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縣:脫貧攻堅戰果豐 春風浩蕩滿目新--河南--地方--首頁

滑縣高標準農田示範區縣委宣傳部供圖

滑縣白馬坡10萬餘畝高標準農田示範區內機收作業 呂有齊 攝

來嚐嚐俺的甜瓜縣委宣傳部供圖

玉米棒真大縣委宣傳部供圖

無人機顯身手 鄭華軒 攝

村民在自家大棚培育靈芝 高瑞峰 攝

滑縣光明生態示範奶牛養殖有限公司80位現代化轉盤式擠奶設備 尚明達 攝

▲扶貧幹部助春耕縣委宣傳部供圖

群眾在家門口編織籃筐致富縣委宣傳部供圖

縣城風貌 張子宵 攝

扶貧幹部入戶宣講扶貧優惠政策 李安敏 攝

村民在滑縣留固鎮服裝廠就業縣委宣傳部供圖

2017年10月,滑縣正式宣告脫貧摘帽,成為全國率先脫貧的貧困縣之一。

這個有著148萬人口的農業大縣,曾書寫下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十二連冠”的輝煌,樹立了“中國小麥第一縣”的標杆。乘著脫貧攻堅的強勁東風,滑縣不斷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以趕考的勇氣、攻堅的銳氣、成事的底氣,全力打響脫貧攻堅戰、成果鞏固戰,闖出了一條中原農區脫貧致富的新路子。

1 機制護航 讓扶貧有保障

“同志們,今年是脫貧攻堅戰的收官之年,我們一定要牢固樹立大局意識和責任意識,繼續把脫貧攻堅作為當前重大政治任務和頭等大事,抓緊抓實抓好,無愧於黨和人民群眾。”10月9日,在滑縣第100次扶貧開發領導小組例會上,安陽市委常委、滑縣縣委書記董良鴻像往常一樣囑咐縣鄉黨員幹部,安排近期扶貧工作。

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滑縣舉全縣之力,夯實責任,健全機制,及時成立脫貧攻堅指揮部,各鄉鎮(街道)設立分指揮部,建立起高效的指揮系統;定期不定期召開扶貧開發領導小組例會、縣委常委會和縣政府常務會,聽取彙報,明確任務,推進落實;實行脫貧攻堅戰令和交辦單制度,對工作落實不及時不到位的單位和個人進行約談,提出限期整改措施並嚴肅追究相關人員責任;鮮明脫貧一線識別選拔幹部導向,重點提拔成績突出的扶貧幹部。滑縣將脫貧攻堅工作作為鄉鎮(街道)和縣直單位考核的主要指標,細化考核方案,嚴格考核制度,注重考核結果運用,並積極引導社會各界開展幫扶工作,凝聚起了強大攻堅合力。

同時,進一步建立健全駐村幫扶工作機制、精準扶貧工作機制、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銜接機制、防止返貧長效機制等,為脫貧攻堅工作全方位護航。

為加大對未脫貧戶的幫扶力度,確保所有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如期脫貧,滑縣出臺了《關於加強對未脫貧戶精準幫扶工作的實施意見》,在原有幫扶責任人的基礎上,對所有未脫貧戶每戶又明確1名科級以上幹部擔任幫扶聯繫人,並要求幫扶聯繫人根據所聯繫戶的實際情況,制定脫貧方案,一戶一策幫扶,為實現高質量脫貧加上“雙保險”。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一定要悉心照料老人,給自己的孩子樹立榜樣,還要在生活上多體貼老人。”在高平鎮西起寨村貧困戶郭電魁家裡,董良鴻噓寒問暖,身為幫扶聯繫人的他,一邊詳細瞭解老人的身體和生活情況,一邊為郭電魁家脫貧想點子、找路子。

