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今日 | 斯蒂芬·斯皮尔伯格的星路历程

那年今日 | 斯蒂芬·斯皮尔伯格的星路历程

那年今日 | 斯蒂芬·斯皮尔伯格的星路历程

斯蒂芬·斯皮尔伯格,1946年12月18日诞生于俄亥俄州的辛辛那提市,其父是个电子计算机专家,其母是位颇有造诣的古典乐演奏家。斯皮尔伯格自小便喜欢冒险与幻想,又勤于思考。12岁生日那天,其父送给了他一架袖珍摄影机,这使他对拍电影更为着迷。

斯皮尔伯格从未上过电影专业学校。靠着自学,他在16岁的时候就拍摄了自己的第一部电影,长达两个小时的科幻电影《火光》,并得到菲尼克斯当地一家电影院的同意上映一晚。

那年今日 | 斯蒂芬·斯皮尔伯格的星路历程

少年斯皮尔伯格(中)在父亲的陪伴下参加童子军的野营活动

从加利福尼亚大学毕业后,1971年的一次偶然机会,他去采访了环球公司电视部的总经理并因此于不久有幸成了与好莱坞电影制片厂签订长期合同的最年轻的导演。环球公司和他签定了三部电影的合同。第一部电影是由理查德·曼森担任剧本改编的《决斗》/《飞轮喋血》,该片讲述了一个荒谬的故事——一辆大卡车试图将一辆小汽车挤出路面。初出茅庐的斯皮尔伯格仅用十天就导演了这部电视电影。这部成本仅为30万美元的片子在欧洲上映时竟为环球公司赚了几百万美元,令圈内人士刮目相看。 基于斯皮尔伯格作品的优秀品质,英国著名评论家迪利斯·鲍威尔对该片高度赞扬,这对斯皮尔伯格的电影生涯产生了重大影响。

斯皮尔伯格的第一部剧情电影,1974年的《横冲直撞大逃亡》预示着斯皮尔伯格后来所拍摄的作品中对家庭的强调;而他的舞蹈般的汽车追逐设计和对悬念和喜剧事件的熟练操作,也使他成为受人关注的导演。由于缺少市场,这种有趣的和刺激的特征只有惨淡的电影票房。生性喜欢幻想的斯皮尔伯格最喜欢拍鲨鱼、太空人和蛇之类的题材。不久,他又指挥着一支庞大的摄制队伍和一条任性的机器鲨鱼拍摄了他的首部巨制《大白鲨》。该片那令人战栗的场景为好莱坞赢得四亿一千万美元的空前票房收入,让整个电影界目瞪口呆。接着,斯皮尔伯格结合个性,抓住了人们求幻想、求刺激的心理, 从1977年开始, 陆续执导了和制作了《第三类接触》、《外星人E.T.》、《夺宝奇兵》系列等诸多巨片。这些影片都以充满幻想的故事情节给观众以前所未有的离奇感受,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其中以《外星人E.T.》为代表的讲述地球上的人们与来自外层空间的生物接触的影片更给了观众以巨大的幻想空间和心理刺激,令斯皮尔伯格在美国几乎家喻户晓。该片使他被提名为奥斯卡奖最佳导演。至此,他那充满幻想的导演风格也已形成。

那年今日 | 斯蒂芬·斯皮尔伯格的星路历程

《大白鲨》

那年今日 | 斯蒂芬·斯皮尔伯格的星路历程

《外星人E.T.》

但是,斯皮尔伯格的创作范围也有局限。他那纯熟高超的表现手法同影片类型单一化的内容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反差。为了拓宽自己的导演路子,他于1985年首次执导了一部传记片《紫色》。在这部影片中,斯皮尔伯格抛弃了以前那些轻松愉快的故事,撷取了得奖小说的精华,真实地反映了一位黑人女性悲苦而倔强的一生。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被提名达十一项的该片在当年的奥斯卡晚会上却未获一奖,这不能不令人深感惋惜。然而,这时尚有点古典主义精神的斯皮尔伯格并不甘心向大众妥协,两年后,他又到中国上海拍摄了内蕴丰厚的《太阳帝国》。但命运不济,这部被美国影评委员会提名为最佳影片的作品与该年的奥斯卡奖又擦肩而过。

那年今日 | 斯蒂芬·斯皮尔伯格的星路历程

《直到永远》剧照

斯皮尔伯格对艺术和商业的关注在80年代中期出现了显著的转折,他开始花更多的时间在制片上。除了继续印地安纳·琼斯的故事,他所选择导演的项目与他往常的本质相违背。在电影《紫色》和《太阳帝国》之后,他在1989年执导了电影《直到永远》,他的第一部浪漫主题电影。电影还同时包含了情感义务、浪费和死亡率等问题。尽管1989年电影《圣战奇兵》打开新的局面,将地点转移到了欧洲,并将重点转移到琼斯的家庭动力学上。由于动作场面设计缺少创意,哈里森·福特和肖恩·康纳利之间尖刻的父子善意玩笑成了电影的亮点。

没有哪个电影制作人比斯皮尔伯格更执著和更有效地利用自己的童年记忆。他曾说过,他“总是能从一个电影创意中追溯回童年”。确实,他早期独特的拍摄风格,其根源可以在那些犹太教堂的记忆画面中找到。

那年今日 | 斯蒂芬·斯皮尔伯格的星路历程

《辛德勒的名单》

1993年,斯皮尔伯格以一部《辛德勒的名单》堵住了众多影评人的嘴。这部根据托马斯·肯尼利的小说改编成的精湛电影讲述了一名非犹太商人拯救1100名犹太人免遭大屠杀的故事。这部电影被赞誉为“一个盛大的成人礼,一次通过礼仪……在情感上步入成年的电影式入会仪式”。这种赞美是具有双重意义的。因为它暗示了在他作为专业电影制作人的前25年里,斯皮尔伯格从来没有拍过一部这样认真、成熟的成人电影。这样一种不公平的假设贬低了他早期的一些最好的作品。在斯皮尔伯格因为《辛德勒的名单》而频频拿奖之后,他的小学老师帕特丽夏·斯科特·罗德尼评论道:“我听到他说‘我终于拍了一部正经的电影’,我把这看成是斯皮尔伯格式的幽默。”特丽夏·斯科特·罗德尼是最早鼓励他当导演的人之一。

“那些对我的成长感到敬畏的影评人其实根本不了解我,”斯皮尔伯格说,“这里面完全没有成长一说。《辛德勒的名单》对我来说是最自然不过的经历。我必须讲述这个故事。我就生活在这个故事的边缘。”

那年今日 | 斯蒂芬·斯皮尔伯格的星路历程

《辛德勒的名单》剧照

但很少人,尤其是斯皮尔伯格本人,怀疑过《辛德勒的名单》标志着他在艺术上的极大进步和个人成长上中年阶段的成功。“我能感到一股非常强的力量在拉着我回归传统。”他当时这样说。这部电影是他长期挣扎着想摆脱犹太人身份的高潮。这种挣扎帮助他选择了一份事业,并且朝着一名流行又叫座的电影制作人的方向发展。在《辛德勒的名单》上映期间,他在几个采访中这样说道他内心的挣扎。

“我以前对自己是个犹太人感到非常羞愧,但现在我心里充满了骄傲……这部电影可以说伴随着我走过从羞耻到荣耀的过程。我妈妈有一天跟我说:‘我非常希望有一天人们可以看到一部你拍的有关我们的电影。讲述我们是怎样的人,不是作为一个种族,而是作为人。’这就是那部电影,这部电影是献给她的。”

来源:综合深圳特区报、腾讯娱乐等报道

本期编辑:石玲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