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因為一切都是你的選擇

作為一個覺悟較晚的90年生人士,學生階段皆是萌萌懵懂,跟隨著時間的推進被動前進。沒有機緣早一點得到啟示,去思考自己的人生。自己也缺了幾分悟性,早點去深挖自己的內心。等到終於開始去思考的時候,又有點急於求成,獲取的遠大於自己所能消化的,因此焦慮成為必然。後來終於發現,最大的問題,還是腳踏實地的努力不夠。

思之不得須踐行,想得多了,行動的時間自然就少了。基於每個人的悟性,經歷,努力程度不同,每個人的時間流速存在很大區別。這是我們需要學會接受的第一點差異。當然,人的潛力具體有多少,無人可知。有時候,尋找一個好的榜樣,一個好的基準去追趕,所能收穫的會遠遠超過你自己的預期。但這裡有個前提,還是那個老道理:十分努力一分收穫。即使是看似最終兩手空空的失敗,其實教予你的也遠勝於無。

當然,如果你不學會反思,失敗也真的只是失敗而已。一來,你可以用一種體驗的心態去看待自己的失敗。從說長不長,說短不短的人生路來看,從無到無的旅程,最終你能握住的,也只剩這些經歷而已。二來,失敗也是一門功課。從失敗中,能收穫的,除了發現自己的短處,為自己提供成長的機會,還能讓你瞭解到自己不喜歡什麼,不適合什麼。

因為我們的時間是有限的,我們總是難以平心看待空無一物,難免落寞,難過,覺得不值。但是,如果你能選擇接受,也未嘗不是一種成長。其實,你又有什麼理由選擇不接受呢?時間的長流,總會推著你繼續前進,如果你選擇悲傷,你不僅荒廢了過去,也流逝了現在, 甚至是未來。

再者,就算是不如意,一切的結果,也是自己的選擇而綜合造成。就像垃圾是我們自己製造的,“壞結果”亦然。之所以,給壞結果打上雙引號,是因為是好是壞,終究還是歸結於你如何去看。於你是垃圾,於他人是寶藏。於他人是良藥,於你是砒霜。最重要的,如果不能對自己的抉擇,自己種下的結果,報以接受的心態,又怎麼能夠成長為一個有擔當的大人呢?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因為一切皆是自己的選擇。我們內心都要留一方柔軟的天地,給天真的小孩。我們也要給自己一方堅強的沃土,去承重必須的成長,承擔應有的責任。最起碼,要捧得起自己的選擇所結出的果實。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因為一切都是你的選擇

思之不得須踐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