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表情——有什麼樣的內在心理就有什麼樣的外在反應

察言觀色

行為心理學認為,一個人有什麼樣的內在心理活動,就會有什麼樣的外在行動反應。因為他們認為,一個人如果想要做一件事,必定是先從“心動”開始的,只有心動了,才會採取行動。儘管有時候這種“心動”表現得並不是很明顯。在生活和工作中,每個人都會遇到的一種情況,比如某人忽然在那麼一瞬間就想吃巧克力了,這實際上是一種潛意識的“心動”。

因此,在對人的微表情進行研究的過程中,首先是從一個人的正常心理情況的基礎上去展開。與此同時,很多行為心理學家都認為,研究行為與心理的過程,實際是一個由外及裡的過程,也就是要從一個人的外在表現去了解其內心的活動與變化。而一個人通過不斷對他人進行觀察與研究,最終他所看到的將是自己。因為從他人的表現中,人們所產生的所有印象、認識或觀點,並不是讓人們去指責或提醒對方,而是反省或督促自己,在某種場合或是某種情景之下,不要讓自己成為所觀察到的他人那樣。

簡單說,微表情就是一個人內心的流露與掩飾。我們列舉幾種生活中常見的微表情,感受自己是不是有過類似的體驗。

微表情一——臉紅

臉紅是人類表達情緒最常見的一種表情。心理學家認為,在通常情況下,臉紅往往表示一個人產生了害羞、尷尬、憤怒或者興奮的情緒。

當人們遭遇尷尬的時候,會不自覺地臉紅;當人們遇到意料之外並令人感到尷尬的事時,臉紅是一種條件反射。人們因緊張所導致的臉紅,通常還伴隨著其他表情變化,比如臉上冒汗等。人因為害羞而臉紅的時候,往往是雙頰微紅;如果是憤怒,通常是滿臉通紅,臉色較深,同時還伴隨咬牙切齒的動作等。


微表情二——快速眨眼

據研究發現,眨眼的頻率是由人體內的“眨眼中心”來決定的。在正常情況下,一個人每隔 2~10 秒眨眼一次。如果超出這個頻率,出現快速眨眼的狀況。在排除疾病的情況下,這個人的心理一定是受到了某些方面的強烈刺激。

一個人從平靜的情緒狀態進入到焦慮或者壓抑的情緒狀態時,身體上會出現很多變化,例如緊咬嘴唇、緊握拳頭、緊鎖雙眉等。但是有時人們會刻意地迴避和控制這些表情,所以此刻的消極情緒是不容易被發現。但是無論怎樣掩飾,快速眨動的眼睛卻不會騙人。

一個人一旦出現消極情緒,最先觸動的就是他的“眨眼中心”。因為人的大腦還沒能下達對眼睛的控制指令時,眼睛已經在眨動了。


微表情三——語速快慢

一個人說話速度的快慢是心理健康最集中的體現。一個心理健康且感情細膩的人在不同場合或不同環境中,會表現出不同的說話速度。

比如,當一個人面對一樁樁好事時,語速會加快,藉機表現出自身的興奮之情;而在接連遭遇挫折或失敗後,這個人就會用一種緩慢的語速來表達內心的壓抑。

在日常生活中,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語速慢的人,大多比較厚道老實且性格內向,甚至還會給人一種木訥的感覺;而語速快的人,相對多是比較精明、熱情、外向,偏向於張揚。

......

我在這兒拋磚引玉,如果你有興趣,相信你可以列舉更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