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萬德軍反坦克炮兵入侵蘇聯,7700塊敲門磚難擋KV/T-34

10萬德軍反坦克炮兵入侵蘇聯,7700塊敲門磚難擋KV/T-34

(溫馨提示:本文約5300字,配圖21幅,原創不易,感謝您的耐心閱讀。)

“目標裝甲未被擊穿!我們的炮彈被彈開了!”所有山口丁玩家最痛恨的提示語莫過於此。在1941年夏秋的蘇德戰場上,德軍反坦克炮部隊的官兵們在面對蘇軍KV/T-34坦克時,幾乎總能遇到這種令人沮喪又絕望的情況,而他們裝備的37毫米Pak 36型反坦克炮也徹底坐實了“陸軍敲門磚”的惡名。實際上,在德國陸軍諸兵種中反坦克炮兵一向被視為精銳,兵員素質優良,訓練水準較高,而且擁有較多有實戰經驗的老兵,戰鬥力很強。然而,由於德軍情報部門在收集蘇軍坦克情報上的疏漏,以及軍工部門在研發生產新型反坦克炮上的拖沓,導致德軍反坦克炮部隊在蘇德戰爭初期遭遇了空前的危機。本文就簡單介紹“巴巴羅薩”行動前夕德軍反坦克炮部隊的狀況。


徵召和訓練

當1935年德國國防軍創立時,反坦克炮兵被確立為陸軍的一個獨立兵種,並從建立之初就被視為精英單位,配備最優良的兵員和裝備。1939年9月二戰爆發時,德國陸軍反坦克炮兵的總人數約有23000人,但在1940年至1941年間增加了四倍,達到10萬之眾。在1941年6月德軍發動“巴巴羅薩”行動時,三個集團軍群的反坦克炮兵部隊擁有兵員約95000人,大多數反坦克炮單位都達到或接近齊裝滿員,而且經歷實戰的老兵所佔比例較高。


10萬德軍反坦克炮兵入侵蘇聯,7700塊敲門磚難擋KV/T-34

■戰前在柏林舉行的閱兵式上,由卡車牽引的37毫米PaK 36型反坦克炮接受希特勒的檢閱。


與德國陸軍的其他兵種一樣,反坦克炮兵的兵員主要由德國本土各軍區進行徵募和訓練。在1939年9月時,德國陸軍建立了15個反坦克炮兵補充營,每個軍區配置一個營,負責為在本軍區組建的各師級單位的反坦克炮部隊訓練補充兵員。反坦克炮部隊的新兵要在補充營內接受12~16周的基礎訓練(在斯大林格勒戰役後訓練時間被縮短了),主要是高強度的步兵野戰訓練。反坦克炮部隊在作戰時通常要配置到一線,支援步兵對抗敵軍坦克,因此一名反坦克炮兵首先要成為一名合格的步兵。在基礎訓練接近尾聲時,新兵們將被編成炮組,在一名有經驗的軍士指導下學習操縱37毫米反坦克炮。與自行反坦克炮部隊的建立相適應,德軍於1940年3月在溫斯多夫裝甲兵學校組建了一個教導連,為I號自行反坦克炮培訓車組人員,此後“黃鼠狼”系列自行反坦克炮的車組也都出自這裡。


10萬德軍反坦克炮兵入侵蘇聯,7700塊敲門磚難擋KV/T-34

■一個新兵炮組和37毫米反坦克炮的合影,右側身穿野戰服的上等兵是他們的教官。


一個標準的牽引式反坦克炮炮組由6人構成,包括1名炮長、1名炮手、1名裝填手、2名彈藥手和1名牽引車司機,其中炮長由軍士擔任,炮手為上等兵。在基礎訓練結束後,反坦克炮組將進行嚴格的操炮訓練,反覆練習火炮放列、牽引以及裝填擊發,直至動作純熟,能在模擬射擊中達到較高的射速,之後前往靶場進行實彈射擊訓練,同時學習實戰炮兵戰術。新兵們必須學會迅速而準確地估算目標距離,以及對固定和移動目標的射擊方法。在1941年6月之後,反坦克炮部隊的新兵還有機會對包括KV-1、T-34等繳獲坦克進行實彈射擊,以瞭解目標的弱點。


