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宗酷愛王右軍,蕭翼智取《蘭亭序》,和尚無奈:上哪兒說理去

公元353年(東晉永和九年)暮春三月三日,王羲之、謝安王彬之等四十一位東晉名士同遊山陰,期間王羲之有感而發,揮毫制序,《蘭亭序》便由此一氣呵成,此後經歷代書法家的推崇,《蘭亭序》毫無疑問的成為天下第一行書。

太宗酷愛王右軍,蕭翼智取《蘭亭序》,和尚無奈:上哪兒說理去

蘭亭序臨摹本

但是歷經兩百多年的滄桑到了唐太宗時期,《蘭亭序》竟早已消失於人間而不知去向!可眾所周知,唐太宗又是一個酷愛書法尤其酷愛王(王羲之)字的君王,所以唐太宗即位後,他利用自己“皇帝”的身份下旨在全國尋找王羲之的真跡,尤其是《蘭亭序》。

皇帝找王字”這本不是一件稀奇的事情,皇帝也是人,也有自己的興趣愛好,而且唐太宗又是一個明君,他只會出高價購買民間收藏的王字而不會以威逼利誘等手段強買強賣,所以在朝廷出面的情況下,民間收藏的王字幾乎全部收入宮中。

眼看著眾多王羲之的真跡源源不斷的運回宮中,唐太宗的心情還是非常不錯的,但隨著時間的流逝,他的內心從最初的歡喜逐漸轉為失落,因為他最期待的《蘭亭序》遲遲沒有消息!

“《蘭亭序》究竟在哪兒,我何時才能一睹它的真容”成了留在唐太宗心中揮之不去的結!

因為唐太宗的痴迷與執著,千百年來,“皇帝找王字”的故事廣泛流傳,以致於很多學者都篤定的認為唐太宗當年已經找到了《蘭亭序》,甚至《蘭亭序》的真跡就陪葬在唐太宗的昭陵。

太宗酷愛王右軍,蕭翼智取《蘭亭序》,和尚無奈:上哪兒說理去

唐太宗畫像

但事實究竟如何,誰也不知道,畢竟自上世紀五十年代萬曆皇帝的定陵挖掘失敗後,國家便嚴禁對皇陵進行非搶救性挖掘,所以昭陵裡究竟有沒有《蘭亭序》的真跡,誰都不清楚。

那些所謂的《蘭亭序》真跡在昭陵裡的謠言也只是一些人的美好願望而已。

雖然我們並不確定《蘭亭序》是否在昭陵裡,但公元714年,一個名叫何延之的唐人卻曾根據自己蒐集到的唐太宗尋訪《蘭亭序》的事蹟而撰寫了一篇名叫《蘭亭始末記》的文章,正如這篇文章的名字一般,根據這篇文章的內容,我們可以很清楚的瞭解到當年唐太宗尋找《蘭亭序》的前後始末,而何延之撰寫《蘭亭始末記》時距離唐太宗駕崩也只過去了六十餘年之久,或許他當年探聽到的一些事情未必只是道聽途說......

本文開篇先介紹了《蘭亭序》的由來及後續的保存情況,話說王羲之寫下《蘭亭序》後頗為珍愛,視其為傳家寶,傳至七代孫智永後,智永看破紅塵而於永欣寺出家,因佛法造詣頗高被當時的人們稱為

永禪師

永禪師圓寂後,因膝下無子而將《蘭亭序》傳給弟子辯才和尚,辯才和尚也是難得一見的博學多才之士,雖不是王羲之的後代,但經過永禪師多年的教導,其書法方面的造詣也頗高,話說唐太宗下令全國苦尋《蘭亭序》後,不久便得知《蘭亭序》極有可能在辯才和尚手中,於是唐太宗先後三次下旨召辯才和尚入宮求字。

太宗酷愛王右軍,蕭翼智取《蘭亭序》,和尚無奈:上哪兒說理去

房玄齡畫像

可以想象到的是,唐太宗當時一定是誠心求字的,否則他不會前後三次召辯才入宮,可是辯才三次都給予了唐太宗否定的回答,如果說一般情況下,辯才三次拒絕,唐太宗一定會深信《蘭亭序》確實不在辯才手中。但奈何唐太宗對《蘭亭序》太過執著,而且他得到的消息也確實就在辯才手中,由不得他不信!可是辯才極力否認,唐太宗也不好搶奪,正值苦悶之際,房玄齡向唐太宗推薦了一個人,此人名叫蕭翼,他本人非常的博學多才,且聰慧機敏,若讓他前往永欣寺,必能將此事打聽明白,《蘭亭始末記》裡是這麼說的:

