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震宇微眾銀行這五年:丟了“西瓜”,他偏撿了“芝麻”

零售總監更進一步!方震宇於近日被核准為微眾銀行行長助理。

方震宇微眾銀行這五年:丟了“西瓜”,他偏撿了“芝麻”

(資料來源:銀保監會)

作為微眾銀行“元老級”高管成員,方震宇不僅重點參與了該行“微粒貸”、“聯合貸款”等拳頭產品的設計,更見證了微眾銀行資產規模在短短5年時間內成長了近100倍。隨著職位的升遷,方震宇又將開啟新的職場征程。

方震宇微眾銀行這五年:丟了“西瓜”,他偏撿了“芝麻”

(方震宇)

服務長尾客戶

普惠開啟差異化道路

作為國內第一批試點的5家民營銀行之一,同時也是國內首家互聯網銀行,2014年12月12日,深圳前海微眾銀行(以下簡稱“微眾銀行”)獲准開業。在當時銀監會主席尚福林看來,“發展民營銀行,是希望利用其來自民間、熟悉民企、貼近民眾的天然特點,能夠補充銀行服務小微企業的不足,進而逐步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

治國經邦,人才為急。早在籌備期內,微眾銀行就開啟了招賢納士之路。根據有關媒體的報道,該行當時從傳統銀行聘請人數比例為40%以上,主要是一些風險管控和產品設計人員。也就是在這個時候,方震宇加入到微眾銀行,擔任該行消費信貸總監。在此之前,方震宇曾任平安銀行零售消費信貸事業部任副總經理、上海分行副行長。

作為微眾銀行的最大股東,國內互聯網巨頭之一騰訊持有該行30%的股份。站在微眾銀行剛成立的時點上,大中型企業融資渠道較為充分,而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有待逐步通過金融改革予以解決。基於此,彼時銀監會有關負責人也表示,微眾銀行應充分發揮股東優勢,打造“個存小貸”特色業務品牌,為個人消費者和小微企業客戶提供優質金融服務。

在金融行業,向來有所謂“二八定律”——80%的業務和利潤來自於20%的客戶,決定了80%的長尾客戶的實際需求無法被很好地滿足,這也相應地成為一個市場空缺。正如方震宇所說,20多年前他在某國有行從事貸款工作時,當時覺得每放一筆貸款都是在“撿西瓜”,因為週期冗長的貸款流程需要多方人員共同協作才可以完成。

而要施行普惠金融,服務小微經濟,恰恰是要丟掉“西瓜”,撿起“芝麻”。“我們在籌建時期就確定了主動選擇服務大眾客戶和微小企業,致力於滿足80%的長尾金融需求的市場定位相適應的商業模式,我們認為這是一個前景巨大的市場機會。”微眾銀行行長李南青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指出。

正是這一看似撿芝麻丟西瓜的舉措,讓微眾銀行走出差異化道路的關鍵。

開發“微粒貸”

實現“彎道超車”

“推進普惠金融,科技是前提。”在2017年7月舉行的朗迪金融科技峰會上,作為微眾銀行零售信貸總監,方震宇如是說道。背靠大股東騰訊,其互聯網科技和大數據整合分析能力,是微眾銀行普惠金融能否真正做到“又普又惠”的關鍵基礎設施。截至2016年底,微眾銀行有1047名正式員工,其中IT部門佔比57%,後臺管理人員6%,業務及支持人員37%。“我們有些崗位在招聘的時候,是有要求IT背景的。”方震宇表示。

2015年5月15日,“微粒貸”正式上線手機QQ,並於當年9月14日登陸微信端。作為首款服務於個人和微小企業的小額信貸產品,微粒貸具有“僅憑個人信用、無需擔保;循環授信、隨借隨還”的特點。

行長助手注意到,微粒貸產品的主要入口分別在手機QQ和微信上,實行的是所謂“邀請制”,即不是任何人都能主動申請貸款,未被選中的客戶甚至在APP界面上都看不到申請貸款的鏈接。以微眾銀行為代表,它們的客戶主要來源於股東單位的互聯網平臺、生態圈,一般是互聯網平臺上的存量客戶,本身已積累了較多大數據,同時也會從外部獲取一些數據,相互結合,最終完成風險評價。這一模式下,由於機構本身便已對客戶非常熟悉,因此事先精選了優質客群來定向推介信貸產品。

被選中的客戶(左)才能看到貸款申請頁面

方震宇微眾銀行這五年:丟了“西瓜”,他偏撿了“芝麻”

(資料來源:微信界面)

方震宇表示,受邀客戶申請微粒貸幾乎不用填任何資料,就可以完成整個授信過程,它的特點是隨借隨還,7×24小時的服務。“每筆借款時間是大概是0.3秒,幾乎是實時的。”在2017年7月的朗迪金融科技峰會上,方震宇如是表示。“微粒貸目前的管理人員加客服不到80人,微粒貸的授信、借款、還款整個過程是線上操作,沒有人工干預,由系統自動完成。”

