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寸輕薄本拆解:Precision 5750移動工作站(上

目錄

- 外觀初體驗:4個Type-C雷電接口、支持130W供電

- 4K 16:10全面屏:得益於2.25mm超窄攝像頭模組

- 鋁合金底蓋、SSD和內存的散熱/隔熱設計

- 均熱板加強Quadro獨顯散熱方案、雙Delta定製風扇

- 10代Intel 45W CPU + Quadro RTX 3000專業顯卡緊湊佈局

- Type-C接口、無線網卡、顯示屏排線加固保障

- Intel智音技術+Realtek SoundWire:頂級筆記本音效

- 增值軟件:Dell Optimizer優化模塊全激活

熟悉筆記本的朋友應該都明白一個道理——輕薄與性能(高配置)通常是就像魚與熊掌那樣不可得兼。超薄本一方面機身內空間受限,同時散熱設計也是一個難題。

以我在《SolidWorks 2020測試:GPU如何速度翻倍 & 贏畫質?》一文中使用的DellPrecision 7540移動工作站為例(點擊鏈接文末有一張照片),15寸筆記本要想支持到Quadro RTX 3000 / GeForce RTX2060這種帶硬件光線追蹤/VR Ready級別的中高端顯卡,在以往機身就要偏厚重一些。相比之下,機身輕薄的Precision5540 / 5550系列機型在顏值、外觀質感上明顯要好一些,但顯卡最高只能到4GB顯存的Quadro P2000 / T2000這個級別。

最新一代Precision 5750移動工作站的突破就在於:將55x0系列的輕薄特點擴展到17英寸屏幕,窄邊框機身只相當於傳統15英寸筆記本大小(號稱業內最小的17寸筆記本),機身厚度只有12mm(應該是平均值),重量低至2.13 kg;同時具備強大的性能,支持45W TDP的Intel 10代Core H / Xeon-W系列移動CPU、RTX 3000 6GB專業顯卡。

本文就將通過我拆機的過程,帶大家瞭解Precision 5750的用料選材,以及設計中的技術含量。

外觀初體驗:4個Type-C雷電接口、支持130W供電


17寸輕薄本拆解:Precision 5750移動工作站(上

Precision 5750的A面和D面都是CNC加工的鋁合金。如果換成碳纖維材質可能機身還能更輕一點,但外殼的強度和耐用性可能就會差些。本文圖片都可點擊放大,以下同

攝影和做ppt一直都不是我的強項,再加上手裡的設備是3-4年前的拍照手機,效果不好大家湊合看看。後面技術相關的部分,我會用心給大家講明白的:)

17寸輕薄本拆解:Precision 5750移動工作站(上

關於全面屏的視覺效果,稍後我會展示給大家。Precision5750的一體化多點觸控板,是我見過筆記本中面積最大的(同時手感也不錯),這可能是未來的趨勢吧。

17寸輕薄本拆解:Precision 5750移動工作站(上

從這個角度看可以體驗機身的厚度。下面我再給大家看合上蓋的效果:

17寸輕薄本拆解:Precision 5750移動工作站(上

傳統的17英寸筆記本/移動工作站往往是高配置、有點不惜重量和厚度的感覺,從這方面來看Precision 5750確實蠻有特色。

17寸輕薄本拆解:Precision 5750移動工作站(上

散熱出風口設計在後部,使用者的體驗通常會更好些。Precision 5750四個側邊緣都對鋁合金做了拉絲工藝處理,顏值質感之類的我就不多說了。

17寸輕薄本拆解:Precision 5750移動工作站(上

右側接口包括2個USB Type-C 3.2 第2代充電端口,支持Thunderbolt3 / DisplayPort 1.4;還有一個SD讀卡器和3.5mm音頻接口。

