媳婦終於熬成婆,戰火中逼出來的二戰蘇軍單兵護甲

大家好,我是瘋狗同志的畜手(沒錯,這就是作者自己的稱謂),今天我們繼續來聊聊蘇軍單兵護甲,好了廢話不多說,下面開始:

護甲研發的重啟

就在列寧格勒金屬工廠(以下簡稱LMZ廠)製造SN39胸甲和SNSCH39盾牌並配發給部隊時,LMZ廠不等不靠主動開展新護甲的研發工作,然而遺憾的是,LMZ廠的這次研究更像是一種“獨走”,工廠沒有與老夥伴蘇聯第13研究所繼續合作,而且冬季戰爭中護甲的反饋還在蘇軍被裝供應部手上,說LMZ閉門造車毫不為過。

LMZ廠依照SNSCH39盾牌的思路,設定了新護甲的性能指標如下:

1、結構形式為便攜式多功能盾牌;

2、可以隨身攜帶,可以摺疊,且可以用來大面積保護軀體;

3、盾牌可以用於步兵進攻或陣地防禦,有射擊孔,可以在射擊時保護射手。


SN40盾牌

新盾牌被命名為SN40,其設計基本依照39年8月那次技術會議敲定的指標,只是尺寸稍大。SN40有一套複雜的攜行系統,使它既能夠牢固的貼身攜帶,也能夠支在地面上,還能像中世紀騎士的盾牌那樣戴在左手上。

媳婦終於熬成婆,戰火中逼出來的二戰蘇軍單兵護甲

SN40採用一種肩帶、掛鉤、支架把手相互組合的攜行系統,以方便實現多種功能,這麼一來,整套裝備就搞得特別複雜。

媳婦終於熬成婆,戰火中逼出來的二戰蘇軍單兵護甲

媳婦終於熬成婆,戰火中逼出來的二戰蘇軍單兵護甲

媳婦終於熬成婆,戰火中逼出來的二戰蘇軍單兵護甲

當步兵SN40穿在身上推進時,盾牌有一個向前45-50°的傾角,這主要是為了提高抵禦正面水平方向上來襲子彈或破片的效果。全套系統重量估計超過6公斤。


媳婦終於熬成婆,戰火中逼出來的二戰蘇軍單兵護甲

但是SN40在設計上遇到一個難題,用於輕武器架設的射擊槽位置太低,這導致步兵在平地上臥姿射擊時抵肩困難,但是如果調高位置就會影響防護效果,設計人員還認為,考慮到實際作戰環境的複雜性,射擊槽低一些,盾牌的泛用性會更好。

媳婦終於熬成婆,戰火中逼出來的二戰蘇軍單兵護甲

媳婦終於熬成婆,戰火中逼出來的二戰蘇軍單兵護甲

1940年3月15日,LMZ廠製作了一個5毫米左右的SN40盾牌原型並附帶設計資料一併送交被裝供應部審核,並希望得到後者的反饋,然而蘇軍組織機構的一次調整,讓情況又出了新的么蛾子。

遲來的否決

當時包括蘇軍被裝供應部在內的多個部門被合併到新成立的紅軍供應處(UNS RKKA),在漫長等待無果後,LMZ廠領導向蘇軍上級部門寫信,詳細介紹了單兵護甲的設計理念以及具體使用方式。在信中LMZ表示單兵護甲有利於步兵進行步坦協同,同時護甲不必長時間佩戴,可以作為公用物資由交通工具運輸,同時LMZ希望將裝甲厚度提升到6毫米。在信件結尾,LMZ廠希望上級能給予護甲發展態度的明確答覆。

這封信起到了作用,蘇軍軍備人民委員會在高層會議上推動了一個討論案,研究單兵護甲發展的必要性,而類似的議題,供應處原計劃在7月20日提交討論。

40年7月6日,在這場有供應處參會的會議上,供應處主導通過了一項不利於單兵護甲發展的決議,供應處領導在會上的發言如下:

“ ...我認為鋼製護甲不適合作戰,主要原因如下:

1.重量為4.5千克的SN-40型盾牌(估計是LMZ提交的5毫米原型)在近距離(350米以下)被子彈直接擊穿。

2.護甲需要額外的運輸工具,這會佔用運力。

3.護甲嚴重影響了步兵的機動能力。

結合上述情況,我報告說紅軍列裝護甲,不會帶來任何好處。”

很顯然,新成立的管理部門並不支持單兵護甲的研發,雖然事後看,蘇軍單兵護甲並未就此次會議的態度而立即叫停,但SN40盾牌確實是實在了這個新部門手上。

SN40A胸甲

就在LMZ廠研發SN40盾牌的同時,蘇聯第13研究所也開展了獨立研發工作,此時13所已經得到了蘇軍第7集團軍在冬季戰爭中的實戰反饋,13所認為應當進一步提高護甲在近距離交戰時的防護水平。

