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節除了牛郎織女,還有這些你不知道的浪漫又有趣的習俗

七夕節又名七巧、乞巧、雙七、雙星,各地說法不ー。蕭山一帶的百姓大多稱其乞巧節。其中,坎山一帶的七夕乞巧尤其引人注目。

七夕節除了牛郎織女,還有這些你不知道的浪漫又有趣的習俗

七夕節形式多

當地,每年七夕晚上都有祭祀七巧星、乞巧賽巧活動。這一晚,一家或幾家一起祭祀牛郎、織女。

主婦們早就將庭院打掃乾淨,擺好了供桌,並在供桌上擺放家中姑娘、媳婦的手工活兒,如繡品、鞋子衣服等。也可以借來村上人手藝好的婆婆、嬸嬸們的手工活。再在這些物品上撒些香粉,邊上還要放上繡花針和絲線。供桌上要放水果:桃、梨、西瓜等, 還要放十碗菜餚、香案蠟燭。

七夕節除了牛郎織女,還有這些你不知道的浪漫又有趣的習俗

點上蠟燭,然後讓要乞巧的姑娘、媳婦點上三姓清香,對著蒼穹三鞠躬,將香插入香爐,向牛郎、織女敬酒。祭祀的女子恭敬地端起酒壺,將酒倒進三隻杯中,二杯是牛郎、織女相會吃的交杯酒,另一杯慢慢舉起,默默祝願,然後拿酒酹地,成等距離的三點,再把剩下的半杯繞著三點的中間一點,前後酒成一個心字形。

之後,從供桌上拿起繡花針和絲線,對著星光穿針眼。據說,如果乞巧之人在短時間內穿不進線,那就是說乞巧失敗。

七夕節除了牛郎織女,還有這些你不知道的浪漫又有趣的習俗

還有一種活動叫賽巧,就是多個人在一起對著星光穿針,誰穿得快穿得多,誰就最巧。賽巧後還要乞巧,每個村子和集鎮上都有心靈手巧的婆婆,到了七夕這一天,姑娘、媳婦們就要用木盤,端著自家做的麵點心和巧果兒,到那些巧手婆婆家中乞巧。

她們的點心盤中就包有繡花針、做活針、納衣針、剪刀、織布梭、紡花車和木梳,有的是用菜葉或柳樹葉剪成的象徵性物品,到巧手婆婆家上供後,就唱乞巧歌:

七月七,牛郎哥哥、織女姐姐快快來

伢給你送肉,教伢學做活,

伢給你送物,教伢扎鞋幫,

伢給你送菜,教伢學截剪,

伢給你送水,教伢納鞋底,

伢給你送瓜,教伢紡棉花,

伢給你送醋,教伢學織布,

伢給你送酒,教伢學梳頭。

唱完歌,婆婆就給大家分巧點心。

還有一種乞巧的方式,就是在前一日取雨水、井水各半,盛在碗中,放露天一夜,再在太陽下暴曬半天,七夕中午日當中,各家女孩將繡花針或新竹掃帚梢放在水面上,浮而不沉,然後觀看針在水底的影子,或散如花,或動如雲,或成物形而巧妙者,認為是“乞得巧”。

七夕也是女人節

七夕還有祭祀坑香姑娘的活動。相傳舊時茅坑裡住著個坑香姑娘,她的腳很小。茅坑主人家有姑娘長成了,就要做繡花鞋,越小越巧。姑娘們先在茅坑門口點燭焚香,然後把自己做的小鞋子掛在茅坑門口。當上廁所的男人們看到做工精細的繡花鞋,就知道這家人家有女已長成,可以上門提親了。

七夕節除了牛郎織女,還有這些你不知道的浪漫又有趣的習俗

七巧節也是女人節,這一天女人都要用荊樹汁洗頭。傳說這一天織女也在銀河洗頭,女孩效仿織女可以使頭髮烏黑光亮。這一天,年輕的姑娘媳婦們還要在自己家門口採集鳳仙花瓣,將其放在一個容器裡搗碎,然後取其汁染到指甲上,俗信以為七夕染的指甲不容易褪色。

七巧節的食品中,有一種叫巧果的十分盛行,用麵粉和成面,做成麵皮,然後切成正方形對摺後中間劃三道成線狀,並將線條交又翻起來,叫翻巧果。然後將巧果放在油中炸,味道又松又脆又香。

七夕節除了牛郎織女,還有這些你不知道的浪漫又有趣的習俗

據說七巧節吃巧果的孩子能聰明,而且製作也簡單,所以幾乎家家都做。還有一種是米粉做的巧點心米粉由糯米粉和粳米粉對摻,用開水調成糊狀作漿和成麵糰後,做成餃子形、荸茅形、花轎形,越小越精緻。

其中有幾種點心中要包上用菜葉和柳樹葉剪成象徵性的剪刀和梭子一類的物品,在分食中,那位姑娘媳婦吃到點心內的物品就以為討到了巧。

如:吃到針會繡花,吃到剪刀會裁剪,吃到梭子會織布等等。七巧節習俗在坎山流傳至今,與當地一種手工藝一挑花邊也有關係。蕭山花邊也稱“萬縷絲”或“萬里斯”,是採用繡針引線方法挑繡的民間工藝品。

七夕節除了牛郎織女,還有這些你不知道的浪漫又有趣的習俗

20世紀初,從意大利的威尼斯傳入蕭山坎山。據《坎山鎮志》記載:蕭山花邊始於本鎮,20世紀初,坎山已是浙江絲繭、棉花集散地,商賈雲集。這一帶婦女擅長植棉織布,養蠶繅絲,以聰敏、巧手著稱。民國八年(1919),上海商人徐方卿看中這塊生財之地,率領天主教徒4人從上海徐家彙來坎山,首批組織24名女工學習挑織花邊。

七夕節除了牛郎織女,還有這些你不知道的浪漫又有趣的習俗

1923年,坎山第一家花邊廠“滬越花邊廠”在本鎮應運而生,成為蕭山花邊的發祥地。當時由於商家盤剝,挑花女工收入微薄,產品花色單調,故不到兩年就倒閉。後來,花邊藝人在圖案、針法上進行創新,形成獨特的風格,銷路轉好,花邊商聞風重來。

本鎮先後開辦十多家花邊廠,坎山被稱為“花邊之鄉”因為挑花邊的女子,需要有一雙巧手,這裡的人們特別看重乞巧,一年一度的七巧祭星活動特別受到歡迎,於是也就一直傳承下來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