尚書右僕射房玄齡奏曰:監察御史蕭翼者,梁元帝之曾孫,今貫魏州莘縣。負才藝,多權謀,可充此使,必當見獲。

通過這段記載我們不難看出,蕭翼是南朝梁元帝的曾孫,正兒八經的皇族出身,而值得注意的是,房玄齡此時所說的“必當見獲”並非一定能取得《蘭亭序》,在我看來應該有兩層意思,一層是先弄清楚《蘭亭序》究竟在不在永欣寺,第二層意思便是,如果《蘭亭序》在永欣寺,那麼此人一定能夠替唐太宗拿回來。

事實證明,蕭翼確實沒有辜負眾望,他南下來到永欣寺後,經過一番的智鬥,最終成功的將《蘭亭序》拿到手中並連夜送往了長安,至於這中間的曲折故事,因為篇幅有限,便不詳說了,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自行搜索細讀。

不得不說,蕭翼的“聰慧機敏”確實在這件事中被髮揮的淋漓盡致,當然了這件事的成功也離不開他自身的博學多才。

太宗酷愛王右軍,蕭翼智取《蘭亭序》,和尚無奈:上哪兒說理去

唐代畫家閻立本創作的《蕭翼賺蘭亭圖》

不過,可能有的人會很好奇,即便《蘭亭序》真的在辯才手中,蕭翼此為是否為“竊”?如果《蘭亭序》真的是蕭翼“竊”來的,一代明君唐太宗又如何能夠接受呢?

但事實的真相卻恰恰相反,唐太宗不僅接受了蕭翼“竊”到的《蘭亭序》,還重重的封賞了蕭翼和有舉薦之功的房玄齡。

太宗大悅,以玄齡舉得其人,賞錦彩千段;擢拜翼為員外郎,加入五品,賜銀瓶一、金鏤瓶一、瑪瑙碗一,並實以珠,內廄良馬兩匹兼寶裝鞍轡,莊宅各一區

看看唐太宗賞賜給蕭翼的這些東西就知道,唐太宗是真的“大悅”,也是真心的接受了蕭翼以這種方式取回《蘭亭序》。而失去《蘭亭序》的辯才和尚呢?他的下場可就有點慘了,在聽聞《蘭亭序》被蕭翼竊取後,先是“身便絕倒,良久始蘇”,而後又受到唐太宗的訓斥,書中是這麼記載辯才最後的結局的:

太宗初怒老僧之秘吝,以其年耄,不忍加刑。數月後,仍賜物三千段、谷三千石,敕越州支給。辯才不敢將入己用,回造三層寶塔。塔甚精麗,至今猶存。老僧因悸病,不能強飯,惟歠粥,歲餘乃卒。

從這段記載來看,唐太宗念其老邁,不忍加刑,後來可能感覺就這麼拿走人家的東西,且是這麼珍貴的東西有點說不過去,於是也賜了一些財物給辯才,但是有了之前的訓斥,辯才不敢將財物留為己用,於是造了三層寶塔,但師父傳給自己的東西從自己手中遺失,而且肯定是拿不回來了,所以辯才的內心肯定也非常的鬱悶,加之歲數也大了,沒多久便一命嗚呼。

太宗酷愛王右軍,蕭翼智取《蘭亭序》,和尚無奈:上哪兒說理去

李世民劇照

可能有的人覺得,既然唐太宗拿了人家的東西,為何一開始還打算訓斥辯才?這根本就是沒道理,其實箇中緣由也不難猜測。

要清楚,唐太宗尋找《蘭亭序》的心情是非常迫切的但也是非常真誠的,在這種情況下,當他得知辯才和尚曾三次欺騙自己的時候,他又如何能夠不動怒呢?畢竟他是皇帝,辯才實已犯下“欺君之罪”,如果這麼看的話,唐太宗對辯才和尚還真是手下留情了。

所以,最後我想說的是,有時候做人啊,就要懂得審時度勢,有些東西命中註定不屬於自己的就不要留戀,而有些事情真不是普通老百姓所能左右得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