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的這些美食,你吃過哪些呢?

“食在廣州”早已是家喻戶曉,穿行在廣州的大街小巷,無論你來自哪裡,都能找到適合自己口味的美食。在廣東,毫不誇張地說,只要你在地圖上任意選一個地方,然後朝著該方向前進,一路上你都能收穫驚喜———不同風味但真正原生態,同時又很有文化底蘊的美食。那今天小香豬就帶咱們的小夥伴們一起來領略一下廣東的美食,吃過的同學請舉手哦!

廣東的這些美食,你吃過哪些呢?

粵式腸粉是廣東茶樓必備的小食,看起來粉皮白如雪花、薄如蟬翼、晶瑩剔透,吃起來鮮香滿口、細膩爽滑、還有一點點韌勁,讓人一吃難忘。腸粉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微量元素、維生素等。具有強身、益壽功效,尤其適合於營養不良的兒童青少年。

廣東的這些美食,你吃過哪些呢?

雲吞麵在唐宋時即已傳入廣東,又稱餛飩麵、細蓉、大蓉。。雲吞個個有嬰兒拳頭大,口感潤滑,麵條要用傳統方法巧制的竹升面,筋道通透,入口有彈性,還有濃濃的蛋香,讓人回味無窮。湯頭也十分講究,要用豬骨、大地魚乾、蝦皮熬至而成。麵湯餃一起下肚只能發出妥貼溫暖的感慨。

廣東的這些美食,你吃過哪些呢?

廣州姜撞奶源於珠江三角洲一帶民間傳統美食。味道香醇爽滑,甜中微辣、風味獨特且有暖胃表熱作用。姜,素以藥食俱佳見稱,研究發現,生薑中含有一種特殊的與水楊酸相似的物質,經稀釋作為血液稀釋劑,對降血脂、血壓,防止血栓形成及心肌梗塞等,有特殊的療效作用,經常食用能保健強身,養生益壽之效果深受各界人士喜愛。

廣東的這些美食,你吃過哪些呢?

蝦餃是廣東漢族著名小吃,屬粵菜系。以一層澄麵皮包著一至兩隻蝦為主餡,份量大小多以一口為限。傳統的蝦餃是半月形、蜘蛛肚共有十二褶的,餡料有蝦,有肉,有筍,現在流行的是獨蝦蝦餃。優質美味的蝦餃一定要皮薄而軟,如果餃皮是半透明則更佳;蝦要爽口彈牙,餃內有少量汁液,全只餃要夠熱則為最佳。

廣東的這些美食,你吃過哪些呢?

叉燒包是廣東省具代表性的漢族傳統名點之一,是粵式早茶的“四大天王(蝦餃、幹蒸燒賣、叉燒包、蛋撻)”之一。叉燒包是因麵皮內包入叉燒肉餡,故名。叉燒包的麵皮是用北方常用的發酵麵糰經過改進而成的。包制時要捏製成雀籠形,因為發酵適當,蒸熟後包子頂部自然開裂,實際上一種帶有叉燒肉餡的開花饅頭。

廣東的這些美食,你吃過哪些呢?

雞仔餅是廣東廣州地區漢族傳統餅類名小吃,原名“小鳳餅”,清代咸豐年間廣州西關姓伍的富家有一名叫小鳳的女工所創制。

雞仔餅是廣東四大名餅之一。僅是外形,就讓人一見鍾情:嬌小的身段,橢圓形略似美女的鵝蛋臉,在幾乎清一色正圓形的餅餌群體中顯出另類美。皮薄餡少的,吃起來比較脆;皮厚餡豐的,酷似國畫大師齊白石老人筆下正在俯首覓食的小雞,外脆內軟,很有嚼頭。咬一口,只聽“咯咯”作響,濃香像一股決堤的洪水奔湧而出,再咬幾口,恍若引爆了一個香料庫,複合香氣從餡裡迸射四濺,濃得化不開,直至進入了深度咀嚼階段,才逐漸分辨出蒜茸的辛香、南乳的鮮香、芝麻的油香、肥肉的甘香……雞仔餅的最大特點是耐人尋味。它有深度,越嚼味越好,吃完後隱藏在牙縫裡、舌底下、嘴角邊的美味餘香仍在不斷輻射,久久縈繞;它也有廣度,主食與副食、葷食與素食,主料、輔料、佐料、調料集於一身,融於一爐,《水滸》的“五味瓶”之喻用於雞仔餅,顯得單調乏味,雞仔餅不啻是一桌微縮的盛宴!因此,它宜佐茶、佐酒甚至佐膳,這樣的多面手,在餅餌一族中堪稱出類拔萃,令人青睞有加。

廣東的這些美食,你吃過哪些呢?

糖不甩又名如意果,是廣東地區漢族傳統名點,屬於粵菜甜點。據傳還跟八仙有關。清朝道光十九年,廣東東莞東坑鎮一帶吸食鴉片之人甚多。初春二月二,由於流毒氾濫,民不聊生,趕往東坑過“賣身節”受財主僱傭的男丁精壯無幾,大都是面黃肌瘦,勞力退減。上天大八洞神仙呂洞賓聞說後連忙打製治癮靈丹,普渡眾生。但良藥苦口,再者私自下凡,乃冒犯天條。於是呂仙人把仙丹藏於熟糯粉丸內,配以糖漿煮成甜滑、可口的“糖不甩”(取之“糖粉粘丹不分離”之意),搖身變成一個挑擔叫賣的老翁,從街頭到墟尾實行半賣半送。眾人吃後,果真殺住了鴉片流毒,體力、智力恢復。農曆廿四節氣倒背如流,東坑“糖不甩”因此而名揚遠近。

廣東的這些美食,你吃過哪些呢?

