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力:斷舍離的終極目的

為什麼有些人在人生中左右逢源,發展的順風順水,而有些人卻停滯不前、原地踏步呢?因為前者擁有自在力。

自在力:斷舍離的終極目的

什麼是自在力呢?山下英子在《自在力》這本書中描述,它是“一種給我們帶來好運的力量。使我們在必要時邂逅必要的知識與人際關係,並帶來一場生活革命。是一種讓我們在好運中得益,在厄運中學習的智慧。是一種令我們超越自己和他人的願望與期待,實現心中真正渴望的力量。”

如何獲得自在力呢?斷舍離,即重新審視關係,與人、事、物之間的各種關係。

風靡世界的斷舍離,其實就是試圖以有形世界為媒介,來改變以思維和感情為代表的無形世界的方法論。在斷舍離的過程中,清理充滿了儀式感,終極目的是為了獲得人生自在力。

自在力:斷舍離的終極目的

比如一件羊毛大衣,是丟還是留?不是一個簡單的選擇題,需要我直面這件大衣,自我反思,它是如何來到自己手中的,是自己一眼看中而且至今也很喜歡?還是朋友送的,自己不喜歡,礙於情面勉強接受;又或是打折季貪便宜買來的,現在看著不順眼,穿著不舒服,當你直面這件大衣,它已不僅僅是一件大衣,它還反應了我們內心的狀態,重新審視自己與物品之間的關係,我們就能看清當下的自我。

在清理物品時,遵循兩個原則,一是“我是否用”,二是“我現在是否用”。以自我為軸心,經過斷舍離,在整個家裡,目之所及,所有的物品都是我的心儀之物,這些高品質的物品,提升了自我形象,讓我喜歡上自己。

人生的煩惱大部分來源於經濟,健康以及人際關係,當一個人喜歡自己,與自己建立了良好的關係,就有力量直面這些問題,找到全方位的突破口,通過自己,就能解除一半的煩惱。

除了整理物品以自我為中心外,重新審視工作生活中其他方面,也要以自我為軸心,不以他人的評價為基準,不拼盡全力讓自己來切實符合他人的標準。

以自我為軸心,並不是完全忽略其他人,而是帶著同理心,有意識配合他人,比如在工作中,自己非常討厭上司,做的好他從不表揚,做的不好,他嚴厲批評。如果每天帶著怨氣上班,期待著上司作出改變,就是以上司為軸心了。只有把軸心轉移到自己身上來,才能明確自己的立場,即使並非出於本意,也能從大局出發,盡力配合上司完成工作。

自在力:斷舍離的終極目的

以自我為軸心,在每一種關係中找到自己位置,才能衡量自己與他人的距離。每一種關係,都必定有它的適度距離,避免因距離太近受到攻擊,或因被拒絕而受到傷害。

持續不斷的審視關係,認真對待平時的習慣,口頭禪,當下的自我的輪廓會越來越清晰。慢慢地,在服飾,飲食,住所,對話等方面形成鮮明的個人品味和特色,對事物擁有了自己獨特的見解,總是在機緣巧合下遇到想見的人,得到想要的物品,獲得必要的信息,言行一致,決定了的事,能以超高的集中力完成,不再拘泥於外境,充滿感恩之心,虛懷若谷,面對各種人事物,能夠自如地切換視角,從一個相當的高度俯瞰事物。

如此不斷的重複,持之以恆,就能細細品味內心的感受,以自我為軸心,並對別人持有同理心,不僅能夠拓寬視野,更能很好的激發創造力,從真正意義上豐富我們的人生。

這就是自由,自在的境界,是讓我們活出真實的自我,充分享受人生的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