13所在SN39胸甲設計基礎上加厚裝甲板並略微修改了襯裡結構。新胸甲型號為“SN40A”。

40年7月22日,供需處變更為軍需總局(GIU),單兵護甲類項目再次被擱置,直到41年初,單兵護甲研發的管理工作被移交給蘇聯炮兵總局輕武器局,輕武器局批准了SN40A胸甲項目繼續推進,允許試產並規定了技術指標:

媳婦終於熬成婆,戰火中逼出來的二戰蘇軍單兵護甲

圖為SN40A

1、SN40A胸甲由軋製鋼板製成,有4.2毫米和5.2毫米兩個厚度版本;

2、“重型”胸甲應能在150米外抵禦1908版輕型步槍彈在法線角度射擊,“輕型”胸甲為300米外;

3、“重型”胸甲應能在任何距離抵禦1908版輕型步槍彈以30°角度射擊,“輕型”胸甲為175米外;

4、胸甲應該有至少三種尺寸以適應不同體型。

SN-40A按照輕武器局的要求在LMZ廠生產,材質依然是36SGNA硅錳鎳合金鋼,厚度為4.2毫米的“輕型”和5.2毫米的“重型”。兩個版本都生產了3種尺寸共6型,其重量在5.4到9.3公斤之間。

41年7月26日前(此時蘇德戰爭已經爆發),廠家使用1908版輕彈和1930版重彈在0°到45°的範圍內對胸甲部件進行實彈測試。

測試結果如下:

1、4.2毫米版:

上片:115片,通過測試109片,合格率94.8%;

下片:112片,通過測試104片,合格率92.8%。


2、5.2毫米版:

上片:137片,通過測試137片,合格率100%;

下片:127片,通過測試123片,合格率96.8%。


41年8月13日,炮兵總局採納了“重型”SN-40A胸甲。並在8月19日至21日,進行進一步測試,

測試目的如下:

1.檢驗胸甲抵禦子彈和手榴彈破片的能力:

a)用輕、重型步槍彈以法線角度和30°角射擊;

b)用PPSh-41衝鋒槍射擊;

c)引爆迫擊炮彈、RGD-33和F-1手榴彈。

2.檢驗胸甲在多種情況下是否影響操作。

3.檢驗胸甲在維護、運輸等方面的便利性。


結果如下:

防護水平:

1、可抵禦125米外重彈和150米外輕彈射擊;

2、可抵禦波波沙衝鋒槍,以及以輕彈和重彈在所有距離上以30°角射擊;

3、可在任何距離抵禦50毫米和82毫米迫擊炮彈以及RGD-33和F-1手榴彈爆炸破片


操作便利性:

1、穿著胸甲在匍匐前進、低姿衝鋒、射擊和白刃戰時,基本不受影響;

2、穿著胸甲在300米內的衝鋒基本不受影響;

3、承力結構不合理,右肩膀不受力,導致胸甲在劇烈運動時固定不牢。

然而這會莫斯科都快丟了,時間不允許他們像和平時期那樣慢條斯理的測試了,LMZ廠準備進一步生產至少5,000–10,000件各類胸甲列裝部隊進行實戰測試。機械化部隊和空軍將優先列裝。

艱難的抉擇

在SN40A測試前,蘇德戰爭爆發,在蘇德戰爭爆發的第一年,無論是蘇軍前線還是後方都是十分艱難的。在前線,蘇軍承受著機械化戰爭帶來的巨大傷亡,在後方蘇軍軍工後期體系遭受重創。蘇軍管理機構機構焦頭爛額,為整個資源,很多有前景的軍工項目被以“無暇顧及”為由取消。在這艱難的時刻,以SN40A為代表的,蘇軍在戰前發展最久最為成熟的單兵護甲,經過不斷改進,逐漸脫穎而出,最後推出了廣為人知的SN-42單兵胸甲。

蘇德戰爭爆發後,蘇軍單兵護甲的發展就像整個蘇聯軍工體系一樣混亂。一方面,為躲避戰火,工廠或配套廠家大量搬遷後撤,研發環境十分惡劣,蘇軍管理機構無暇幫助。另一方面,前線巨大的傷亡迫使前線官兵四處尋找辦法降低人員傷亡。即使在這種混亂的環境下,蘇聯各個廠家依然上報了大量的單兵護甲設計方案,有些廠家則繞過管理機構直接和前線部隊對接提供護甲。

根據現有資料模糊的顯示:在1941年8月22日SN40A胸甲的測試剛剛結束,就有約200件輕、重型SN-40A胸甲送到西方面軍指揮鐵木辛哥元帥手上,鐵木辛哥元帥主觀上不喜歡這種沉重的裝備,23日也就是接收裝備的第二天,鐵木辛哥就讓西方面軍後勤部門向上級寫信“…步兵負重已經是超負荷了,不能再裝備胸甲了,日常行軍不穿胸甲至少還能操作輕武器射擊…”

