株抗病能力弱

辣椒對炭疽病的抗病性,不僅與品種有關,還與栽培管理相關。很多農民為了追求產量,種植密度大,導致田間通風透光能力弱,且辣椒之間相互爭奪養分和生存空間,抗病性差;此外,不注意平衡施肥,一味施用氮肥,導致辣椒旺長,不僅開花結果少,抗病性也降低,建議多施磷鉀肥,開花結果期可以葉面噴施磷酸二氫鉀等,增強辣椒抗病性,也能起到保花保果的作用。

4、重治不重防,用藥不科學

在防治病蟲害方面,我們農民都是等到發病了,再拼命用藥,重治不重防,不僅提高了成本,而且也達不到理想的效果。

辣椒炭疽病要做到早防早治,而且要積極防治刺吸式的蚜蟲等,以免加劇病害的傳播流行。在選擇藥劑的時候,一定要根據病情,交替使用不同的藥劑,且噴藥均勻,切忌長期使用單一藥劑,這也是很多農民打了很多藥也沒有效果的主要原因之一。

辣椒炭疽病高發,果實幹縮、落葉,減產絕收,如何防治效果好

三、高效防治炭疽病,農民該怎麼做

高效防治辣椒炭疽病,主要從3方面入手,一是減少田間初侵染和再侵染菌源;二是加強栽培管理,減少傷口,提高辣椒抗病性;三是選對藥劑,科學防治。

1、進行種子消毒,及時清潔田園,減少田間初侵染和再侵染菌源

選擇辣味較強的抗病品種,與瓜類和豆類蔬菜實行2-3年以上輪作,在播種前做好種子消毒,可以用55℃左右的溫水浸種10分鐘,或用50%的福美雙可溼性粉劑、咪鮮胺等進行拌種,用藥量為種子量的0.4%,也可以用1%的次氯酸鈉浸種5-10分鐘,撈出後用清水投洗後,然後催芽播種,減少初侵染菌源。

田間發現病果、病葉及時摘除帶出田外銷燬或深埋,並進行一次深耕,將表層帶菌土壤翻至深層,切忌將病果、病葉直接打落在地上,以免造成大流行。

2、加強栽培管理,科學管理肥水,合理密植,增強植株抗病性

合理施肥;增施磷鉀肥,切忌偏施氮肥,噴施磷酸二氫鉀等優質葉面肥,促進辣椒植株生長健壯,提高對炭疽病菌的抗性。

合理密植;高溫高溼地區適當稀植,開花坐果期適當灌溉,生長後期避免大水漫灌,同時做好開溝排水工作,阻止雨後田間積水,減輕病害的發生。

對植株中部的第一束果進行打頂;這束果通風透光不好,相對溼度大,辣椒炭疽病首先感染第一束果,然後向上部果實傳播。打頂後,果實都處在上部,有利於施藥保護,同樣打藥的情況下,打頂的明顯輕於不打頂的。

及時採果;辣椒炭疽病菌為弱寄生菌,成熟衰老的、受傷的果實易發病,及時採果可避病。

露水落幹後進行農事操作;避免農事操作導致植株形成傷口,避免通過農事操作使植株間病菌相互傳播。

辣椒炭疽病高發,果實幹縮、落葉,減產絕收,如何防治效果好

3、選對藥劑,科學使用,防治效果好

目前防治辣椒炭疽病,仍然以化學藥劑防治為主,選對農藥,科學合理使用,是防治好辣椒炭疽病的關鍵。7月中下旬-9月上旬是炭疽病盛發期,在實際生產中,常常使用混配製劑或不同藥劑復配,並交替使用,以延緩抗藥性,提高防治效果,降低防治成本

對辣椒炭疽病防治效果較好的藥劑有75%異菌·多·錳鋅可溼性粉劑、32.5%苯甲·嘧菌酯懸浮劑、25%吡唑醚菌酯懸浮劑、75%肟菌酯·戊唑醇水分散粒劑;25%嘧菌酯懸浮劑、25%苯醚甲環唑水分散粒劑、22.5% 啶氧菌酯懸浮劑、30%溴菌·咪鮮胺、43%硅唑·咪鮮胺等

此外,25%咪鮮胺乳油、42.8% 氟菌酯懸浮劑、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等也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建議當田間有零星病斑出現時即施藥,施2-3次,每次間隔 7-10天,一定注意不同藥劑之間的復配和交替使用,噴藥時一定要做到噴勻噴透

總結:

今年雨水整體偏多,當下正值辣椒炭疽病高發期,雖然流行蔓延快、危害時間長、危害重,但可防可治,不可怕。農民只要堅持早防早治,科學用藥,就可以有效控制辣椒炭疽病的發生危害,有效改善辣椒的品質。尤其注意,在農藥的選擇方面,一定要注意輪換用藥,以延緩辣椒炭疽病抗藥性的產生,提高防治效果,降低防治成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