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版塊 閱讀 積累 作文:釐清2019年高考語文備考

2019高考備考之語 文

1.閱讀

閱讀類題目,應該強化答題規範。無論是文學類文本的閱讀還是實用類文本的閱讀,答題都有其特點和規範。

就客觀題而言,一定要在整體把握文本內容的基礎上,落實每個選項中的理解和說法是否正確,切不可無視文本,僅憑感覺和印象就加以判斷 ;確定錯誤選項時,不能認定某個選項錯了就立即確定答案,一定要在落實所有選項的基礎上進行比較,“抓大放小”,確定答案。

就主觀題而言,一是要仔細審題,明確題目要求。如“×××是一個怎樣的人物形象”和“總結×××的形象特點”看似都在問人物形象,但答題的思路不同:前者需要先概括人物形象,再從不同角度結合文本具體分析;後者直接進行分析即可。二是要規範作答。在答題時,文學類文本和實用類文本雖然可能都要進行概括和分析,做到條理清晰,表述嚴密,邏輯合理,語言通暢,但表述的用語體系是不同的。

例如小說中“設置情節”“形象特點”,傳記中的“組織材料”“精神品質”等就是這種區別的體現。

2.積累

(1)古代文化常識主要出現在文言、古詩閱讀中,在現代文中並不常見常用,理解記憶起來有一定的困難。而且即便記住了,也常會遺忘,所以要反覆進行復習。

不僅要複習課文中出現過的,還要複習科舉教育、風俗禮儀、姓名稱謂、天文曆法等方面那些未必在課文中出現過的古代文化常識。

例如

2016年考到的“移疾”,作為官員要求隱退的委婉語,在課文中並沒有出現過。古代文化常識雖然內容龐雜,但要求掌握的限於常識,比較生僻的內容就不再是常識,積累的必要性不大。

(2)理解性默寫經常出現的問題是:因對提示信息把握不當而寫錯句子,出現錯別字。因此,背誦時,要吃透其中重點語句的含義。

例如

《登飛來峰》中的“自緣身在最高層”和《題西林壁》中的“只緣身在此山中”兩句容易混淆,弄清各自的含義就不會錯了。

另外,針對前期在複習中容易出錯的字,要動手寫寫,確保準確掌握。如《勸學》中的“而致千里”“無以至千里”兩句中的“致”“至”二字,《登高》中的“霜鬢”等。

(3)一些近義成語原本就不易區分,像“不孚眾望”“不負眾望”“一視同仁”“一概而論”等。因此,在複習成語時,除了要了解意思,更要掌握其特定的用法,如適用對象、感情色彩、褒貶謙敬等。

3.作文

然後,關於作文,總體來說就是多讀多練。拿寫議論文和時評文來說,在於同學們高一高二時多看各類文學作品。在不耽誤學習的條件下看看書是很放鬆而且培養氣質提高寫作水平的。而放假時多看看新聞,不僅可以讓同學們的觀點令人眼前一亮,高考後自主招生面試時也會遊刃有餘。加上平時多積累名言、定期練筆,作文就搞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