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30年代的臺語民謠(一)——四月望雨(1)

先說明一點,閩南語歌的流行,最早是在1932年電影《桃花泣血記》的同名歌曲出現的。而它的源頭,更早可以追溯到《思想起》《天烏烏》這樣的民間小調。但是我今天不提它,以後再講。(建議去聽一聽《桃花泣血記》)

說起閩南語歌,幾乎所有人的反應都是:哦,那個什麼《愛拼才會贏》?

他說的或許沒錯,但是他一定不是聽過許多閩南語歌的人。

如果我們從80多年的臺語流行歌曲的歷史上看,讓受眾們挑選十首最經典的曲目,《愛拼才會贏》能不能上榜見仁見智。但是有四首歌是逃不過的。這四首歌,伴隨著整個閩南語樂壇,存在了80年,也整整火了80年。

這四首歌分別是:

《四季紅》《月夜愁》《望春風》《雨夜花》,合稱——四月望雨

而它們的作曲者,都是30年代造成轟動的大師——鄧雨賢先生

「轉載」30年代的臺語民謠(一)——四月望雨(1)

鄧雨賢

鄧雨賢先生的生平,這裡簡單介紹一下:

鄧雨賢,1906年7月21日出生於臺灣省桃園縣龍潭鄉,是一個客家人。

15歲時進入臺灣總督府臺北師範學校(今“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就學,1925年畢業

24歲時,遠渡日本,學習作曲。

1932年,鄧雨賢27歲,江添壽在臺北市大稻埕永樂町成立文聲曲盤公司,邀請鄧雨賢加入該公司;鄧雨賢同意,創作了《大稻埕行進曲》。

1933年,鄧雨賢28歲,古倫美亞(即哥倫比亞)唱片第二任文藝部長陳君玉力邀鄧雨賢加入該公司,鄧雨賢同意

同年,鄧雨賢創作了《望春風》、《月夜愁》等歌曲。日治時代末期,因實行皇民化運動所有漢語歌曲全遭禁唱。

鄧雨賢35歲時,辭去工作,回到老家芎林,在芎林國小任教。

鄧雨賢39歲時,因病去世。

鄧雨賢先生最早的成名曲,應該說是1932年的《一個紅蛋》,紅蛋其實是閩南人在新生兒滿月的時候,孩子家人送給親友的一份禮物。相信閩南話的親們會有印象。而李臨秋先生的作詞,則是通過一個少婦見了親友送來的紅蛋,引出了她心中對丈夫的隱忍的深愛和怨恨。結合當時,這個少婦是誰?這個負心丈夫的誰,想必不用阿薯明說了吧?

想要結髮傳子孫 (sun)

無疑明月遇黑雲(hun)

尪婿耽誤阮(閩南語中的我,或者我們)青春(cun)

噯喲

一個紅蛋動心悶(bbun)

望想享福成雙對(dui)[ui是u+i,不是普通話拼音裡的ui]

那知洞房空富貴(gui)

含蕊牡丹無露水(zui)

噯喲

一個紅蛋引珠淚(lui)

春野鴛鴦同一衾(im)

傷心目屎難得禁(gim)

掛名夫妻對獨枕(zim)

噯喲

一個紅蛋擾亂心(sim)

愛情今生全無望(bbang)

攪慘水虌墜落缸(ang)

堅守活寡十外冬 (dang)

噯喲

一個紅蛋真苦痛 (tang)

紅蛋在閩南話裡,白讀是ang lng,但是在這首歌裡,用了文讀音hong dan,也是因為歌曲中,紅蛋兩個字出現時,音比較高,音節也比較跳脫,

讀成hong dan,開口大,音節響亮,更符合曲子的旋律。

到了1933年,鄧雨賢先生就寫出了被後世奉為經典的兩首歌,一首是《望春風》,另一首是《月夜愁》。其中,《望春風》是李臨秋先生作詞,原唱是30年代古倫美亞(哥倫比亞)唱片的紅歌星純純小姐。《月夜愁》是周添旺先作詞。

先來欣賞一下《望春風》(bbang cun hong)

提示:鄧麗君的閩南語不是很標準

獨夜無伴守燈下(e)[e相當於普通話拼音裡的ei]

春風對面吹(cue)

十七八歲未出嫁(ge)

見著少年家(ge)

果然標緻面肉白(beh)

誰家人子弟(de)?

想要問伊(閩南語中的他)喲驚歹勢(se)(怕害羞,怕不好意思)

心內彈琵琶(be)

想要郎君做尪婿(sai)(即夫婿)

意愛在心內(lai)

等待何時君來採(cai)

青春花當開(kai)

聽見外面有人來(lai)

開門甲(來,給)看覓(mai)

月娘(月亮)笑阮(我)是憨大呆(dai)(大傻瓜)

乎(被)風騙不知(zai)

《望春風》的歌詞,化用了《西廂記》裡“隔牆花影動,疑似玉人來”的意境。

十七八歲的懷春少女,遇見了容貌標緻的意中人,欲撩怯羞得嬌態惹人憐愛。

第二段中,則是門外風聲動,疑是玉人來。按捺住激動出門一看,卻只是風在作祟。一句“月娘笑阮是憨大呆,乎風騙不知”,更是畫龍點睛,少女被月亮知道心意,恐怕正在門外羞得掩面跺腳嘞

有一點,青春花當開 一句,開字在閩南語中,白讀kui,此處為了押韻,也為了讓音節更為響亮,唱成了文讀音kai

《望春風》值得一提的原因,還有它的旋律。《望春風》一直以來都被認為是眾多臺灣歌謠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首,沒有之一,也是最能代表閩南語歌的音律,最具有臺灣鄉土氣息的一首。這是《望春風》的歌譜。

「轉載」30年代的臺語民謠(一)——四月望雨(1)

整首歌在鄧麗君的演繹下,歡快溫婉,符合少女渴望愛情又充滿著青春活力的形象。

那為什麼說它代表了臺灣歌謠的旋律呢?其實不過是這首歌全部只採用

do re mi so la 五音,放棄了fa xi,讓這首歌沒有了西洋味

而讓so la do和do re mi這樣的組合重複出現,更是把人物刻畫地淋漓盡致。

未完待續

轉發自微信公眾號:歸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