有脫貧機制還要有防止返貧機制。滑縣積極開展防止返貧監測和幫扶工作,集中辦公、數據比對、入戶核實、納入系統、建立臺賬、精準幫扶、動態監測……通過一系列措施,準確地將“脫貧不穩定戶和邊緣易致貧戶”找出來,並及時將扶貧政策送到家。此外,該縣還專門設立了防貧保險,將全縣範圍內持續增收穩定性不強和因病、因學、因災等意外事故出現致貧、返貧風險的戶納入保險範疇,防止脫貧人口返貧、邊緣人口致貧。

2 精準施策 讓扶貧更穩固

在脫貧攻堅工作中,滑縣圍繞“兩不愁三保障”,用足用好現有扶貧政策,各種幫扶措施取得顯著成效。

基本醫療實行先診療後付費及“一站式”結算政策,大病實現專項救治,貧困人口大病救治率100%;“3 N”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模式讓村村有團隊,戶戶有醫生,全縣困難群眾、計劃生育特殊家庭服務實現全覆蓋。對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子女實施教育資助,全縣貧困學生不再因貧輟學。

城關街道唐莊村13歲貧困人員牛某某,因肢體殘疾和視力低下,不能到校上學。看到別人家的孩子都能走進學堂,他很羨慕,也很自卑。

瞭解到這一情況,縣特殊教育學校的老師為他開展送教上門服務,定期不定期地來到他家,一對一教學。老師還專門針對他的情況制定了教學方案和計劃,這讓他學到了不少知識,性格也變的開朗了。

走進老店鎮小屯村80歲貧困戶宋良玉老人家裡,映入眼簾的是寬敞明亮的新房子和新添置的家用電器,儼然不像貧困戶的“樣子”。

“俺做夢都沒想到,這輩子還能住上這麼好的新房,感謝黨和政府、感謝俺們的扶貧幹部,為俺修繕了房屋,還專門送來了大彩電。”宋良玉高興地說。

在脫貧攻堅工作中,滑縣開展了農村危房全面排查並持續做好動態監管,對全縣建檔立卡貧困戶、低保戶、分散供養特困人員、貧困殘疾人家庭及獨居老人戶、邊緣戶的住房進行了安全等級評定,對符合危房改造政策的危房及時進行了改造。“一個貧困群眾都不能掉隊”,這是滑縣打好打贏高質量脫貧攻堅戰的目標。

滑縣實施分類施策,靶向幫扶。針對有勞動能力、有產業發展意願或務工意向,且貧困程度較輕的貧困戶,採取政策引導、金融扶貧、科技扶貧、轉移就業、提供公益崗位等措施,扶持其發展特色種植、畜牧養殖和加工製造等項目,安排保潔員、護林員等公益性崗位就業。針對沒有勞動能力和因天災人禍致使貧困程度較深的貧困戶,採取企業帶貧、光伏扶貧、合作社發展資金試點項目扶持等產業扶貧措施。同時,對符合低保、五保兜底的貧困戶進行兜底扶持;為所有因殘致貧戶辦理殘疾證並及時發放兩項補貼。

針對特殊困難戶,滑縣下大力氣抓好兜底保障。對符合低保和特困供養條件的應保盡保,提高供養標準,加大保障力度,探索了“3 2”供養模式,為實現全面小康“保駕護航”。

“‘3’是指親情贍養、鄰里助養、居家助養模式,‘2’是指敬老院集中供養和醫療機構集中託養模式。”該縣扶貧辦主任韓紅斌介紹,“根據特困老人生活條件和個人意願,一戶一策、一人一法,解決他們的脫貧和養老問題。針對建檔立卡戶和低保戶中的重度精神殘疾人,由縣精神病院救治託養。”

一系列精準扶貧政策的出臺,實現了從大水漫灌向精準滴灌的轉變,有效解決了貧困群眾醫療、教育、住房等方面存在的問題,提升了貧困村基礎設施水平,改善了群眾生產生活條件,群眾擁有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