10萬德軍反坦克炮兵入侵蘇聯,7700塊敲門磚難擋KV/T-34

■這幅訓練照片展示了一個37毫米反坦克炮炮組的人員構成,由左至右分別為炮長、炮手、裝填手和兩名彈藥手。


在戰術上,德軍反坦克炮兵非常重視對陣地的選擇和偽裝,務必確保射界開闊無遮擋,同時儘可能地將射擊陣地隱蔽起來,使敵軍難以察覺,以達成開火的突然性,無論牽引式反坦克炮,還是自行式反坦克炮,在實戰中都能達到很高的首發命中率。無論是使用37毫米反坦克炮,還是50毫米反坦克炮,德軍都強調在600米以內的近距離進行射擊,以保證對大部分坦克的裝甲實現擊穿。面對敵軍重型坦克的威脅,德軍反坦克炮兵在訓練中引入了待機側擊戰術:在隱蔽陣地上等待目標接近,當坦克從陣地側翼通過時再突然開火,快速射擊,攻擊目標裝甲薄弱的側面和尾部,這一戰術在1940年的西線戰役中被用於對付法軍的夏爾B1重型坦克。


10萬德軍反坦克炮兵入侵蘇聯,7700塊敲門磚難擋KV/T-34

■一個37毫米反坦克炮炮組在靶場進行實彈射擊訓練。


自行反坦克炮部隊的新兵接受的訓練基本與牽引式反坦克炮部隊相同,但增加了與車輛駕駛維護相關的專業訓練。此外,鑑於車輛尺度不利於隱蔽以及相對薄弱的裝甲防護,自行反坦克炮更傾向於採取一擊即走的戰術,充分利用機動優勢迅速轉移射擊陣地,從而提高與坦克對抗時的生存幾率。

編制與裝備

在補充營完成訓練的新兵將被分配到各級作戰部隊的反坦克炮單位服役,德國陸軍在集團軍、師及團級單位內均編有反坦克炮部隊。按照標準建制,每個步兵師和裝甲師都編有一個反坦克營,典型的編制員額約700人,下轄營部、3個反坦克炮連、1個防空連(裝備12門20毫米高射炮)和營後勤分隊;每個反坦克炮連下轄4個排,按照戰爭初期的標準編制,每個排裝備3門37毫米反坦克炮,每連12門炮,全營共36門炮。在1941年夏季,德軍反坦克炮部隊正處在裝備轉換期,部分列裝了50毫米反坦克炮,由於新型裝備產量不足,採用減配混編方式:反坦克炮連編制內3個排裝備37毫米反坦克炮,每排3門,1個排裝備2門50毫米反坦克炮,全營編有27門37毫米反坦克炮和6門50毫米反坦克炮,共計33門。此外,在步兵團建制下還編有1個反坦克炮連(第14連,編有12門37毫米反坦克炮)。自行反坦克炮部隊最初編為獨立反坦克營,置於集團軍指揮下,每營轄3個連,每連9輛自行反坦克炮,共計27輛。


10萬德軍反坦克炮兵入侵蘇聯,7700塊敲門磚難擋KV/T-34

■由卡車牽引的37毫米PaK 36型反坦克炮,是戰爭初期德軍的標準反坦克炮,主要裝備各級單位的反坦克營,每營編有36門炮。


在“巴巴羅薩”行動前夕,德國陸軍的所有反坦克營均實現了摩托化,每營編有110輛機動車,每連34輛,具備快速戰場機動能力,但是在車輛型號上遠遠沒有達到標準化。德軍反坦克炮部隊的首選牽引車輛為克虜伯Kfz 69六輪卡車,但產量遠遠不能滿足需要,因此很多反坦克營使用在西線戰役中繳獲的英法車輛,而這些車輛並不適合東線戰場的環境,損耗率很高,以第132步兵師第437步兵團第14連為例,該連在1941年6月編有10輛法制雷諾UE牽引車,在戰役最初三個月裡就有8輛無法使用,到1942年時部分反坦克營甚至恢復了馱馬牽引!


