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蘭西改革陷阱,愛國嗎?傾家蕩產的那種,美國終會走其老路

法蘭西帝國時期,法國爆發了世界上最為激烈暴力的制度革命,使得整個法蘭西帝國傾刻間灰飛煙滅。但是在查看當時法國的社會基本現狀時,我們會發現路易16時期的法國經濟並不是這一帝國的最低點,甚至出現了些許的繁榮跡象。但是最終,一場屬於群眾的大革命爆發了。

法蘭西改革陷阱,愛國嗎?傾家蕩產的那種,美國終會走其老路

托克維爾曾經提出了一個被眾多歷史學家認為是托克維爾悖論的命題,革命的發生並非總是因為人們處於絕境之中,對於一個壞政府而言,最危險的時刻就是它開始改革的時刻。一個國家即便欣欣向榮,當開始改革時,也會自掘墳墓。由此不得不提出一個思考性的問題,那就是改革到底應不應該,悖論究竟成不成立?

歐陸開明的國家卻爆發慘烈革命!法蘭西經歷了什麼?

托克維爾曾經說到推遲革命的唯一途徑就是被迫採取行動之前,儘可能的通過國家機器改善人民處境。路易16繼位以來,總體格局上來看是前途無量的,因為法國太陽王在前。法國的底子其實比歐洲任何一個國家都好,但是制度已經危如累卵。其實七年戰爭使得法國無法雪恥,國家信用也瀕臨破產。當時的普通民眾在法國基本政策的指導下,一直致力於農業生產。

法蘭西改革陷阱,愛國嗎?傾家蕩產的那種,美國終會走其老路

底層民眾都或多或少擁有自己的土地,並且按時交租交稅。在法國的上層也基本承擔起了對法國基本財政的支持以及對外戰爭的必要稅收和物資提供。很多人看來,即便法國出現問題,也不應該是歐洲最先爆發這一問題或者最為慘烈的。但實際情況是,法國的多次戰敗使得國家信用瀕臨破產,上層人為了支持國家買了很多債券,最終血本無歸,而底層民眾致力於務農,卻逐年抬高稅收。

這一時期的國家迫切需要一場徹頭徹尾的改革,以滿足全國百姓的基本民生。但利益終究是固化的。個人來看,其實法蘭西帝國範圍內的每一個人都希望國家變得越來越好,都願意拿出自己的一部分既得利益補貼給國家。數十年來法國對外戰爭連戰連敗其戰爭軍費從何而來?

法蘭西改革陷阱,愛國嗎?傾家蕩產的那種,美國終會走其老路

但問題在於階層利益的固化沒有我們想象的不給錢那樣簡單。這一問題,其實法國政府早已知曉,並且嘗試多方改革。但是由於牽扯到各方利益,其中具有貴族的,也有平民的,所以多次失敗而不見成效,最終無法回應群眾的滿懷期待,也無法與合作並支持政權的權貴階層同舟共濟,離心離德,就促使了自己的毀滅。

對於法國而言,當時危如累卵的法國首要的目標就是要建立一個全新的經濟框架,其改革主要放在財稅和農業兩大領域,這種關注點對於法國來講是正確的,如果稅收能夠使工商業重新恢復活力,那麼法國的綜合實力也會重新恢復。在農業方面,農業改革保證法國在歐洲大戰之中防止居民動亂,保證最基礎的物資生產也並無大錯。

問題就在於這兩大正確的改革最終遭致了更大的錯誤

在傳統的觀念裡,一個封建專制王國或者是帝國,往往有著無可比擬的上情下達的優勢。尤其是在稅收和對地方控制方面,但實際上真實歷史差強人意。很多專制帝國,最能專制的地方只是國家框架,拋開這一點專制國家其實並不能夠對地方實施強有力的管理。甚至民主國家對於地方管理的活性比專制王國更加優越。在路易16推出國家稅收改革法以後,法國的財政制度其實是健全的,但就是收不上來稅。直接稅,間接稅還是貸款,都不受王室和國家的控制,而是落入特權階層之手。

法蘭西改革陷阱,愛國嗎?傾家蕩產的那種,美國終會走其老路

法國國家的基本運轉和對外戰爭需要依靠權貴階層的支持,全國樂意拿出一部分錢採取補貼王氏補貼國家軍隊。但是國家說到底是沒有錢的,國王亦是如此,而且鉅額的稅收落入權貴階層,也意味著底層民眾多次繳納更多稅收。社會的不穩定和貧富差距以及生活困苦時常伴隨著法國民眾。而這一點由於利益顯得無可改變。其實很多地方的稅收都被特權階層佔有,王不得染指。

國家稅收的40%都直接進入到了個人腰包,可能有很多人認為那麼含有60%呢。還佔了一半兒以上嗎?為什麼法國政府沒有錢?詳細來講,這60%主要承擔了整個社會和法國的政治經濟運轉體系,對於一個封建王朝而言。兩大點所付出的開銷是十分巨大的。每個人都認為國家之所以瀕臨破產,主要是因為封建王朝的統治者驕奢淫逸造成的,但其實這根本就是一種假象,或者說是幻想。

