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均持槍?美國民眾的尚武文化從何而來?看根源就明白了


人均持槍?美國民眾的尚武文化從何而來?看根源就明白了

美國是世界上人均持槍數最多的國家,為什麼他們會允許槍支氾濫呢?

有人揭秘是美國步槍協會控制了輿論和政客,也有人認為根源是美國獨立戰爭是由殖民地的廣大民兵打贏的,因此國家要捍衛他們持槍的自由。

其實根源的很大成因是英國促成的。

一、被英國武裝起來的“棄民”

第一批英國殖民者抵達北美的局勢並不好,除了當地開始仇視歐洲殖民者的印第安人外,還有已經扎穩腳跟的法國與西班牙人。

很顯然,英國人的到來引起了這三方勢力的敵視,形勢一度非常危險。當時,英國還沒有成為“日不落帝國”,實力的貧弱和經濟的萎靡無法在海外維持大量駐軍。

為了在北美有一塊自己的地盤,英國政府宣佈每一個想要前往北美“淘金”的英國公民都必須辦理殖民地的通行許可證,許可證授權內容中規定:

持證人可以自衛武裝。

隨後前往殖民地的英國船隊開始大規模攜帶軍事裝備,人員中包括很多曾在英軍服役過的前職業軍人。

人均持槍?美國民眾的尚武文化從何而來?看根源就明白了

到達北美后,這些人就地組成了簡易的民兵組織,相關制度則是沿襲的英國民兵傳統。當時的英國民兵制度規定:除牧師等神職人員外,或因宗教、道德原因的良心反對者外,所有健康的成年自由男子都有服役的義務。民兵需要定期進行集訓,接受民兵指揮官與其他上級官員的檢閱。

從上段文字中我們可以看出,無論是美國還是英國都允許“宗教、道德原因的良心反對者”拒絕服兵役。這也是多斯可以拒絕拿槍的依據。

前幾年有一部叫《血戰鋼鋸嶺》的戰爭電影,電影的主人公名叫多斯。他因為在新兵訓練時拒絕拿槍而與軍方產生了很大的矛盾。

其實,我們從前文的規定中可以看出,多斯與軍隊之間的矛盾焦點並不是拿不拿槍的問題,而是多斯拒絕拿槍後,連隊建議他退伍;但是多斯既不拿槍又要堅持服兵役,這就讓軍隊長官非常惱火了。

二、北美殖民地的民兵組織

英國早在17世紀就在北美殖民地擁有民兵組織了,當時這些人在自己居住的村鎮成立用於自保的武裝組織。

待“軍事化武裝”合法化後,北美殖民地的民兵迅速發展,按照英國民兵制度成立了最基本的“連”級作戰單位。每個連相當於一個鎮,由於各地人口數不同,因此民兵連的人數在50~100不等,視各村鎮情況而定。

能提供200人以上的大鎮可以成立3個連,有一些無法單獨組建一個連的小村鎮則需要和隔壁鎮的多個村合成1個民兵連。

人均持槍?美國民眾的尚武文化從何而來?看根源就明白了

除了“連”以外,北美殖民地還成立了

比英國更早的“團”級民兵結構。

居住在馬薩諸塞州的民兵們將自己15個民兵連編為北部、東部與波士頓3個團。4年後(1640年),英國陸軍才出現了第一個組織標準化的“團”。

更值得一提的是,這3個成立於1636年“團”竟然還存在,目前是馬薩諸塞州所屬的民兵第182步兵團、101工兵營和101炮兵團,是美國陸軍歷史最悠久的部隊。

按照規定,民兵需要自行負責武器、彈藥、服裝以及在短暫徵募期中的食物供應。比較有意思的是,與正式軍隊不同,民兵連的軍官是通過選舉當上的。

每個連的民兵需要投票推出1位上尉連長,1位中尉和1名旗手。退伍軍人任連隊的軍事顧問,負責對民兵進行軍事訓練。

每個民兵連中有三分之二是滑膛槍兵,剩下的都是長矛兵。為了應付緊急情況,民兵連長必須有能力讓所屬至少30%的兵力在半小時內完成報到。

人均持槍?美國民眾的尚武文化從何而來?看根源就明白了

北美殖民地稍具規模後,再加上法律的允許,因此吸引了更多的英國人移民,有的甚至在英國組建好完整的民兵連後整隊出發,甚至還帶上了陸軍用的火炮。

三、民兵變成志願兵

從上文中我們可以看出,美國民間配槍的傳統最早可以追溯到殖民地時期,正是英國的政策讓移民自發地大規模武裝。

但民兵終歸與正規軍不同,即使得到了法國和西班牙的援助,殖民地這些民兵又是如何戰勝當時的大英帝國呢?其原因還是英國造就的。

英國在北美站穩腳跟後開始大規模擴張地盤,勢必與西班牙、法國的軍隊產生衝突,可是英國又無法大規模調派軍隊,最後只能依仗北美當地的民兵。但民兵有民兵的缺點,戰鬥力低下是一個原因,由於平時還要生產吃飯,民兵連根本無法長期保持滿編狀態。

於是英國想出了一個辦法,就是招募志願兵。可以說“志願兵計劃”是英國做了一手好買賣。首先,志願兵就是拿軍餉的民兵,可是工資比職業士兵要低很多,承擔的責任卻是一樣的;

其次,英國細緻規定了殖民地議員的成分比例,要求五分之三以上的議員必須有過服役經歷。

我們細緻來解釋一下第二點,在西方政體下議員屬於政治人士,可英國本土的政治世家幾乎沒有到殖民地淘金的。這就造成了只要有錢有勢就可以在北美搏一個政治前途。

這些人很少是當兵的出身,多數是富蘭克林這樣的社會賢達,或者漢密爾頓般的農場主。英國在制定這項政策的時候還留了一個口子,民兵的基層軍官可以通過“捐款”獲得。

人均持槍?美國民眾的尚武文化從何而來?看根源就明白了

富蘭克林

一個商人只要花500英鎊就能成為步兵中尉,上尉的價格達到了1500英鎊;如果你圖個名聲非要成為中校,就必須要花費3500英鎊。要知道,當時一個木匠的月收入才4英鎊左右,英國人均收入不過19磅而已。

重點並不在於英國的買賣官位,而是讓後世的美國人於潛意識中養成了一個習慣:想要成為美國領導階層,最好有服役的經歷。我們看看現在的美國總統,大多數都參過軍。

言歸正傳,志願兵大規模發展後,其數量一度佔到英國在北美武裝力量的三分之二,這些人後來成為北美獨立戰爭的主力。

四、總結

由此可見,美國氾濫過度的尚武文化其根源還是早期英國的移民政策引發的。英國本希望利用前往北美淘金的冒險者們免費為國家開創一片地盤,卻沒有想到這項政策最終讓自己丟掉了位於北美的大片殖民地,而且自己現在還成為後者的小弟。

我們用平和的視野很難理解美國人為什麼如此尚武、如此視槍支為必須,其實所有答案早就寫在了故事開始。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侃大山

參考資料:《革命之夏:美國的獨立起源》《英帝國的崩潰與美國的誕生》《獨立戰爭第一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