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瑪的那些文化名人

魏瑪,這個名字您聽說過嗎?

魏瑪(Weimar)是個地名,位於德國東部,屬於圖林根州,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城。它在德國的地位,有點像中國人心目中的古城西安。

從柏林出發往西南方向走,行駛280公里就到達魏瑪市了。我們利用週末和假期,曾三次到訪過那裡。

魏瑪的那些文化名人

到訪魏瑪,拜謁魏瑪市中心的歌德席勒雕像

那裡誕生過魏瑪共和國,這是德國曆史上的第一個議會民主制共和國;差不多同一時間,那裡還誕生過包豪斯設計學校,包豪斯後來成了現代主義風格的代名詞。

然而,這些都不是本文介紹的重點,本文要說的是魏瑪這個城市的文學現象。

魏瑪的那些文化名人

魏瑪市政廳廣場

從18世紀末開始,魏瑪成為德國文學的聖地,那時的德國尚未統一,分成300多個諸侯國。當時的魏瑪雖然只是圖林根公爵的領地,但它的文化影響卻光芒四射,跨越各個邦國而聲名遠播。


魏瑪的那些文化名人

魏瑪老城的標誌

“古典魏瑪”是一個世界遺產,它包括魏瑪市內和市郊多座與魏瑪古典主義有關的建築。聯合國科教文組織根據魏瑪在18世紀和19世紀初曾是歐洲的一個文化中心的歷史事實,加上保留下來的建築具有極高的藝術性,1998年將其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魏瑪的那些文化名人

魏瑪市內的古典建築隨處可見


魏瑪的那些文化名人

漂亮的大門

哪些德國文化巨匠在魏瑪生活過?

先後在魏瑪生活過的德國文化巨人有維蘭德、歌德、席勒、赫爾德,等等。

一、維蘭德

魏瑪的那些文化名人

克里斯多夫·馬丁·維蘭德( 1733 —1813 )

維蘭德全名為克里斯多夫·馬丁·維蘭德(Christoph Martin Weiland 1733 —1813 ),是信奉自由主義的魏瑪寡婦王后安娜·阿瑪麗亞聘請的老師。他的長篇小說《 金鏡 》表達了他對國家問題和政治問題的見解並使他聲名鵲起。他擔任德國啟蒙運動時期影響最大的文學雜誌《 德意志信使 》主編長達20年。

他最大的貢獻是第一個用德語大量翻譯莎士比亞的作品,讓更多的德國人瞭解了這位英國文學巨匠,對文化交流起了重要作用。他還創作了德語文學史上第一部長篇啟蒙教育小說《 阿迦通的故事 》( 1776年 )以及第一部歌劇《 阿爾塞斯特 》( 1773年 )。

維蘭德與哲學家伊曼努爾·康德( 1724 —1804 )建立了深厚的友誼。康德終生呆在自己的家鄉柯尼斯堡(今俄羅斯的加里寧格勒),在那裡的大學裡教授邏輯學和形而上學,他認為人要對自己負責,要充分運用自己的智慧,不斷開發自己的潛能,這種觀點對維蘭德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維蘭德的聲名不像他的後來者那麼大,德國以外的好多人並不知道他,但他確實是德國古典文學的一個重要奠基人。有的學者戲稱,是否真正瞭解德國文學,得看是否知道維蘭德。

二、歌德

魏瑪的那些文化名人

約翰·沃爾夫岡·馮·歌德(1749 —1832 )

約翰·沃爾夫岡·馮·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 1749 —1832 )生於美茵河畔的法蘭克福,1775年來到魏瑪城,那時他雖然只有26歲,但卻已因為小說《 少年維特之煩惱 》而享譽四方。

魏瑪城給歌德提供了更多發展機會,他成為20歲的公爵( 後來的魏瑪親王 )卡爾·奧古斯特的朋友和老師,並因此從樞密院得到一個席位,成了一名高級公務員。

魏瑪的那些文化名人

魏瑪市內的歌德故居

1778年歌德在意大利生活了一年,回國後在魏瑪擔任了教育部長及戲劇導演,從此把大部分精力投入到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之中。

歌德是個全才,既是傑出的詩人和小說家,也對哲學和藝術史進行了深入研究,同時還撰寫了大量有關植物學、動物學、氣象學、色彩學等方面的論文。

歌德最著名的作品是詩劇《 浮士德 》,他花了60年的時間才完成了這部不朽詩作。歌德來魏瑪的前兩年,就已經開始了《浮士德》的寫作,在魏瑪的日子裡,他的這一寫作漸入佳境。

《 浮士德 》取材於16世紀的浮士德傳說,該書講述了一個叫浮士德的學者,由於厭倦書本上呆板的知識而把自己交給了魔鬼,因為只有魔鬼才有打開世界經歷之門的鑰匙。浮士德取得了一些成功,但最終卻陷入崩潰,天使們把他的靈魂從魔鬼手中拯救了出來,要把這曾經努力奮鬥過的人送入天堂之中。渴望知識,追求自我個性的發展,是這部長詩體現的主題。