17寸輕薄本拆解:Precision 5750移動工作站(上

左側接口同樣有2個全功能Type-C,也都是雷電TB3 / USB 3.2 Gen2(含供電、DP1.4輸出)。

有的朋友可能會問:沒有USBType-A接口會不會不方便?前幾年蘋果Macbook、Dell XPS有些機型確實顯得激進一些,現在應該已經為大多數用戶(特別是高端人群)普遍接受了。因為我們可以用各種USB Hub、像下圖這樣的Dock / 轉接適配器來支持傳統外設。

17寸輕薄本拆解:Precision 5750移動工作站(上

我測試這臺Precision 5750隨機附帶了體積小巧的Dell DA20,轉接出一個USB3 Type-A、一個HDMI接口。

17寸輕薄本拆解:Precision 5750移動工作站(上

筆記本主要是用WiFi無線網絡,如果有RJ-45以太網口需求的用戶,可以用各種Type-C網卡適配器來實現。

17寸輕薄本拆解:Precision 5750移動工作站(上

Dell筆記本可選的擴展塢有多種型號,比如功能強大的WD19等。適合隨身攜帶的也有DA300這樣的“一轉多”,除了USB Type-A、HDMI和RJ45網口之外,還增加了VGA、DP顯示輸出等。

4K 16:10全面屏:得益於2.25mm超窄攝像頭模組

17寸輕薄本拆解:Precision 5750移動工作站(上

受限於室內光線等條件,這張照片的效果一般。我只是想給大家看下手頭這臺Precision5750的屏幕分辨率為3840 x 2400(16:10),比一般16:9的4K屏幕(3840 x 2160)容納像素內容更多。由於是4邊窄邊框,它的屏佔比達到了92-94%。這裡最大的技術難點在於頂部攝像頭模組的尺寸,見下圖:

17寸輕薄本拆解:Precision 5750移動工作站(上

引用自Dell《Precision5750設置和規格指南》

看到頂部那一排“1-2-3-4-5-6”了嗎?我想拿手機去拍一張,結果自己的小米5s居然對不上焦,只好借家人的設備記錄下面的照片:

17寸輕薄本拆解:Precision 5750移動工作站(上

在這個窄邊框上,從左到右依次為近程傳感器、IRLED(配合紅外攝像頭工作)、環境光傳感器、RGB+ IR紅外攝像頭(用於WindowsHello登錄)、IRLED和LED診斷指示燈。

技術在不斷進步,以前的筆記本為了屏幕頂部能做到窄邊框,不得已把攝像頭改到屏幕下方,犧牲了一定的角度,現在能做到進一步的平衡了。一分錢一分貨,那些願意花錢買高端手機、電腦的朋友,確實能夠提高效率。

17寸輕薄本拆解:Precision 5750移動工作站(上

在Dell PremierColor軟件中,可以看到這臺Precision 5750的屏幕型號是Sharp SHP14D6,100% Adobe RGB色域,與我在《4K廣色域屏幕偏黃?Spyder校色儀使用心得》中調試的5540屬於同一等級的顯示屏。詳細參數如下:

17寸輕薄本拆解:Precision 5750移動工作站(上

上表引用自Dell《Precision 5750設置和規格指南》文檔

Precision 5750可選2種屏幕,FHD+(1920 x 1200)和UHD+,前者的色域是sRGB 100%。二者都是寬視角面板,亮度高達500nit,對比度1800:1;另外4K屏幕還支持10點觸控。

17寸輕薄本拆解:Precision 5750移動工作站(上

C面掌託材質為織紋碳纖維,以保證最好的手感。關於觸控板的面積我在前面談過了;鍵盤右上角的那個鍵沒有印字,因為它兼具電源開關和指紋識別的功能。在鍵盤兩側有開小細孔的區域,是給揚聲器用的。