(另外一些說法是這批輕重SN40A胸甲被下發給西方面軍兩個步兵師和空軍飛行員使用。但由於戰事緊迫,廠家未能收到反饋。)

事後看,鐵木辛哥領導的西方面軍應該還是同意對胸甲進行測試,包括列寧格勒金屬工廠(簡稱LMZ廠)、莫斯科吉斯工廠(簡稱ZIS廠)在內的大量工廠將自己設計的護甲在鐵木辛哥面前進行了一次實彈測試,鐵木辛哥對包括SN-40A胸甲在內的護甲提出了改進意見。9月6日,鐵木辛哥向參與測試的廠家“催單”,要求儘快生產到西方面軍測試,但是後續情況語焉不詳,有資料顯示部分廠家按照改進意見生產出了樣品,但是因無法送到前線而被遺忘。

蘇聯混亂的局面並沒有讓上層完全放棄單兵護甲,令人意外的是,先前厭惡護甲的鐵木辛哥推動了位於莫斯科地區的奧爾忠尼啟則工廠和莫斯科鋼鐵學院(即為後來的莫斯科國立鋼鐵合金學院)開展研發工作,後兩者根據自己手上的資源開發了一些設計,同時位於列寧格勒的造船工業人民委員會下屬的189工廠、炮兵總局也主動推出了一些產品,但遺憾的是這些護甲均未能成功,在此先不贅述。

SN42胸甲的誕生

1942年2月2日,由於遲遲沒有成熟產品推出,炮兵總局將單兵護甲研發以及所有現有護甲的資料全部移交給護甲研發經驗最豐富的蘇軍第13研究所,但是炮兵總局特許鋼鐵學院也進行護甲研究。同時炮兵總局在這一決定中放寬了對護甲的要求:“…衝鋒槍是現在軍隊中的主要武器,因此應當生產厚度重量適中的胸甲,從而在任何距離上保護士兵不受德國衝鋒槍的傷害…”。

此後在整個2月份,13所先後多次收到炮兵總局、黑色冶金人民委員會等部委以及軍隊領導的來信,總體上相關部門對13所的研究大開綠燈,支持研發各種護甲,支持在前線實戰測試各種護甲。總結一句話就是:13所你現在立刻馬上生產護甲!

13所不敢怠慢加緊研發,在13所直接參與下,3月3日,首批330件SN-42胸甲和25件SNSCH42盾牌在LMZ廠出產後被移交給軍代表。

第一型SN42

第一型SN42胸甲在42年2月28日推出,所用鋼材都為36SGNA硅錳鎳合金鋼,尺寸全部為中號,厚度在2毫米左右,重量在3.2-3.6千克之間。這批早期型SN-42在結構上有別於後期更為常見的版本,在SN40A的基礎上進行了減重,參考了42年8月測試的反饋使用了SN38的一款揹負設計,右肩增加了一條肩帶。


媳婦終於熬成婆,戰火中逼出來的二戰蘇軍單兵護甲

圖為42年2月28日推出的第一型SN42胸甲

LMZ廠隨後對SN-42胸甲進行了測試,測試分為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廠家在25米距離上使用莫辛納甘1891/30步槍發射減裝藥,減裝藥初速在400到410米秒之間。

情況如下:

上片:336件,331件通過,合格率98.5%;

下片:345件,339件通過,合格率98%。

通過測試的部件被塗漆並組裝成品,隨機選5件穿在木頭假人身上,在25米距離上用PPD-40衝鋒槍進行連射測試,

5件胸甲受到5到12發命中。其中7成彈著點背面沒有明顯破損,4成有絲狀金屬屑和細小裂紋但無穿孔。


第二型SN42

炮兵總局並沒有增購第一型SN42,13所繼續改進在3月23日推出了第二性SN42,生產了160件。第二型的裝甲板形狀略有修改,並修改了扣件結構。

媳婦終於熬成婆,戰火中逼出來的二戰蘇軍單兵護甲

圖為42年3月23日推出的第二型SN42胸甲


SNSCH42盾牌

在2月的信件中,炮兵總局指示13所參考以前的盾牌設計經驗研發新的盾牌,新盾牌隨後和SN-42一同生產,型號為SNSCH42盾牌,13所在原有設計基礎上進行了一些修改,具體如下:

1、盾牌弧度更大;

2、裝甲板和地面接觸的部位增加獸牙設計提升穩定性;

3、重新設計射擊口,改成一個斜向上45°的切槽;

4、簡化腳架設計;