3 產業帶動 拓寬致富路

滑縣將產業作為發展之基、增收之源,多方施策,精準對接,不斷增強扶貧內生動力,拓寬就業渠道,栽“富根”、開“富路”,確保貧困戶持續增收、穩定脫貧。

“衛星工廠”讓村民實現家門口就業。“以前孩子小,老人年紀大,家裡花銷多,又不能外出打工,常常為生活發愁。現在村裡建起了‘衛星工廠’,俺在這裡上班,一個月能掙3000多塊錢,又不耽誤照顧家裡,生活比以前好了很多。”棗村鄉西徐營村貧困戶吳心願激動地說。

吳心願所說的衛星工廠是滑縣創新發展的一種“總部 衛星工廠”產業扶貧模式,核心是引進實力強的知名企業落戶縣城,建設企業總部,生命力延伸到鄉村,在富餘勞動力集中的地方建設加工車間,從而帶動貧困勞動力就近就業。

“總部 衛星工廠”模式實施以來,波司登、常青、金島、易凱針織等知名服裝企業紛紛入駐滑縣,全縣形成了以紡織服裝為主導的產業集群,在帶動村民脫貧方面發揮了巨大作用。

目前,該縣共有“衛星工廠”88家,紡織服裝企業103家,帶動就業6000餘人,其中,貧困人口1000餘人。“‘衛星工廠’建到村,企業帶貧暖民心,門口就業能顧家,持續增收穩脫貧”已成為當地的諺語。

落地企業讓貧困群眾收入有保障。滑縣光明生態示範奶牛養殖有限公司是該縣的重點招商企業,位於縣城東南部35公里的萬古鎮,奶牛存欄1萬餘頭,總投資4.3億元,日產鮮奶195噸,年產值2.67億元,是河南省最大的單體生態示範奶牛養殖場。它不僅實行現代化管理模式,還吸納貧困勞動力就業,帶動了一大批群眾脫貧致富。

標準化的廠房,整潔有序的辦公環境,嚴格的檢查、消毒、登記程序,乍一看怎麼也不像是村裡的養殖場。

“趕牛、上線、降溫、產奶、下線。”在生產車間,46歲的技術工武豔鴿正在熟練地操作著機械。她主要負責將4個牛舍的4000多頭奶牛趕上自動式擠奶轉盤,並對牛舍進行防暑降溫。

“2016年,俺家被確定為建檔立卡貧困戶。2018年,村幹部介紹俺來光明乳業上班。現在,俺每個月有4000塊錢的收入,公司還給俺繳納了各種保險,一日三餐全免費。如今俺不僅脫了貧,還翻修了房屋,買了一輛小轎車!”武豔鴿說起她的工作滿臉笑容。

在這裡,像武豔鴿這樣的貧困戶或家屬有50多人,佔企業在崗員工的1/4。

“公司除安排貧困戶就業、收購貧困戶青貯飼料外,還以每畝1200元的價格流轉了當地189戶貧困戶503畝土地。流轉後,又專門拿出300畝土地,用於特色農業種植,將所產生的經濟效益無償提供給貧困戶,幫助他們脫貧致富。”公司經理劉洋說。

新型農業讓農民致富有奔頭。農業是農民之基,滑縣以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全面提升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一方面,鼓勵支持各鄉鎮和農戶依靠自身資源,因地制宜,發展特色農業,積極引導傳統農業轉型升級。另一方面,積極培育和扶持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按照“基地 農戶”“企業 農戶”的發展模式,引導農業產業化、經營規模化,促進農業增效、帶動農民增收。

“帶領鄉親們脫貧致富奔小康,一直都是我的夢想,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道路上,決不讓一個貧困群眾掉隊。”滑縣煥永農民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杜煥永說。

2013年,萬古鎮杜莊村的杜煥永毅然放棄在外闖出的一片天地返回家鄉,成立合作社,採取“合作社+農戶”模式,通過土地全程託管、無償提供農機服務、引導入社等舉措,帶領群眾降低生產成本,增加種地收入。如今,他的合作社共流轉土地2048畝,服務託管土地3.9萬畝。