17寸輕薄本拆解:Precision 5750移動工作站(上

Precision 5750一共配置了4個揚聲器,應該是2個常規、2個低音單元,下文中我會有照片給大傢俱體展示。

17寸輕薄本拆解:Precision 5750移動工作站(上

前面也說過D面的鋁合金材質了,等到我把底蓋拆下來時還會對它有進一步的瞭解。上圖中的柵孔就是Precision5750的散熱進風口。

17寸輕薄本拆解:Precision 5750移動工作站(上

位於D面左右兩側這細長的開孔區域是做什麼的呢?等到下邊拆開之後,就能看到裡面的揚聲器單元。

鋁合金底蓋、SSD和內存的散熱/隔熱設計


17寸輕薄本拆解:Precision 5750移動工作站(上

拆卸Precision5750的底蓋需要使用內6角螺絲刀。這裡特別給大家看一下螺絲的長度,是因為我之前不只一次遇到超薄本的螺絲較短,在使用幾年之後有1-2顆脫落的情況。雖然影響不大,但我認為長點的螺絲會增大阻尼,很大程度上避免自然脫落的現象。

17寸輕薄本拆解:Precision 5750移動工作站(上

在拆下螺絲之後,推薦使用上圖中的硬塑料片來輔助撬開底蓋。

17寸輕薄本拆解:Precision 5750移動工作站(上

良好的筆記本散熱設計,是控制讓熱量從合適的位置(而不是各處)排出,兼顧靜音和筆記本表面溫度。

上圖很容易看到後面的散熱出風口。銀色鋁合金底蓋中的黑色部分,應該是覆蓋了高科技創新材料(GORE隔熱膜),避免CPU、GPU區域的熱量從這裡直接傳導到鋁合金外殼,以影響使用者的體驗。

Precision 5750的鋁合金底蓋相當輕薄,而雙手握持稍微用力試圖彎曲,就會發現它的強度很不錯,這是材料工藝帶來的好處。

17寸輕薄本拆解:Precision 5750移動工作站(上

這個照片已經可以看到主板上一顆主要的BGA芯片了,它是PCH嗎?

拆下底蓋後,有些配件比如97Wh的大容量電池、雙風扇還有2個M.2 2280 SSD的銅散熱片,都比較容易看出來。

我用紅字標出的幾個位置,是2個SO-DIMM內存槽位、兩側的TB3雷電接口模塊(用金屬包裹不容易拆開看)、大面積的一體化均熱板+散熱銅排,還有電池與主板之間的連接器。

17寸輕薄本拆解:Precision 5750移動工作站(上

上面來自Precision5750在Win10設備管理器的截圖,也就是說該機型左右兩邊的4個Type-C接口,分別由2顆Intel TB3雷電控制器來驅動。

17寸輕薄本拆解:Precision 5750移動工作站(上

相鄰左邊的M.2 SSD插槽,這顆編號SRH17的芯片就是Intel專門針對移動工作站的WM490 PCH芯片組,在選配Xeon-W移動CPU時可以支持ECC內存等企業級特性。

17寸輕薄本拆解:Precision 5750移動工作站(上

這個位置就是電池靠邊的掌託附近,用於電源狀態指示的5顆LED。當電池容量低時,它會呈現琥珀色亮起。

17寸輕薄本拆解:Precision 5750移動工作站(上

上面照片給大家示意電池與主板之間的連接器。除了供電電流之外,這裡的pin腳中還包含對電池狀態的管理控制。

17寸輕薄本拆解:Precision 5750移動工作站(上

拆下電池後,上以看到位於其兩側的揚聲器模塊,這裡方向朝下的應該是低音單元。我把外殼放在下方對照,以便大家理解前文中提到的長條開孔對應揚聲器的位置。

17寸輕薄本拆解:Precision 5750移動工作站(上

M.2 SSD和對應的散熱銅片,這部分大家應該一看就懂。PCIe Gen3 x4(NVMe)的WD SN730屬於Dell Class 40 SSD等級,這臺測試機安裝了1條512GB。

