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擊疫情到底 獲取最大的勝利

05-17 11:00

閱讀 24879

分享到

盧麒元

抗疫持久戰的初級階段,我國在遭遇戰中幾乎完勝。然而,我們必須清醒,初戰完勝,並不等於抗疫持久戰勝利。真正的考驗不在疫情,而在經濟。當全球進入大蕭條之後,誰能撐下去,誰能率先復甦,誰才有資格討論中級階段的勝利。

我們都很擔心,我國經濟的痼疾依舊嚴重。我國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未能及時調整,人財物仍然在加速脫實就虛,資本積累率仍然在下降。在今年的抗疫期間,以穩為名的託市仍然是主旋律。房地產泡沫,以及與之關聯之金融泡沫仍然在繼續放大。這個巨大的複合泡沫,吞噬了本應完成工業化升級的資源。讓人費解的是,數年匆匆過去,直接稅就是不能出臺。泡沫依舊無法出清,我國經濟在薄冰上滑行。一旦停頓,就有墜入冰窟的風險。我們再次強烈建議,必須在疫情緩和時,堅決出清房地產複合泡沫,將全部資源重新導入工業化升級中來。再晚,真的會出事的!

歐美,在抗疫遭遇戰中損失慘重。其中,歐美已經開始步入大蕭條了。全球開始進入抗疫持久戰的中級階段,大家都開始拼經濟了。我們注意到,歐美正在迅速地出清股市的泡沫。相信,很快歐美將進入全面出清資產泡沫的狀態。他們抗疫不行,但出清會做得很好。如果,再加上歐美本幣的大規模重置(劇烈貶值),那麼,他們將會創造出再工業化的空間。歐美與中國的脫鉤策略,並非僅僅停留在嘴上。人才與資本的迴流已經開始,如泡沫出清順利,將真的會有疫後經濟大發展的可能性。我國專家學者渾(實際上已經大部淪為資本代言者),為了些許既得利益,就是不肯直面現實,他們正在誤導我國領導和群眾。是的,當年就是他們以同樣的方法毀掉了香港。穩,當然好。但是,穩不等於困頓於滯脹。我們別無選擇了,我們必須以最快的速度出清全部資產泡沫。

我在這裡再次重申,我國近年來經濟增速下滑,主要是源於資本積累率狂降。數年間,三萬億美元從中國流出,導致中國經濟失去增長動能。請汲取香港教訓,英資炒高香港房價,大規模撤走資本,導致香港奇蹟覆滅。潘石屹們也在做同樣的事情,這一次他們也近乎成功地炒高並撤離。我知道我國有一種誤解,就是直接稅會導致樓市下跌。其實,這是謬論,直接稅可以阻止資本外逃,並有強制性將資本導入實體經濟的功能。長期看,有利於房價穩定。鼓勵食利,還是鼓勵生產,直接稅就是試金石。以直接稅完成出清,遠遠好過在大蕭條中被動出清。主動出清,快速出清,手上有資源解決遺留問題。若猶豫不決,待到大蕭條到來,泡沫被惡意打爆,則接下來的問題就不止於經濟了。

經濟治理,是一門藝術。是非曲直並不重要,關鍵是控制好邊際。出清的時間節點,出清的力度,出清的方式,都非常重要。請牢牢記住,主動出清才有控制邊際的可能性。真正的維穩,在於打破舊平衡,建立高度穩定的新平衡。這屆領導有魄力,應有大開大合的膽識和能力。趁著歐美無暇東顧,趕緊關門出清,率先完成調整,以新姿態迎接疫後新時代的到來。​​​

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