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水學問的源流(二)——氣

昨天發表了《風水學問的源流(一)》一文,收到很多讀者的善意的讚賞,給了筆者很大的鼓勵與創作動力,在這裡表示感謝。

言歸正傳,那什麼是“風水”?對這個問題的解答,貫穿了筆者從學習到應用實踐的過程,直至現在時不時都會有人提問:風水是什麼?當代很多“大師”級的人士試圖糅合各學科的理論對風水下定義。有認為它是迷信而排斥,也有不少認為它是科學而接納它,認為是科學的力圖從地理環境、氣候特徵與人文景觀方面概括為建築學的內容;也有認為是以“風”和“水”為代表的等一系列環境因素綜合平衡的生態環境學¨¨¨筆者認為這些定義,設想把傳統風水學問與現代學科構建關聯起來,這是中國近30年來的建築實踐與風水學問實踐的方向。

說到傳統風水學問的含義,不得不提到晉代的郭璞。他是晉代最著名的方術士,其所著《葬經》,亦稱《葬書》,對風水內涵及其重要性作了論述,開創了中國風水文化之宗,後世稱他是中國風水學鼻祖——靈應景純先生。

他在經典《葬書》中記述:氣之盛雖流行,而其餘者猶有止。雖零散而其深者猶有聚。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謂之風水。

風水學問的源流(二)——氣

風水鼻祖——郭璞雕像

以上這段話是怎麼講的呢?宏厚博大的“氣”無時無刻不息地充容流動,而其餘沒有流動的“氣”就相對處於靜止,即使“氣”在虛空中零零散散,但其藏在器物深處還是凝聚在一起的,古人設法把飄散在虛空的“氣”聚集在一起,使得流行的“氣”有所停蓄,這就稱為風水。簡而言之,就是“氣乘風則散,散界水則止”。換一句話說“氣”是風水的核心內容,景純先生把廣義的“氣”歸納昇華為風水的本體,具有哲學本體的蘊味,所以風水及其實踐都是人洞悉和運用“氣”這一本體的學問,值得格外關注的是“氣”在中國哲學史上佔有很重要的地位。

風水學問的源流(二)——氣

世稱“風水”的出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