Precision 5750一共支持2個M.2 SSD,上面這個位置是SATA / PCIe通用,而另一個位置只是PCIe(NVMe)專用的。

17寸輕薄本拆解:Precision 5750移動工作站(上

把這個銅片翻過來,就能看到位於內側接觸SSD表面的散熱貼。

17寸輕薄本拆解:Precision 5750移動工作站(上

內存槽的上方覆蓋有2種材質疊起來的“軟蓋”,應該也是用於增大散熱面積或者隔熱,我並沒有將它們完全取下。這臺Precision 5750測試機安裝了2條來自SK Hynix的16GB DDR4-3200內存,組成雙通道,不過受限於當前的Intel 10代CPU,工作頻率跑在2933 MHz。

17寸輕薄本拆解:Precision 5750移動工作站(上

這樣能看清2個SO-DIMM內存插槽了吧

均熱板加強Quadro獨顯散熱方案、雙Delta定製風扇


17寸輕薄本拆解:Precision 5750移動工作站(上

拆下電池、SSD及其散熱片之後,接下來就是均熱板散熱片和風扇了。

17寸輕薄本拆解:Precision 5750移動工作站(上

在擰下6個帶有彈簧的螺絲之後,這個一體化散熱器就取下來了,下面翻過來看看:

17寸輕薄本拆解:Precision 5750移動工作站(上

中間銅塊上塗有灰色硅脂的位置就是對應CPU和GPU,還有一些散熱墊用於附近的供電等輔助發熱單元。兩翼的散熱鰭片材質應該是鋁(比銅的放熱效率高),正好位於2個風扇出口和Precision 5750的向後出風口之間。

在這裡我沒見到傳統的熱管,從散熱器銅片的邊緣可以看出從薄到厚的過渡——也就意味著使用了均熱板來加強導熱。下圖引用一張5年前我在《戴爾SCv2000:入門級陣列硬件設計功力》中介紹的CPU散熱器,當然用於存儲控制器的體積要大多了,相似之處就是應該也用了均熱板。

17寸輕薄本拆解:Precision 5750移動工作站(上

當年SCv2000控制器中用於65WTDP Xeon CPU的被動散熱器。

熱管和均熱板的效率哪個高呢?看看下圖就不言自明瞭:

17寸輕薄本拆解:Precision 5750移動工作站(上

上圖引用自《戴爾 Precision 5750 服務手冊》

Dell 5750移動工作站也有集成顯卡(無獨顯)的版本,對應的散熱器會簡單一些——把CPU的熱量用2根長熱管引向兩側的散熱排就好了。也就是說,在Precision 5750配置了Quadro T2000或者RTX3000專業顯卡之後,就需要使用更強大的均熱板散熱方案。為什麼不用多條熱管呢?應該是因為輕薄機型的空間限制吧。

17寸輕薄本拆解:Precision 5750移動工作站(上

既然聊散熱,乾脆我把風扇的照片也提前到這一段。大家可以數清上面一共有多少個扇葉嗎?在如此薄的情況下保證扇葉強度,扇葉也不是普通的材料。

17寸輕薄本拆解:Precision 5750移動工作站(上

Precision 5750使用的2個風扇,應該是由臺達(Delta)專門定製的型號,風扇規格直流5V 0.70A,風量應該是7.5 CFM。

高水平的合理設計,加上用料上乘,是保證品質的重要前提。


下篇看點

- 10代Intel 45W CPU + Quadro RTX 3000專業顯卡緊湊佈局

- Type-C接口、無線網卡、顯示屏排線加固保障

- Intel智音技術+Realtek SoundWire:頂級筆記本音效

- 增值軟件:Dell Optimizer優化模塊全激活

未完待續…


注: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任何組織機構無關,如有錯誤和不足之處歡迎在留言中批評指正。進一步交流技術,可以加我的QQ/微信:490834312。如果您想在這個公眾號上分享自己的技術乾貨,也歡迎聯繫我:)

尊重知識,轉載時請保留全文。感謝您的閱讀和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