法蘭西改革陷阱,愛國嗎?傾家蕩產的那種,美國終會走其老路

一個封建王朝,大部分的錢財都用來鞏固封建統治,這種封建統治包括它的制度性建設以及它的社會效益運轉。就好像一個公司,銷售額,毛利率和淨利潤之間的關係一樣。一個國家不論如何,它的毛利率和淨利率都不可能大於40%。就意味著法國政府每一年都入不敷出。特權階層卻財力雄厚,並且擁有大量稅金,同時又可以發行債券募集社會資金,還可以將這些貸給國家。

法國到了後期作用著最好的歐洲大陸的經濟基礎,但是卻有著歐洲大陸平均來講最低的稅收。 貴族階層中也有人看到了這一點,也多次提出了法國稅收和社會階層方面的改革和創新。但是其他的貴族階層往往樂意財富賺在自己的手裡,然後去支持國家,而並不是財富拱手相讓,也正因如此,很多提出卓有成效改革意見的人都被打擊迫害。這一點在太陽王時期成立了特別法庭,對這些貴族進行限制頗有成效。

法蘭西改革陷阱,愛國嗎?傾家蕩產的那種,美國終會走其老路

但是當太陽王死後,法庭被取消,這有著意味著沒有了國家機器的保駕護航,金融家資本家再也沒有了顧忌,甚至王在他們眼裡也不是不可動搖的。而此時的法國已經接受到了啟蒙思想的影響,提出了很多與以往封建專制不同的改革理念,甚至路易16也閱讀了很多有關民主社會的文章和思想。後期改革中也頗有體現,也正因如此,原先的封建社會的關係平衡加入了些許民主,而造成了這一破舊的戰車增添了車軸上更大的裂痕。

讓愛國傾家蕩產?低稅收農民卻活不起,路易16的困局

法國在近代的歷史是一部苦難史和賴賬史,法國在近200年的歷史上共進行了16場大戰,但是有11場都賴掉了戰爭貸款。新興的資本家和商人而言,他們為了支持國家, 甘願承擔低利息購買國家債券,但是一次又一次被政府爽約,他們對於這個國家也喪失了信心。 很多愛國債主討不回本金,傾家蕩產。政府為了能夠賴掉戰爭貸款往往構陷一些銀行家。

法蘭西改革陷阱,愛國嗎?傾家蕩產的那種,美國終會走其老路

很多金融家族為此聯合起來,共同抵禦暴政。但是,暴政的實施並不是由路易16一手策劃的,而也是貴族階層的這部分人員。因為新興的銀行家商人在商業經濟利益方面已經超過了貴族。這使得法國社會的結構發生了變化,這是頑固特權階層不願意看到的。

一方面,在當時的法國,有八成法國人口從事農業生產,但是糧食危機卻一直在爆發。自始至終,路易16統治時期,法國政府都十分重視農業生產。甚至持續發佈政策,防止經濟作物搶佔糧食作物生產土地而導致的饑荒和動亂。當時的法王路易16認為,法國的農業生產雖然照常進行,但卻年年有饑荒,是因為農民的生產不規範造成了大量自然資源和社會資源的浪費。

法蘭西改革陷阱,愛國嗎?傾家蕩產的那種,美國終會走其老路

但實際上並非如此,真實的情況是,小農在生產過程當中越改革,他們遭受的經濟剝削越沉重。經濟剝削更多的是社會層面。比如說農業貸款,政府的貸款也好,還是私人的商業貸款也好,都會影響到從事農業勞作的農民的基本生活。

法國革命真的有那麼不堪?看看其他國家法國社會環境最好!

單對法國這一個國家來看,當時的法國社會民不聊生,但是與周邊國家相比,法國真的不算什麼。革命,尤其是歐洲的革命,並沒有在中世紀制度保留最多,最頑強的地方出現。在普通民眾苛政折磨最深的地方,民眾反而十分隱忍,革命往往是那些人民感受奴役最輕的地方,因為他們已經嚐到了所謂的革命和民主的甜頭。

法蘭西改革陷阱,愛國嗎?傾家蕩產的那種,美國終會走其老路

他們擁有更近一步向前的社會推動力和經驗,還有預期。在改革甚至革命爆發以後,沒有人會記得這個國家曾經為了摧毀在他們身上頑固加鎖的農奴制時的一種歡欣鼓舞。反而全都認為,為什麼我們自己不再向前走一步?是那些保證封建絕對統治的國家裡,民眾想也不敢想的事。

美國雖然不是一個專制國家,但是與法國大革命前夕的種種社會現象相比,確實有十分類似之處,比如國家身負鉅債,而利益集團罔顧公共利益,裹挾民意阻撓改革。歷史都是相似的,雖然不可能相同,但至少提供了一種有意義的借鑑。

法蘭西改革陷阱,愛國嗎?傾家蕩產的那種,美國終會走其老路

舊制度的滅亡並不是因為舊制度真的無可救藥,而是恰恰舊制度開始接受新鮮事物。這便是滅亡的開始。所謂的好政府與壞政府之間歸根結底使其對過去繁榮的堅持還是改變。既得利益集團在任何一個時期都會有,但是能夠引領改革並且發揮社會作用的力量,能否被利益集團輕易撲滅,得到國家支持,決定了一個國家未來的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