5、增設腰帶。

盾牌所用鋼材也是36SGNA硅錳鎳合金鋼,厚度在4.9毫米左右,全套重量為5.3公斤,實彈測試方式和SN42一樣,但具體情況不詳。

媳婦終於熬成婆,戰火中逼出來的二戰蘇軍單兵護甲

第一次實戰測試

1942年4月上旬,LMZ廠向炮兵總局提供了首批護甲用於測試,炮兵總局經過測試後結論如下:“新護甲可以保護士兵的胸部不受德國衝鋒槍的傷害。”

1942年5月16日,包括300件完好的SN42胸甲被送往西部戰線第5集團軍的炮兵部隊用於實戰測試。SN42實戰測試效果良好,第5集團軍強烈要求獲得3.5萬件胸甲,而SNSCH42盾牌在前線接收後沒有效果反饋。

媳婦終於熬成婆,戰火中逼出來的二戰蘇軍單兵護甲

圖為第5集團軍在戰場上遺留的第一型SN42胸甲


第5集團軍對CH-42的反饋如下:

1、胸甲可以為士兵提供可靠的保護,使其不受任何距離上德國衝鋒槍的射擊,還可以抵禦地雷和手榴彈破片的傷害;

2、步兵的機動性幾乎不受影響,不會干擾匍匐前進,也不會干擾各種姿勢下的射擊;

3、胸甲大大增強了步兵的士氣;

基於上述原因,第5集團軍支持列裝胸甲,但也提出了一些必須改進的問題,具體如下:

1、上下片之間增設墊布,以便消除碰撞噪音;

2、需要多種尺寸;

3、胸甲受到攻擊時,有時候甲片上的連接扣件會斷裂,建議改為開槽鉤掛結構;

4、使用更寬大的織帶連接裝甲板;

5、受到攻擊時,鉚釘容易被彈飛,建議提高強度。

收到前線反饋後,LMZ廠採取了一個冒險的決定,廠家決定繞過炮兵總局的管理,直接在前線獨立開展實戰測試和統計,為了避免觸犯軍方的官僚利益,測試團隊在工廠和駐地聯布系統下組織開展。42年4月,蘇聯第34集團軍被廠家選中測試胸甲實戰效果。34集團軍被選中並非偶然,當時其下屬部隊兵員大部分來自彼爾姆地區(當時叫莫洛托夫地區),那也是LMZ廠的搬遷地,LMZ廠第二批第二型160件SN42胸甲全部移交給34集團軍下屬的171步兵師測試。同年5月,這批胸甲隨部隊參與了和德軍“骷髏”師的激烈戰鬥。

媳婦終於熬成婆,戰火中逼出來的二戰蘇軍單兵護甲

圖為德軍“骷髏師”俘虜的蘇軍171師1名穿著第二型SN42胸甲的士兵,從照片分析拍攝時間應該在42年春夏季的德米楊斯克地區


171師主要將胸甲配發給偵察兵使用,隨後師部向LMZ廠反饋正反兩方面的評價:

1、子彈或破片擊中胸甲只會產生輕微變形,不影響匍匐前進,對使用者的機動性幾乎沒有影響。

2、事實證明胸甲很有用,可以抵禦輕武器射擊或地雷、炮彈爆炸破片。

3.使用者可以不受影響地進行多種戰術運動...”

偵察部隊官兵高度評價了胸甲的價值,但也指出了一些缺點:

“...運動時胸甲噪音較大,偵察兵容易暴露...胸甲臀部設計會干擾一些動作”。

此外,前線還舉出了一些實戰案例:

...在偵察行動中,有3名穿著胸甲的偵察兵遭到射擊,但偵察兵沒有退縮。根據帶隊指揮所說,但是德軍是在250-300米的距離上開火,但沒有擊穿胸甲。其中一人的胸甲心臟位置中彈,只有1個3毫米的淺坑。另一個是下片中彈,情況類似,穿著胸甲的士兵生命得到了很好的保護

……我認為有必要舉出一個事實,士兵有時候會把胸甲織帶調松,脫下來單獨當做射擊護盾使用,效果不錯...”

在反饋的結尾,蘇軍表示 “...胸甲已經使用了三週,目前還在用...我們非常感謝莫洛托夫地區(聯布)代表團的禮物。”

媳婦終於熬成婆,戰火中逼出來的二戰蘇軍單兵護甲

媳婦終於熬成婆,戰火中逼出來的二戰蘇軍單兵護甲

圖為34集團軍171師在戰場上遺留的SN42胸甲

經過實戰測試,蘇軍上下終於認可了胸甲的價值,LMZ廠和13所多年的努力終於得到回報,但是此時SN42胸甲還面臨著強有力的競爭對手,炮兵總局決定進行對比測試,選出優勝者,關於這次競標結果如何,我們下期詳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