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縣 黃河故道綻芳華-今日頭條-手機光明網

滑縣 黃河故道綻芳華

滑縣大功河張子宵 攝

滑縣 黃河故道綻芳華

道口古鎮上的狂歡李淑芳 攝

滑縣 黃河故道綻芳華

滑縣“西湖” 馬丹誠 攝

滑縣 黃河故道綻芳華

滑縣萬畝森林公園張鴻玲 攝

滑縣 黃河故道綻芳華

滑縣白馬坡10萬餘畝高標準農田示範區內,大型聯合收割機正在搶收小麥 呂有齊 攝

滑縣 黃河故道綻芳華

俯瞰大運河滑縣段 李剛 攝

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搖籃,千百年來,她激情澎湃,奔流不息,哺育著中華民族,孕育出燦爛的華夏文明。

流風久,餘韻長,滔滔黃河水浸染著無數英雄豪傑,書寫著無數壯美詩篇。那些忠勇信義,那些文采風流,像黃河水一樣滋養著滑州大地。

傳承黃河文化 繪製發展藍圖

地處黃河故道的滑縣,屬於黃河沖積平原,是華北平原的組成部分。大禹治水分黃河為二渠,流經滑境。古滑臺十二景中,“帝廟著靈”“天台表勝”“白馬靈津”等多與黃河有關。舊時滑縣的白馬山、白馬津、白馬河、白馬驛以及道口、白道口、半坡店等鄉鎮名稱,李堤、丁堤口、沙店、沙窩等村名,均與黃河渡口、堤防、泥沙等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

黃河故道從滑縣西南方向向北穿越而過,涉及22鄉鎮,面積1760平方公里,縣域內共有23條支流河道,黃河流域面積佔97%。滑縣在推動黃河流域生態環境協同治理和高質量發展中承擔著重要任務。

為了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繪製新時代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藍圖,滑縣採取強化領導和政策保障、強化頂層設計、強化協作配合的“三強化”戰略定位,成立黃河生態保護傳承工作領導機構,統籌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傳承工作。

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上,該縣科學佈局、精準發力,亮出“三大法寶”。“第一是堅持生態優先,突出汙染治理,走綠色發展道路;第二是聚焦高質量發展,加快打造食品加工、裝備製造、紡織服裝三個百億級產業集群;第三是依託黃河文化遺存,謀劃‘一核二區三帶’的黃河文化傳承保護格局。”滑縣發改委主任海一言介紹。

“所謂‘一核’是道口古鎮文化展示核,‘二區’是黃河生態文化示範區和晉冀豫紅色革命片區,‘三帶’是黃河金堤文化帶、農本文化展示帶和鄉賢文化展示帶。”海一言說。

串聯黃河生態系統、傳承黃河文化、豐富居民生活、拉動經濟發展。滑縣融合森林氧吧、休閒健身、治黃文化、古城驛站等功能,著力打造集生態屏障、文化弘揚、休閒觀光、高效農業於一體的複合型黃河生態文化示範區。

同時,滑縣緊緊抓住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歷史機遇,積極謀劃實施一批黃河文化保護傳承項目。

道口古鎮街道景觀提升、滑縣西紙廠特色美食一期、盛世長虹生態園建設等項目已建成。投資1.2億元的道口古鎮新建停車場及道路改建、投資2.96億元的滑縣衛南引黃灌溉蓄水工程提升改造等項目正在實施;投資1.6億元的滑縣大運河百工聚落文化園一期等項目正在謀劃。

引來黃河之水 扮靚一座城市

水是城市之魂。滑縣將水系工程作為建設生態城市、宜居城市、特色城市的重要抓手,著力建設“三帶四渠五湖六河”城市水系景觀,使水之靈韻和城市文化有機融合。大功河、引黃灌區衛南調蓄工程、黃龍潭調蓄工程紛紛引來黃河水,成為縣城新的“景觀座標”。

長42.7公里、寬56.5米的滑縣大功河流經牛屯、半坡店、王莊、老店、小鋪等鄉鎮,曾經是一條雜草叢生、汙水橫流的臭水河,途經此地的行人常常掩鼻而過。

近年來,滑縣先後投資4000餘萬元對大功河河段進行汙水治理、河岸綠化、兩岸道路及景觀廣場建設等綜合治理。2008年,黃河水首次通過大功河總乾渠引水線路成功進入了滑縣段。

“當時,兩輛剷車揮動著長臂,開挖河道內土堤。短短几分鐘後,蓄積許久的黃河水像脫韁的野馬,衝破土堤的束縛,流向遠方。”回憶起首次大功河引黃入內時的情景,城區居民張明魁老人仍激動不已。

如今,大功河已成為一個集休閒、娛樂、購物、健身於一體的綜合性城市生態綠色長廊。

在滑縣,有一個引黃灌區衛南調蓄工程,因位於縣城西邊,群眾都稱它為“滑縣西湖”。步入“西湖”,水面波光粼粼,飛鳥翔集,岸邊綠樹環繞,頓感心曠神怡。

“自從建了滑縣‘西湖’,我和家人經常來這,沿湖騎騎車、跑跑步、看看美景,心情特別愉悅。”正在湖邊鍛鍊身體的靳先生格外精神。

據瞭解,滑縣引黃灌區衛南調蓄工程是河南省重點建設項目,總投資5億元,佔地面積1770畝,蓄水面積134萬平方米,2013年正式蓄水。

站在“西湖”岸邊,可以欣賞它的水光瀲灩;走在木製迴廊上,可以感受它的曲徑通幽;坐在湖中心小亭裡,可以傾聽它呢喃細語的天籟之音。“西湖”已成為滑縣水系建設的一張名片,遊客紛紛慕名而來,或牽著愛人的手漫步湖邊,或三五成群健身鍛鍊。