10萬德軍反坦克炮兵入侵蘇聯,7700塊敲門磚難擋KV/T-34

■這幅彩繪表現了由克虜伯Kfz 69卡車牽引的37毫米PaK 36型反坦克炮。

10萬德軍反坦克炮兵入侵蘇聯,7700塊敲門磚難擋KV/T-34

■由於缺乏機動車輛,部分反坦克營只能使用馬車牽引反坦克炮。


在戰術運用上,師屬反坦克營通常扮演救火隊的角色,用於支援受到敵軍坦克嚴重威脅的步兵團,配屬到一線的反坦克炮連根據戰況變化實施半獨立作戰;團屬反坦克連通常負責一線的反坦克防禦任務,同時也為步兵提供直瞄火力支援;集團軍下轄的自行反坦克炮營一般作為機動預備隊,用於阻止敵軍坦克部隊的戰役突破。值得注意的是,德軍團屬反坦克連在戰爭的大部分時間裡都裝備著37毫米反坦克炮,而師級和師級以上反坦克單位的裝備持續得到更新升級。


10萬德軍反坦克炮兵入侵蘇聯,7700塊敲門磚難擋KV/T-34

■在公路邊放列的37毫米反坦克炮,除了執行反坦克任務外,也為步兵提供火力支援。


在1941年夏季“巴巴羅薩”行動發動時,德軍的主力反坦克炮依然是37毫米PaK 36型。這款反坦克炮在1936年問世時堪稱世界一流,在500米距離上對傾斜30度的均質裝甲的穿透力為29毫米,對付當時各國普遍的中型、輕型坦克綽綽有餘,而且戰鬥全重僅327公斤,可由人力拖曳,非常靈活。但是,在1940年的法國戰役中,PaK 36型就已經暴露出威力不足的弱點,而到蘇德戰場上面對KV-1、T-34等蘇軍新型坦克時就更加無力了。


10萬德軍反坦克炮兵入侵蘇聯,7700塊敲門磚難擋KV/T-34

■1940年5月西線戰役期間,在比利時境內作戰的37毫米PaK 36型反坦克炮。


作為Pak 36型的替代型號,50毫米PaK 38型反坦克炮於1940年列裝,其性能堪稱優良,使用普通穿甲彈時在500米距離上可以擊穿79毫米的30度傾斜裝甲,在1500米距離上仍有45毫米的威力,而且外形低矮,利於隱蔽,戰鬥全重830公斤,機動性尚可。但是,PaK 38型生產遲緩,1940年時月產量不足100門,到1941年6月時整個東線德軍裝備不到800門,並且彈藥威力也不足以對KV-1和T-34構成嚴重威脅。至於威力更強的75毫米PaK 40型反坦克炮遲至1942年才裝備德軍部隊。


10萬德軍反坦克炮兵入侵蘇聯,7700塊敲門磚難擋KV/T-34

■50毫米PaK 38型反坦克炮是“巴巴羅薩”行動時德軍最新型反坦克炮,後被75毫米PaK 40型反坦克炮取代。

10萬德軍反坦克炮兵入侵蘇聯,7700塊敲門磚難擋KV/T-34

■75毫米PaK 40型反坦克炮是二戰時期德軍的主力反坦克炮,產量高達23000門。


除了上述兩種反坦克炮外,德軍在1941年夏季還使用47毫米PaK 38(t)型反坦克炮,即捷克斯柯達公司生產的47毫米vz38型反坦克炮,其威力介於PaK 36和PaK 38之間,主要安裝在機動底盤上作為自行反坦克炮使用。此外,德軍還少量裝備了採用錐膛結構的28毫米sPzB 41型反坦克炮,在100米距離上可擊穿75毫米垂直裝甲,但這種武器結構複雜,製造困難,產量稀少。