多年來,杜煥永和他的合作社對家中喪失勞動力的困難戶和“五保戶”等特殊群體,實行無償託管服務,每年幫助20餘戶貧困家庭脫貧致富。

在滑縣,像杜煥永這樣的新型農民有260個,引導農民脫貧致富的新型農業組織活躍在全縣各個角落。在他們的帶領下,全縣農業發展勢頭迅猛、成果斐然。道口燒雞、老廟牛肉、萬古羊肉滷聞名全國,八里營萬畝洋香瓜、高平鎮和慈周寨鎮溫棚蔬菜、牛屯鎮金銀花等特色農產品暢銷各地,帶動了一大批人脫貧致富。

4 志智雙扶 激發脫貧內生動力

思想不脫貧,就算物質脫貧了,也難以持久。在脫貧攻堅工作中,滑縣突出“扶貧先扶志與智”的工作理念,精準施策,靶向發力,著力引導貧困戶樹立自主脫貧思想,為其實現穩定脫貧提供有力支撐。

今年66歲的韓清亮是城關街道東唐莊村的脫貧戶,以前獨自帶著尚未成年的兒子生活。由於無法外出打工,也沒什麼手藝,日子越過越窮,整天悶在家裡,不與村裡人打交道。幫扶人員按照相關政策對他進行了資金幫扶,但他依然精神不振。

扶貧幹部知道他疼愛兒子,於是找他聊天談心:“你不是一個人活著,得為娃想呀。如果你不發奮,不努力培養娃,將來娃可能過得比你還苦。”

一次次登門,一次次促膝交談、耐心開導,終於打動了他,在幫扶人員的鼓勵下,他決定收購廢木頭謀生。如今,韓清亮順利實現脫貧,日子過得紅紅火火,精神飽滿的他幹勁兒越來越足。

“給錢給物,不如給個好思路。”滑縣貧困群眾的呼聲道出了扶貧先扶志與智的緊迫性。

扶貧先扶志,振奮脫貧攻堅精氣神。該縣自2017年6月份以來,在全縣農村開展了“好兒子、孝媳婦、好閨女、孝女婿”評選表彰活動,評選出“兩好兩孝”先進典型12148名,並組織開展“身邊榜樣·兩好兩孝”先進事蹟巡迴報告會進鄉村、進學校200餘場次,直接受眾50餘萬人。通過孝善教育,引導子女贍養老人、激發脫貧致富內生動力。依託“送戲下鄉”“百姓宣講直通車”“紅色文藝輕騎兵”等載體,引導教育貧困群眾通過勤勞雙手脫貧致富。大力推動移風易俗,倡導科學文明的生活理念,弘揚勤勞節儉的優良傳統,助推社會風氣向善向上向好轉變。滑州大地上一次次掀起“孝老愛親”的熱潮,有效解決了脫貧工作中存在的“父母貧子女不貧”“父母住舊房子女住新樓房”等問題。

扶貧再扶智,提升脫貧攻堅主動性。該縣切實加強政策引導,設立導向性扶持政策,採取生產獎補、勞務補助、庭院經濟獎補、開發公益性崗位等方式,鼓勵貧困戶自主發展生產,改善庭院環境,拓寬增收渠道。充分發揮司法系統法律服務的職能優勢,以扶貧更要扶智的理念開展“法律扶貧到農戶”活動,切實履行“一村一法律顧問”職責,為貧困人口和弱勢群體提供法律援助,著力解決“兩瞞兩爭”、不履行贍養義務等問題,確保精準幫扶政策落實到位。

同時,持續開展轉移就業培訓、實用技術培訓、致富帶頭人培訓等,鼓勵貧困勞動力掌握1至2項實用技能,提高貧困人口自我發展能力。去年以來,該縣共舉辦縣鄉扶貧幹部、第一書記、村“兩委”幹部、創業致富帶頭人等培訓班20餘期,培訓6000多人。

