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黃夾綠和黃加綠,差之一字,謬之千里!

翡翠的形成本身就是一個奇蹟。它需要很大壓力和不太高的溫度,要有鈉鋁硅酸鹽的形成,同時還要有鉻元素的補充。其中要形成一種珠寶界稱為黃夾綠的珍品更是難上加難。

翡翠黃夾綠和黃加綠,差之一字,謬之千里!

黃加綠與黃夾綠只差一個字,而形成的具體翡翠卻是千差萬別。我們經常在購買翡翠時看有些物件上部分有紅到黃的顏色,下部分出現有綠的表現,商家會稱這種翠叫黃夾綠,是真品、稀奇物件。

翡翠黃夾綠和黃加綠,差之一字,謬之千里!

殊不知,這是有些翡翠料的表皮去掉後,第二層即行話的“霧”的部分鐵元素在價位改變後變成紅色或者黃色,其中一部分翡的部分是黃色、淺黃色、雞油黃色,而其中的肉部分切開後剛好在靠近翡色部分有一塊或者一條綠色,兩相對應,形成似乎是黃夾綠,而這種現象並不是真的黃夾綠,因為黃與綠是分開的,相互並未滲透成“夾”的效果,這種類型的料最多隻能叫翡翠或者是黃加綠。

翡翠黃夾綠和黃加綠,差之一字,謬之千里!

​當翡翠原巖經一定的風化條件時,原巖中的部分巖料受周圍環境中鐵元素影響而發生氧化作用時,逐漸變成含有三價、二價的氧化鐵,氧化鐵所顯示出來的褐色、深、淺、淡黃色與翡翠原巖中的綠相互混雜揉和而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絞合的黃與綠相互映襯的色彩,稱為黃夾綠,這種翡翠色彩中陰陽協調,黃綠相映,稱得上真正的翡翠。

翡翠黃夾綠和黃加綠,差之一字,謬之千里!

這種料子中黃與綠能相互包容,而綠色多呈豔綠出現於玻璃種翡翠。玻璃種本身就珍貴,再遇上黃夾綠,這樣的翠料,幾乎幾百幾千噸翠料中偶爾見到一兩塊,而且也不會很大塊出現,因此就彌足珍貴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