10萬德軍反坦克炮兵入侵蘇聯,7700塊敲門磚難擋KV/T-34

■2名德軍士兵在示範操縱28毫米sPzB 41型反坦克炮,採用錐膛原理設計,製造了2797門。


在自行反坦克炮的裝備方面,德軍在1941年夏季僅有兩種型號可供使用,即I號自行反坦克炮和I號35R型自行反坦克炮,均安裝一門47毫米PaK 38(t)型反坦克炮,前者採用I號坦克底盤,在1940年3月到1941年2月改裝了202輛;後者採用繳獲的法制雷諾R 35坦克底盤,在1940年5月到1941年10月改裝174輛,但R35底盤性能不佳,使得改裝的自行反坦克炮的作戰能力也很有限。


10萬德軍反坦克炮兵入侵蘇聯,7700塊敲門磚難擋KV/T-34

■這幅彩繪表現了1940年5月在西線作戰的德軍I號自行反坦克炮,安裝一門47毫米PaK 38(t)反坦克炮。


備戰“巴巴羅薩”

在1941年6月“巴巴羅薩”行動前夕,德國陸軍正處於實力巔峰,而反坦克炮部隊同樣如此,在裝備、訓練和士氣上都堪稱一流水準,尤其在1940年5、6月間的西線戰役期間對抗盟軍中型、重型坦克的戰鬥中獲得了不少經驗。在1940年的戰役中,德國陸軍主要依靠37毫米PaK 36型反坦克炮和4個自行反坦克營的47毫米反坦克炮執行反裝甲任務,實際上這兩種火炮的普通炮彈都不能擊穿法國夏爾B1重型坦克和英國“馬蒂爾達”坦克的正面裝甲,甚至使用穿透力更強PzGr 40型鎢芯穿甲彈也只能在100米以內才能奏效。然而,英法軍隊對於坦克運用的消極態度和拙劣戰術挽救了德軍反坦克炮兵,這一點在阿拉斯戰役中表現尤為明顯,西線戰役的速勝使得德軍反坦克炮部隊的弱點未能充分暴露。戰後德軍使用50毫米PaK 38型反坦克炮對法制坦克的車體進行了試射,樂觀的結果也讓德軍相信現有裝備足以應對未來作戰的威脅。


10萬德軍反坦克炮兵入侵蘇聯,7700塊敲門磚難擋KV/T-34

■1940年5月在法國作戰的德軍37毫米反坦克炮,不少反坦克炮單位在法國戰役中獲得了實戰經驗。


1941年6月中旬,德國陸軍集結了123個師組成三個集團軍群,準備發動戰爭史上最大規模的攻勢作戰“巴巴羅薩”行動,此時東線德軍集中了絕大部分反坦克炮部隊,除了各師所屬的反坦克炮單位外,還有14個配屬於集團軍司令部的獨立反坦克營,主要裝備自行反坦克炮。上述部隊總共裝備了約9000門各型反坦克炮,包括7782門37毫米PaK 36型、216門47毫米PaK 36(t)型、783門50毫米Pak 38型和178門28毫米sPzB 41型反坦克炮。