“目前我們在周邊6公里打造了一個景觀帶,栽種了1200多株銀杏,大家可以看到一條金黃的銀杏大道,‘西湖’的環境越來越美了。”滑州“西湖”負責人李英豪說。

除了提升綠化效果,滑縣還將建設主入口和驛站、戲水碼頭、水上樂園、林蔭運動區、中心浮島、四百畝溼地公園等景觀小品和相關配套基礎設施。高標準的綠化、全新的景觀,將為廣大居民打造一個接觸自然、體驗溼地、生態休閒的好去處。

引來黃河水,扮靚一座城。滑縣投資25.4億元實施引黃補源等項目,推動生態環境持續向好。“我們規劃引黃調蓄工程4個。2017年,完成引黃入滑24500萬立方米;2018年,完成引黃入滑6653萬立方米;2019年,完成引黃入滑14098萬立方米。”滑縣水利局副局長賈文鵬介紹,黃河水有效地保護和補充了滑縣地下水資源,緩解了當地生活、生產對環境的壓力,促進了灌區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昔日黃河故道 今夕生機盎然

古黃河在滑縣境內頻頻翻浪揚波,在給人們帶來災難的同時,也留下了廣闊的沖積平原,為滑縣成為全國產糧大縣奠定了基礎。

在上游泥沙的衝擊下,滑縣形成了諸多坡窪,其中出名的有衛南坡、長虹坡、白馬坡等。這些坡窪面積達553平方公里,佔全縣總面積30.5%。坡窪地多為青沙土質,有少部分為淤土和鹽鹼土質,適合種植小麥、玉米、大豆等糧食作物。

滑縣因地制宜,大力實施“百千萬”建設工程和高產創建,規劃了高標準農田155萬畝。其中,以白馬坡、衛南坡和留固萬畝高標準農田示範區為核心,打造了全省最大的50萬畝集中連片高標準農田示範區。

仲秋時節,穿行於滑縣白馬坡10萬畝高標準農田示範區內,綠油油的玉米田一望無垠、欣欣向榮,白牆紅頂的灌溉井泵房整齊地排列著。

“田成方,林成網,渠相通,路相連,旱能澆,澇能排。”滑縣農業農村局工作人員張霞說,高標準農田土地平整,集中連片,設施完善,抗災能力強,與現代農業生產和經營方式相適應,旱澇保收、高產穩產。

2020年,滑縣夏糧播種面積181.09萬畝,單產520公斤,總產94.17萬噸,再創滑縣歷史新高。“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標兵)”“中國小麥第一縣”“河南省第一產糧大縣”的名號享譽中原大地。滑縣這塊土地昔日飽經水患,而今卻是萬畝良田,“糧袋子”越來越鼓,“鐵飯碗”越端越牢。

除了發展農業生產,滑縣還將黃河故道打造成生態宜居的生活家園。

滑縣森林公園位於縣城西北部,地處中原黃河故道沙丘。新中國成立後,縣委縣政府為防風固沙,保護農田和改善生態環境,在該沙丘建設防護林帶。幾代滑州人艱苦奮鬥、接力傳承,硬是把風沙肆虐的黃河故道變成了人工“綠洲”。

“森林公園真像天然氧吧,來這兒逛逛,涼快涼快,呼吸呼吸新鮮空氣,挺愜意的。”市民劉先生說。

滑縣森林公園規劃面積25000畝,現有林地面積15000畝,預計總投資16億元,是該縣重點開發項目,旨在建設“林中有水、水邊有林、景中繞水、人水相親”,集市民休閒、健身、觀光、遊玩於一體的原生態天然氧吧。園內以喬木為主,花、草、藤、灌各種植物合理搭配,園林景觀極具層次感和立體感。

位於森林公園中心的水系工程,佔地面積430畝,其中水域面積120畝,是打造黃河文化的滑縣地標。

“我們旨在打造地標及示範型重點景觀區,以‘白馬尋根’為主題,由西入口開始向人們講述黃河故道、公元前132年武帝治水、公元200年白馬文化、上世紀80年代防風治沙建設國有林場,到如今滑縣森林公園的落成,形成一條講述公園故事的歷史軸線。”該縣國有林場場長馮軍亮說。

如今,森林公園成為群眾休閒旅遊的好去處。步道、落雨亭、高空棧道、靈津塔、休閒沙灘……每天來此健身休閒、放鬆心情的人絡繹不絕。

昔日黃河,孕育了滑州大地的壯美厚重。今日滑縣,續寫著黃河故道的歷史擔當,描繪著色彩斑斕的秀美畫面。講好“黃河故事”,延續歷史文脈,圖強圖富的滑縣人,正如恢弘的黃河水奔湧而來,匯聚起高質量發展的磅礴力量。

策劃:秦志傑

撰稿:尚明達 席瑞娜

來源: 河南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