訪問微粒貸服務時,每個客戶只能看到單一頁面、單一利率。客戶申請使用貸款幾乎不用填任何的資料,不需要提供任何的資料就可以完成整個授信的過程。“這樣的極簡化互聯網產品思維是有意為之,目的就是要讓用戶易用、敢用。我們微利貸產品受歡迎,是因為除了資金的成本,客戶沒有任何的其他成本,他也不用跑去網點,手機拿起來隨時就能用。”方震宇這將介紹微粒貸的設計邏輯,“在資金成本方面,因為微粒貸可以隨借隨還,比如借款一天臨時週轉的情況下,產品的價格給客戶的感受是十分便宜的。”

在方震宇看來,產品的豐富程度並不是考量新的互聯網金融服務好壞與否的主要標準。“傳統的銀行可能會更看重產品的豐富,但互聯網金融應該需要抓住本質,能夠滿足用戶需求就足夠了,不需要弄出太多花樣來。”行長助手注意到,微信端訪問微粒貸服務時,只能看到單一頁面、單一利率和單一金額。

方震宇微眾銀行這五年:丟了“西瓜”,他偏撿了“芝麻”

(資料來源:微信界面)

“這樣的極簡化互聯網產品思維是有意為之,目的就是要讓用戶易用、敢用。我們微利貸產品受歡迎,是因為除了資金的成本,客戶沒有任何的其他成本,他也不用跑去網點,手機拿起來隨時就能用。”方震宇這樣介紹微粒貸的設計邏輯。

而在產品風控方面,除邀請機制外,微眾銀行還將人臉識別、聲紋識別等創新技術運用於實際業務場景。例如將生物識別技術和視頻身份驗證運用到客戶身份識別和反欺詐場景,降低了產品風險。

在微眾銀行展業的首個整年,也即微粒貸推出的首年,該行尚出現了近6億元的虧損。次年,2016年,微眾銀行即已實現4.01億元的淨利潤。至2019年,微眾銀行全年實現39.50億元的淨利潤,該數值不僅遙遙領先國內其他民營銀行,更是超過同期部分A股上市城商行(鄭州銀行、西安銀行、蘇州銀行等)的利潤水平。

在外界看來,微粒貸是微眾銀行實現彎道超車的核心產品。截至2019年末,“微粒貸”已向全國31個省、直轄市、自治區近600座城市超過2800萬客戶發放超過4.6億筆貸款,累計放款額超過3.7萬億元;授信客戶中約77%從事非白領服務業,約80%為大專及以下學歷;筆均貸款約8000元,超過70%已結清貸款的利息低於100元。

在貸款質量控制方面,在行業內率先將資產質量的不良貸款標準由逾期90天改為60天后,截至2019年末,微眾銀行不良率亦僅為1.24%。而在資產規模方面,截至2019年末,微眾銀行總資產近3000億元,已超過長沙銀行、西安銀行等部分上市城商行。而在2014年末,微眾銀行總資產僅為30.47億元,5年間成長了約94.58倍。

開創“聯合貸款”模式

“科技、普惠、連接,是微眾銀行發展的三個關鍵詞。”方震宇這樣介紹企業的定位:微眾銀行將通過科技賦能商業實現可持續地普惠,從而吸引和連接更多的合作伙伴一起推動普惠金融事業“越做越大、越做越普、越做越惠”。而通過合作連接的方式,微眾銀行也解決了資金來源方式的問題,“聯合貸款”便是其中典型一例。

受限於民營銀行“一行一店”政策,微眾銀行由於無網點優勢,也無基礎客戶積累和結算網絡優勢,無法大量吸收低成本的結算存款。為解決資金來源問題,微眾銀行開創了聯合貸款模式,“這個模式是全國首創。”方震宇之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在這種模式下,微眾銀行提供客戶篩選、運營管理、風險控制等服務,合作的金融機構則提供資金。據彼時方震宇透露,在微粒貸聯貸平臺發放的貸款中,80%的貸款資金由合作機構提供。

通過聯合貸款等模式,微眾銀行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輕資產”運營。2019年,微眾銀行資產收益率(ROA)為1.55%,遠超A股36家上市銀行該數值平均水平。

此外,2017年11月,微眾銀行獲准在深圳地區開展“微業貸”試點,該產品是一款藉助金融科技手段,全線上、純信用、隨借隨還的小微企業流動資金貸款產品。微眾銀行2019年年報顯示,截至2019年末,“微業貸”已觸達90萬家小微民營企業,其中授信企業23萬家,這些企業提供就業崗位超過200萬。

回首過往的5年,方震宇在零售信貸總監的位置上,與微眾銀行一同成長。隨著職位的升遷,他又將開啟新的征程。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範輝 丁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