10萬德軍反坦克炮兵入侵蘇聯,7700塊敲門磚難擋KV/T-34

■1941年夏季“巴巴羅薩”行動期間,德軍炮兵們正推動一門37毫米反坦克炮進入預設陣地,在蘇德戰爭開始時,德軍投入了7782門37毫米反坦克炮。


當時德軍反坦克炮配備的彈藥仍以普通穿甲彈為主,穿甲能力更強的鎢芯穿甲彈數量很少,而採用空心裝藥原理的破甲彈技術尚未實用化。在整個戰爭期間,鎢礦始終是德國非常稀缺的戰略資源,二戰爆發後從中國進口鎢礦的渠道被切斷,德國主要從葡萄牙和西班牙獲得鎢礦,而西方盟國持續施加外交壓力,要求兩國限制向德國出口鎢礦。在1941年到1942年間,德國每年從伊比利亞半島輸入3100噸鎢礦,約佔德國鎢礦需求的90%。在“巴巴羅薩”行動之前,德國每年僅有100噸鎢礦用於反坦克彈藥的製造,而在東線遭遇裝甲危機後,這一數值增加了800%!1941年5月,PaK38型反坦克炮配用的50毫米鎢芯穿甲彈才剛剛投產,前線部隊僅有少量儲備,十分珍貴,以至於連反坦克營營長都無權動用,只有得到團以上指揮部的批准才能配發給炮組,以應對最危急的情況。


10萬德軍反坦克炮兵入侵蘇聯,7700塊敲門磚難擋KV/T-34

■一枚保存至今的37毫米普通穿甲彈,彈丸重0.685公斤,初速745米/秒,可以在100米距離上擊穿34毫米30度傾斜裝甲,而鎢芯穿甲彈的穿透力則為64毫米。

10萬德軍反坦克炮兵入侵蘇聯,7700塊敲門磚難擋KV/T-34

■一門被蘇軍繳獲的37毫米PaK 36型反坦克炮,火炮前方堆放了大量炮彈。


在“巴巴羅薩”行動之前,德國陸軍普遍認為在武器裝備上相比蘇軍享有一定的優勢,至少也和對手一樣精良,尤其在反坦克炮部隊中這種印象特別明顯,然而事實上卻是一個致命的錯覺。這在很大程度上要歸咎於軍事情報局在對蘇情報工作上的失誤,實際上德軍在戰前對蘇軍坦克部隊的評估判斷,無論在質量上還是數量上,都有所偏差和疏漏,更為嚴重的是對於KV系列和T-34等蘇軍新型坦克的存在幾乎一無所知。德軍情報部門掌握了蘇軍T-35重型坦克的性能數據,瞭解這種坦克的最大裝甲厚度僅為30毫米,不足為患,而且認為蘇聯軍工部門在“巴巴羅薩”行動之前不會開發出性能更好的重型坦克,而蘇軍大量裝備的T-26、BT系列坦克裝甲輕薄,37毫米和50毫米口徑的反坦克炮可以輕鬆將其擊毀。


10萬德軍反坦克炮兵入侵蘇聯,7700塊敲門磚難擋KV/T-34

■蘇軍T-35重型坦克,這是一種多炮塔坦克,最大裝甲厚度為30毫米,德軍在“巴巴羅薩”行動前認為這是蘇軍唯一現役的重型坦克。


就整體而言,在“巴巴羅薩”行動之前,德軍反坦克炮部隊稱得上是訓練有素,經驗豐富,士氣高昂,信心滿滿,大約三分之一的作戰單位具備實戰經歷,基層指揮官領導有方,士兵技術熟練,但部分軍士和排長缺乏積極的進攻精神,將自己的任務視為純粹的防禦角色。然而,在蘇德戰爭爆發後,德軍反坦克炮部隊的士氣在幾乎堅不可摧的KV、T-34坦克的衝擊下,受到了災難性的打擊,他們的主要武器37毫米反坦克炮也徹底淪為只能在坦克裝甲上叮噹作響的“敲門磚”,反坦克炮兵們對武器失去信心,士氣低落,深為恐慌,這種狀況直到1942年75毫米PaK40型反坦克炮列裝後才逐步得到緩解。


10萬德軍反坦克炮兵入侵蘇聯,7700塊敲門磚難擋KV/T-34

■在“巴巴羅薩”行動期間遭蘇軍KV-1重型坦克碾壓散架的的德軍37毫米反坦克炮。

10萬德軍反坦克炮兵入侵蘇聯,7700塊敲門磚難擋KV/T-34

■這幅彩繪生動表現了1941年夏季戰役中德軍反坦克炮部隊在蘇軍KV-1重型坦克衝擊下潰不成軍的慘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