魏瑪的那些文化名人

歌德最著名的作品是詩劇《 浮士德 》

《 浮士德 》部分取材於萊比錫,詩中的許多景物今日依然存留,吸引著南來北往的遊客們憑弔暢想。在萊比錫這座古老的城市,歌德度過了自己的大學生活,那裡留下了他的很多記憶,以至於他在魏瑪時仍念念不忘當年的經歷。

魏瑪的那些文化名人

萊比錫作為《 浮士德 》的取材地,每年都吸引著很多的遊客

魏瑪的那些文化名人

《 浮士德 》詩中的許多景物今日依然存留

歌德是個長壽的人,活了83歲,在他那個年代實在不多見。大自然是歌德心目中的上帝和老師,研究自然表達了他對大自然的崇拜。

晚年時,歌德反覆表明自己是"集體的存在"的觀點,因為他認為,他的智慧和著作是自然和社會影響的綜合而不屬於他自己。

歌德希望歐洲各個民族的人們能夠相互理解,即使做不到互敬互愛,至少也應該學會互相寬容。他的這一思想對人們理解後來歐盟的產生和發展具有啟示意義。

三、席勒

魏瑪的那些文化名人

弗里德里希.席勒( 1759-1805)

弗里德里希.席勒(Johann Christoph Friedrich von Schiller 1759-1805),18世紀著名詩人、哲學家、歷史學家和劇作家,德國啟蒙文學的代表人物之一。

席勒與歌德一起創辦了魏瑪藝術家協會,並在藝術生涯的初期一起參加了“狂飆突進運動”。鼓舞這一運動的是法國思想家盧梭的學說。他們還一起參加王后阿瑪麗亞等舉辦的文學沙龍,鄉村生活的寧靜單純和他們思想活動的深邃複雜構成了一種和諧。

席勒的作品有歷史悲劇《 華倫斯坦 》、愛情悲劇《 陰謀與愛情 》等,《 威廉·退爾 》是他的最後一部重要作品,而他最為成功和影響最為深遠的作品則是自由體戲劇《 唐·卡洛斯 》。

席勒跟歌德一樣,是德國文學史上著名的“狂飆突進運動”的代表人物,席勒被公認為德國文學史上地位僅次於歌德的偉大作家。

席勒比歌德年輕10歲,但卻早去世近30年。歌德去世後,人們按照他的遺言,把他與摯友席勒葬在了一起。二人的墓地就在魏瑪的大公國王侯墓園中,這個大公國王侯墓園也是“古典魏瑪”世界遺產的一部分。


魏瑪的那些文化名人

歌德和席勒的墓地,就在魏瑪的大公國王侯墓園中


四、赫爾德

魏瑪的那些文化名人

J.G. 赫爾德( 1744-1803)

J.G.赫爾德(Johann Gottfried Herder 1744-1803)是德國民歌的權威,他在1779年創作的《 民歌中各民族的聲音 》表達了他對傳統大眾文化的熱愛和讚賞。不過,他的主要成就在思想理論方面,他的著作主要有 《 批評之林 》 《 論語言的起源 》 《 論德國現代文學片段 》 等。

赫爾德比哥德大五歲,是歌德文學的啟蒙兄長,德國狂飆突進運動正式開始的標誌就是赫爾德與歌德1770年的相識,當時歌德在斯特拉斯堡學法律,經常去拜訪赫爾德。

赫爾德影響了歌德、席勒等大批作家,成為狂飆突進運動的精神領袖。

赫爾德畢生致力於德國民族文化的建立,但他強烈的懷疑批判精神和多疑執拗的個人性格,導致他很難與人相處,好朋友歌德也最終與他分道揚鑣。

在德國思想史上,赫爾德被視為從康德通往黑格爾的一座橋樑,由此可見他的學說承上啟下的地位。

看完上面幾位名人的介紹,有的讀者也許想知道,今天的魏瑪是個什麼樣子?

下面這幅圖,就是魏瑪的全貌,文化名人的故居和紀念館,就如同一顆顆珍珠散佈在城中各處。

魏瑪的那些文化名人

今日魏瑪俯瞰圖

不過,要想真切瞭解和感受這座城市的今昔,最好的辦法可能就是實地考察了。

提起魏瑪,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文學巨匠歌德、席勒;來到魏瑪的人,差不多都要去歌德席勒雕像前打卡......

魏瑪的那些文化名人

歌德席勒等待人們去打卡

歌德和席勒離今天其實不遠,生前,他們都在深切期盼一個統一德國的誕生。歌德曾痛苦地說:"沒有一個城市,甚至沒有一塊地方使我們堅定地指出:這就是德國。” 席勒則悲憤地吶喊:“德意志,它在哪裡?我找不到那塊地方!”。

可以告慰歌德和席勒的是,他們的願望已經實現了!


聲明:文中部分照片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速聯繫,以便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