牛肉丸作為著名的潮汕小食,在汕頭已有近百年曆史,牛肉丸可分為牛肉丸、牛筋丸兩種,牛肉丸肉質較為細嫩,口感嫩滑,牛筋丸是在牛肉里加進了一些嫩筋,口感方面就是增加了點嚼頭。據說上好的牛肉丸扔在地上能蹦起老高,以前的牛肉丸都是手製的或許能作此表演,由於全由人工操作,所以成本比機制的要高。80年代初出現打丸機後,手打的傳統制作方式也便日漸稀少。

廣東的這些美食,你吃過哪些呢?

及第粥,是廣東地區漢族傳統名吃,一種粵式粥點。豬內臟又稱“雜底”,美化為“及第”,成為賣點。十分鮮味可口。據說,伍湛記及第粥已有40多年的歷史了,創始人為順德人伍湛。他在文昌南路橫街開了一家父子店。由於當時廣州四大著名酒家之一的“文園”酒家就坐落在文昌橫街,伍湛記恰恰就在街口,去“文園”酒家的食客經過伍湛記的時候,都被香氣撲鼻的及第粥所吸引,紛紛進去一品味道。伍湛記的及第粥色香味獨具,食客趨之若鶩。十分有趣的是莘莘學子吃及第粥,高考前後更是絡繹不絕,多為討個吉利。還有為數不少的父母買及第粥拿回家中給子女吃,充滿著無限愛心,寄託著“望子成龍”之意。

廣東的這些美食,你吃過哪些呢?

一說是相傳糯米雞起源是解放前廣州的夜市,最初是以碗蓋著蒸熟而成,後來為小販為方便肩挑出售,改為以荷葉包裹。古代糯米雞以糯米、瑤柱、蝦乾粒,或去骨的雞翅等作餡料精製而成。傳統的糯米雞的份量較大,足有三四兩米,吃一個糯米雞已差不多是半頓飯量。因此,1980年代起的廣東酒樓推出材料相同,而體積小一半的“珍珠雞”,深受顧客喜愛。

另一種和糯米雞相似的點心是荷葉飯。兩者外形相似,但荷葉飯用的是粘米,而糯米雞用的是糯米制成。

廣東的這些美食,你吃過哪些呢?

廣式蘿蔔糕是廣東漢族糕類美食。口味鹹鮮味,主料有小麥麵粉、白蘿蔔、 臘肉(生)、輔料為蝦米。蘿蔔又稱菜頭,取其好彩頭的諧音,是過年時最應季又最討好的蔬菜。廣式蘿蔔糕的特色是質地細緻,風味鮮香,缺點是太嫩了,不適合做湯。

廣東的這些美食,你吃過哪些呢?

沙溪扣肉是廣東中山沙溪鎮所有酒樓食店甚至一般家庭均懂得製作的漢族傳統名萊,屬於粵菜系。這種菜式首先講究選料,所選豬肉既不太肥也不太瘦,以偏肥的"五花腩"為首選。製作時最花工花時間是漂油,即原大塊肉清水煮熟後,用特製的“釘板”把有豬皮的一面拍打再浸水使肥油漂出,然後加配料醃製再紅燒,直至肉面變黃而皮色和瘦肉部份變紅,然後切件,每件夾一塊已熟的粉葛(稱葛扣)或香芋(稱芋扣)或用青菜或梅菜墊底(稱菜扣),排好上缽隔水燉約一小時。這種扣肉味香肉滑雖肥而不膩,特別豬皮部份,其味更佳,以前怕吃肥肉的人,就算是試吃也會感到意外驚喜。

廣東的這些美食,你吃過哪些呢?

桂花炒瑤柱是廣東佛山的著名小吃,這道菜在原材料中加入豆芽、粉絲、雞蛋、火腿、瑤柱、鮮蚧肉等配料,色澤明朗、美味清香、爽口,有獨特風味。桂花炒瑤柱這道菜的賣相非常吸引人,金黃與晶瑩剔透相間,炒散的雞蛋猶如朵朵桂花掉落在餐盤上,令人眼前一亮,濃郁的香味隨之撲鼻而來。

廣東的這些美食,你吃過哪些呢?

竹筍是陽西特產,產地在塘口、新圩一帶,陽西人對選食用筍很講究,陽西竹筍鮮嫩、脆口、無渣。油燜竹筍口味屬於鹹鮮,做法屬燜菜類,但怎麼做油燜筍最好吃,主要看自己的口味習慣進行細節調整,讓自己跟著感覺來做這道油燜筍吧。

廣東的這些美食,你吃過哪些呢?

廣東的美食實在是太多太多了,各位小夥伴你們還知道哪些廣東美食呢?可以在評論區留出來,我們一起來發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