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無錫科院“文化育人”工作思路

習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

人文素質教育中心積極貫徹這一要求,緊緊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把育人工作放在首位,統籌校內外各方面力量和各種育人元素,把“三全育人”各項任務落細落實,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將立德樹人作為立身之本,著力構建“三全育人”工作體系,不斷提升人才培養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切實肩負起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神聖使命。

建設目標:

“育人”培養體系涉及學科體系、教學體系、教材體系、管理體系等,加強三全育人工作體系建設,是形成高水平人才培養體系的重要內容”。要深刻理解和把握這一重要論述,著力在堅定理想信念、厚植文化底蘊情懷、加強品德修養、熱愛傳統文化、增長知識見識、培養奮鬥精神、增強綜合人文素質上下功夫,教育引導學生爭做“愛國、勵志、求真、力行”的時代新人。

發展思路、發展規劃:

深入貫徹落實習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的精神,全面落實黨的教育方針,理解和領會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以大學生全面發展為目標,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努力提高人文素質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堅持教書與育人相結合,堅持教育與自我教育相結合,堅持政治理論教育與社會實踐相結合的原則。根據學校黨委行政的整體會議精神,以及人文素質教育委員會工作部署要求。全面實施,逐步完善人文素質教育中心“三全育人”工作機制。

主要抓手:

1.充分發揮課堂教學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導作用,以《演講與口才》、《禮儀文化》、《藝術鑑賞》、《文學鑑賞》課程為依託,精心設計教學內容與教學大綱,進一步加強課程思政教育,同時,優化教學體系,完善集體備課制度,讓人文素質課程講出理論深度與情感溫度。創新“課程思政”實施路徑,推進“組合”式教學,讓課程講出“思政味”,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人文情懷和世界胸懷。

2.引進地方特色文化、先進產業文化、優秀境外文化進校園。打造一批精品講座,努力做到系統講授與專題講座相結合,豐富授課載體,轉變授課方式,不斷提高人文素質類課程的教學質量。營造濃厚的人文氛圍。提升大學生人文素質和底蘊。

3.緊密圍繞學生成長訴求,緊跟時代發展要求,不斷增強人文素質中心“三全育人”平臺支撐,著力打造育人載體,推進育人課程化、體系化、信息化的建設,加強推動網絡育人載體建設,豐富育人手段。

4.做好人文素質教育基地的培育和建設工作。重點做好與“吳文化研究會”、“新吳區博物館”、“吳文化博物館”等相關學會和研究機構的對接和基地簽約等工作。打造1-2個人文素質教育平臺。

5.把思想價值引領貫穿到科研活動中,創新科研育人工作活動。積極推進大學生人文素質類競賽活動,推出一批優秀社人文素質類作品,大力傳播人文知識,強化科研育人作用,積極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