“我們堅持扶貧同扶志、扶智相結合,通過宣講政策、教育引導、示範帶動、導向扶持等,使貧困群眾思想觀念由‘要我脫貧’變為‘我要脫貧’,匯聚起了脫貧致富的強大力量。”滑縣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許業說。

5 幹群同向 社會風氣煥然一新

腳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澱多少真情,用自己的“辛苦指數”提升群眾的“幸福指數”,這是全縣廣大扶貧幹部的錚錚誓言和真實寫照。

滑縣菸草專賣局派駐半坡店鎮閆河屯村第一書記齊尚山在身體欠佳的情況下仍然堅守工作崗位。

“村裡的路還沒修好,這麼重要的時刻,不在村子裡待著我真不放心,那可是俺閆河屯村的大事兒”。“天冷了,不知道那幾個重點幫扶戶都咋取暖的?”……齊尚山的心裡,裝的都是幫扶村的群眾!

在他的帶領下,閆河屯村於2017年10月摘掉了貧困村的帽子,被縣裡評為“脫貧攻堅先進村”,他本人獲得“河南省脫貧攻堅獎貢獻獎”“河南好人”“最美滑縣人”等榮譽稱號。

“年輕有為、敢想敢幹、充滿愛心”,這是牛屯鎮何莊村群眾對該縣檢察院派駐的第一書記王紀超的印象。

為了摸清村情民情,王紀超每天與群眾“打成一片”。他與大家拉家常、交朋友、共勞動,他與貧困戶講政策、找路子、謀發展。從田間地頭到群眾家中,從蔬菜大棚到養殖基地,王紀超不停地奔走,訪貧問計、商討對策。

幫助貧困戶何雲景發展大棚蔬菜種植,併為他聯繫銷路,疫情期間的滯銷蔬菜一售而空;自己編印宣傳單1000份、購買酒精棉片1000張,協調捐贈口罩、84消毒液、酒精、方便麵等防疫物資,勇敢“逆行”在抗疫一線;多方奔走為貧困戶何春沛申請司法救助金,幫助他渡過難關……提起這些“小事兒”,村民們數不勝數。

在他的帶領下,村民建起蔬菜大棚、搞起家禽養殖,日子過得紅紅火火。何莊村的天更藍了、路更順了、水更綠了、房更新了,村內基礎設施和人居環境得到明顯改善,脫貧攻堅的成功實踐得到完美詮釋和體現。

在滑縣,一個個像齊尚山、王紀超這樣的扶貧幹部頂風雪、冒酷暑,紮根農村,為群眾解難事、辦實事、做好事,扭轉了扶貧“走形式”“一陣風”的錯誤認識,密切了黨群、幹群關係,得到群眾的廣泛認可。

脫貧攻堅戰果豐,春風浩蕩滿目新。在全縣廣大幹部群眾的共同努力下,曾經髒亂差的貧困村如今成為美麗富饒的鄉村田園,往日的貧困戶現在也住上了小洋樓,產業基礎更加牢固、群眾生活得到保障、幹群關係和諧融洽、社會風氣煥然一新……

滑縣的脫貧成果來之不易,發展成績有目共睹:全縣貧困發生率由2014年年底的10.1%下降到如今的0.33%;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過13000元,比剛脫貧時增加了3100多元,減貧增收效果明顯。滑州大地正乘著脫貧攻堅的東風,披荊斬棘、破浪前行,闊步邁向小康路。

“脫貧摘帽只是階段性目標,全面小康才是我們不懈的追求。我們將時刻牢記總書記關於脫貧攻堅的殷殷囑託,鞏固成果不放鬆,精準發力補短板,壯大產業促發展,夯實基礎強保障,推動全縣經濟社會發展再上新臺階,確保2020年與全省全國人民同步實現全面小康。”董良鴻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