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人身份證上為何都得標註“中文名字”?

關於韓國人身份證上標註的漢文名字,其實韓國人也是被迫的,他們不得不在身份證上加上漢字。歷史上韓國一直是中國的藩屬國,從根本上身受到中國文化的影響,漢字在韓國的歷史上佔據非常重要地位。


韓國人身份證上為何都得標註“中文名字”?

雖然朝鮮地區也形成了自己的語言,但是一直都沒有明確的文字產生,在整個朝鮮半島使用的還是漢字。在這種情況下,韓國地方的上說的語言,就相當於中國的一個地方方言,類似於福建的閩南話、浙江的方言是一個性質的,只是發音不同而已。


韓國人身份證上為何都得標註“中文名字”?

一直到1446年,朝鮮的四代國王世宗的出現,韓國使用文字才出現了改變,對民間的“諺文”也就是方言,進行了自主的創造,從而形成了今天的韓文。 這種韓文就是一種標音文字,非常簡單易學。這種粗略創造的文字,有著很大的弊端,那就是韓文同音異義字實在太多,通過標音根本無法進行區分。世宗在推出諺文之後,並沒有、也無法放棄漢字,所以韓文的這個缺陷並沒有被放大。世宗也沒有想過廢除漢字,因為當時那些韓國朝政的高層官員都以說漢語為榮,漢語是他們高貴身份的象徵。
一直到了1945年,韓國政府為了清除中國對於韓國的影響,打著民族獨立的旗號,開始割裂韓國與中國的歷史聯繫。全力實行去中國化,1948年,韓國政府要求中小學教科書,全部使用表音字。
朴正熙下令全面禁止在小學教中文。朴正熙的想法很豐滿,但是現實很骨感,現實狠狠抽了他的一個大耳光。


韓國人身份證上為何都得標註“中文名字”?

韓文是一種標音文字,有太多發音相同的地方,放在一起根本無法區分出來,無法明確表達出語言的意思。如果不用漢字標識,韓國曆史將會雜亂無章。亂七八糟了。所以韓國人只能務實的選擇,把朴正熙扔掉放棄的中文又撿了回來,還得用中文解釋。
1972年8月,韓國文教部公佈中學和高中教育用漢字1800 個,並恢復初中的漢文教育。
1999 年2月, 韓國文化觀光部頒佈了"漢字並用推進案",要求官方文件和交通標誌上必須使用韓文和漢字兩種文字。
所以韓國人的身份證上就出現了括號裡標註中文名字的情況,是為了避免出現太多的重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