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前,中國人民志願軍“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譜寫了一曲曲英雄悲歌。
而說起抗美援朝期間湧現的戰鬥英雄,就不得不提中國人民志願軍第一位特等功臣——楊根思,他犧牲時年僅28歲。

少時孤苦,多受磨難
江蘇省泰興縣根思鄉根思村,是楊根思的出生地,在1922年的時候這裡還叫羊貨郎店。
楊根思也不是他的本名,他原名叫羊庚璽。在參加新四軍時,因為口音太重,被負責新兵登記的同志誤聽成楊根思。
楊根思是苦出身,家裡只有兩間破草房,父母都是老實巴交的農民。因為實在太窮了,一家人吃飯都成了問題,所以楊根思沒上過學,長大後也不認識幾個字。

六歲那年,楊根思的父親因為無力償還地主的債務憂鬱而死,不久後他的母親也撒手人寰。之後,楊根思便和哥哥相依為命。
為了生存,他做過放牛娃,當過童工,承受著這個年紀不該承受的苦難。
21歲時,由於打工的地毯廠倒閉了,楊根思兄弟二人回到了羊貨郎店。沒想到回鄉的第二年,他的哥哥也離開了人世。
無所掛牽的楊根思,於1944年2月加入新四軍,從此開始了六年的軍旅生涯。
青年從軍,獲譽無數
楊根思雖然沒讀過什麼書,但是很有戰鬥天賦,參軍後首次作戰,他手持一根長矛刺死了一個國民黨守軍,成功繳獲人生中的第一杆槍。
三年解放戰爭期間,楊根思利用高超的爆破技術屢建奇功,比如:用18顆手榴彈攻下天主堂制高點,三運拉雷炸燬敵軍碉堡,急中生智俘虜敵軍一個排……
在戰後的嘉獎大會上,總少不了楊根思的身影,他曾榮獲“戰鬥英雄”、“爆破大王”、“華東一級戰鬥英雄”、“華東三級人民英雄”等榮譽稱號,並且在1950年受到毛澤東主席和朱德總司令的接見。
短短數年,歷經無數次槍林彈雨的楊根思,從最初的一個新兵蛋子成長為一名優秀的軍官,他先後擔任過新四軍班長、班長、副排長、排長和解放軍副連長、連長。
新中國成立的第二年,朝鮮戰爭爆發,為了維護國家安全和世界和平,毛澤東主席決定抗美援朝。楊根思作為志願軍的一員,於1950年11月7日赴朝作戰。
壯烈犧牲,身埋異鄉
1950年11月29日,身為連長的楊根思奉命堅守小高嶺陣地。楊根思帶領一個排的戰士,成功阻止了敵軍前八次進攻。然而敵軍依舊不肯罷兵,再次捲土重來。
在彈藥用盡援軍未到的情況下,楊根思抱起炸藥包與40多個敵軍同歸於盡。捨棄自己的生命,堅決完成上級交代的任務,這是28歲的楊根思最後的抉擇。
楊根思犧牲後,被追授為“特級戰鬥英雄”稱號,他生前所在的連隊從此改名為“楊根思連”,他的出生地羊貨郎店改名為“根思鄉根思村”。
如今,距離楊根思犧牲已經過去整整七十年。近七年來,已有716位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遺骸迴歸祖國,可是楊根思烈士的遺骸仍未找到。
為了讓英雄精神長存,江蘇省政府在根思鄉興建了楊根思烈士陵園。陵園裡有陳毅親題的楊根思烈士碑,一座高達3.18米的楊根思塑像,還有一座楊根思烈士衣冠冢。
如果您將來有機會去江蘇旅遊,不妨去根思鄉祭奠一下這位特級戰鬥英雄。
【我是出口未成章,一位90後的歷史愛好者,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歡迎您關注我,我將為您帶來更多歷史方面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