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致遠羈旅大珠山詩10首

崔致遠羈旅大珠山詠景詩

崔致遠羈旅大珠山詠景詩

崔致遠(857—?),新羅慶州人。字孤雲。出身沒落貴族家庭,12歲入唐求學,中進士後為官多年。歸國後成為朝鮮半島歷史上第一個漢學大儒,漢文學大家,著名詩人。有"東國儒宗"和韓國文學"開山鼻祖"尊稱。崔致遠沿山東半島海岸東歸新羅時,在山東大珠山,巉山和乳山等處羈旅長達半年多,留下詩文21篇。崔致遠詩文委婉平和,用典較少而比擬居多,其中大珠山借景抒情詩10首。只要瞭解崔致遠在唐經歷及為學為人等背景,不難理解其借景抒情之意。

1, 入唐求學

崔致遠出身於新羅一個沒落貴族家庭,父親把振興家族的理想寄託於崔致遠身上。唐懿宗鹹通八年(867),12歲的崔致遠踏上入唐求學之路。臨行前父親以10年內考取進士為目標,否則不以父子相認。揹負振興崔氏家族重任的崔致遠,入唐後刻苦學習,用7年時間求學長安和洛陽。乾符元年(874)以弱冠應試科舉,考取"賓貢"進士。唐代新科進士須經過吏部兩年測試後才能放官。這兩年,崔致遠失去留學生補貼,漂泊洛陽長安等地廣交朋友,並開始文學創作。

2, 在唐為官

崔致遠羈旅大珠山詩10首

兩年後通過吏部考察,放任九品溧水縣尉。在溧水5年任滿,時逢黃巢起義,不能回京。在朋友推薦下,出任淮南節度使高駢的幕僚,掌管文案。高駢本人有文才,對崔致遠非常器重,文人入藩鎮幕府又是唐代文人仕途晉升最好途徑,很快崔致遠提升為都統巡官等。881年,高駢起兵圍剿黃巢,崔致遠起草的《檄黃巢書》天下傳頌,連皇帝非常欣賞崔致遠文才,授以"侍御史內供奉,賜紫金魚袋"勳位。在幕府期間,崔致遠起草大量奏章等文書,收錄於《桂耕苑集》中,保存大量史料。

三,歸國羈旅

崔致遠羈旅大珠山詩10首

884年29歲時,其弟崔棲遠入唐送家書,催促崔致遠回國。唐僖宗批准以大唐三品銜,並以"淮南入新羅兼送詔書,國信等使"身份歸國,一次私人回國變成國家公差,大大提高了崔致遠的身價。

唐代規定,出海港口為山東半島沿海各港。崔致遠於中和四年八月離京,先赴揚州停留,十月乘海艦到密州大珠山,羈旅候風東渡。在大山停留月餘,觀山賞海,感慨萬千,留下借景抒情詩10首。十一月冬至前到即墨巉山寄泊,又留下《祭巉山文》及詩作共10篇首。經乳山時,留文1篇。崔致遠歸國途中,在山東南岸候風羈旅半年期間,共留詩文21篇首。歸國後全部編入《桂耕苑集》第20卷中,得以傳世。

四, 晚年榮哀

以三品銜和大唐使節身份歸國的崔致遠,備受新羅重用,被任命為翰林院學士兼領侍讀,兵部侍郎,知端書監等職務。但新羅末期國王變換頻繁,崔致遠又久在大唐為官不知權變,屢受群臣排擠。890年,被外放泰山郡守,兩年後又被再被遠放至富城郡,自此再未回到新羅中樞。

仕途的坎坷,崔致遠並未消極,轉而積極投入漢文化的傳播。除編輯整理在唐16年間詩文《中山覆簣集》,《桂耕苑集》等晉獻新羅康王外,又以傳播漢文化理念,濟世救國,振興朝綱,教化大眾為己任。893年,奉新羅女王之命,以賀正使身份再入大唐,為唐新友好做出貢獻。889年辭官歸隱,精研儒佛道闡述發揮,對新羅文化影響巨大。崔致遠一生著述很多,大多散失,僅存《桂耕苑集》流傳至今,清代《四庫全書》收錄此書。

附 崔致遠大珠山《詠景詩》10首

崔致遠原序:中和甲辰(唐僖宗中和四年,公元884)冬季十月,奉使東泛,泊舟於大珠山下。凡所入目,命為篇名。嘯月吟風,貯成十首,寄高員外。

崔致遠羈旅大珠山詩10首

一,石峰

巉巖絕頂欲摩天,

海日初開一朵蓮。

勢削不容凡樹木,

格高唯惹好雲煙。

點蘇寒影妝新雪,

戛玉清音噴細泉。

靜思蓬萊只如此,

應當月夜會群仙。

二,潮浪

聚雪翻霜千萬重,

往來弦望躡前蹤。

見君終日能懷信,

慚我趨時盡放慵。

石壁戰聲飛霹靂,

雲峰倒影撼芙蓉。

因思宗慤長風語,

壯氣橫生憶臥龍。

三,沙汀

遠看還似雪花飛,

弱質由來不自持。

聚散只憑潮浪簸,

高低況被海風吹。

煙籠靜練人行絕,

日射凝霜鶴步遲。

別恨滿懷吟到夜,

那堪又值月圓時。

四,野燒

望中旌旗忽繽紛,

疑是橫行出塞軍。

猛焰燎空欺落日,

狂煙遮野截歸雲。

莫嫌牛馬皆妨牧,

須喜狐狸盡喪群。

只恐風驅上山去,

虛教玉石一時焚。

崔致遠羈旅大珠山詩10首

五,杜鵑

石罅根危葉易乾,

風霜偏覺見摧殘。

已饒野菊誇秋豔,

應羨巖松保歲寒。

可惜含芳臨碧海,

誰能移植到朱蘭?

與凡草木還殊品,

只恐樵夫一例看。

六,海鷗

慢隨花浪飄飄然,

輕擺毛衣真水仙。

出入自由塵外境,

往來口口洞中天。

稻梁滋味好不識,

風月性靈深可嘆。

想得漆園蝴蝶夢,

只應如我對君眠。

七,山頂危石

萬古天成勝琢磨,

高高頂上立青螺。

永無飛流侵凌得,

唯有閒雲撥觸多。

峻影每先迎海日,

危形長恐墜潮波。

縱饒蘊玉誰回顧,

舉世謀身笑卞和。

崔致遠羈旅大珠山詩10首

八,石上矮松

不才終得老煙霞,

澗底何如在天涯?

日引暮陰齊島樹,

風敲夜子落潮沙。

自能盤石根長固,

豈恨凌雲路尚賒。

莫訝低顏無所愧,

棟樑堪與晏嬰家。

九,紅葉樹

白雲岩畔立仙姝,

一簇煙蘿依畫圖。

麗色也知於世有,

閒情長得似君無。

宿妝含露疑垂泣,

醉態迎風欲待扶。

吟對寒林卻惆悵,

山中猶自辨榮枯。

十,石上流泉

琴曲雖誇妙手彈,

遠輸雲底響潺湲。

靜無纖垢侵金鏡,

時有輕颸觸玉盤。

嗚咽張良言未用,

潺湲孫楚枕應寒。

尋思堪惜清冷色,

流入滄溟便一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