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匈奴列传》之匈奴(三)


《史记•匈奴列传》之匈奴(三)

汉高祖刘邦时期,韩信在马邑投降匈奴。刘邦亲自率兵向北抗击匈奴,当时是隆冬时节,又遇上大雪天气,很多士兵的手指都被冻掉了。仗打得很艰苦,最终刘邦还是被冒顿单于包围。高祖刘邦没法脱困,只得让人贿赂阏氏(单于妻)。阏氏在冒顿耳边吹枕边风,冒顿撤军,高祖解困,汉和匈奴结亲,而且汉王朝每年都给匈奴进贡物品,有絮缯酒米食物等,这些生活物资匈奴都不能自己生产,只能是让汉王朝提供。可以看到此时汉王朝的实力还不足以和匈奴对抗,加上高祖刘邦刚平定天下,还有诸侯王不是谋反,可以说这是内忧外困的局面,高祖刘邦也只能采用这种方式解决外困局面。

吕太后、孝惠帝时期,汉王朝仍是和匈奴和亲。

至孝文、孝景帝时期,双方仍是以和亲为主。汉王朝给匈奴赠送絮缯酒米食物等,匈奴甚至一度在气势上压过汉朝。看来此时的汉王朝还是没有足够的力量和匈奴抗衡。景帝时,也只是有小规模的匈奴人入侵边境,没有发生大规模的战争,双方仍以和为主。

《史记•匈奴列传》之匈奴(三)

武帝时,汉朝前期的休养生息,国力趋于强盛。刚开始双方虽仍在表面上维持和平,但矛盾则愈加凸显,尤其是汉王朝已从之前的主动求和逐渐转向主动出击。比如,汉军准备在马邑城伏击诱捕单于,虽然单于侥幸逃脱了,但汉王朝却彰显了大国的气势。这次之后,匈奴拒绝和亲,双方关系好像回到了历史起点,民间交往却从未断绝,“然匈奴贪,尚乐关市,嗜汉财物,汉亦尚关市不绝以中之”,意思是匈奴人落后,喜欢汉人进行贸易往来以获取所需的生活物资,汉王朝也乐得以此来维持边境的稳定和繁荣。所以从国家层面上来说,两方仍在打仗,但民间的交流往来反而越来越频繁。

马邑之战后,汉朝又派四位将军各率领万名骑兵攻打匈奴人。而军臣单于死后,匈奴人内部发生了内讧。军臣单于的兄弟左谷蠡王伊稚斜自立为单于。之后汉军在卫青、霍去病等将军的率领下多次与匈奴交战,有胜有负,但总体上汉王朝军队占了上风。此时,汉王朝讨伐匈奴达到最为辉煌的时刻。匈奴族被逼得不断向大沙漠以北迁徙,沙漠以南再也没有匈奴单于的立脚之地,汉王朝的疆土则向北扩展,逐渐占有匈奴族原有的土地。

《史记•匈奴列传》之匈奴(三)

此时的匈奴人又想以和亲换取和平,汉王朝却早已不是初期时积贫积弱的局面。汉朝变强大了,也就有了谈判的资本和筹码。谁强谁就是老大。此时汉朝希望匈奴族能成为自己的附属国,并按时进京朝拜皇帝。单于不答应,因为“老子的祖上阔过,想当初你汉王朝还主动找我匈奴和亲呢”,不妥协,但要是再打仗还真的是打不过,那就发泄发泄,扣留你汉朝的使者作为报复,也算是出口恶气,只是仅此而已。霍去病死后,汉王朝已经很久都没有再去打击北方的胡人了。

武帝晚期,汉朝的策略开始向南征伐南越,这也给匈奴以喘息的机会。匈奴实力有所恢复,开始不断在西北扩张领地。灭了南越后,汉军又把焦点对准北方的匈奴,双方又陷入拉锯战状态。后虽有李陵、李广利出兵匈奴,但始终未能完全战胜匈奴,使匈奴投降。

司马迁不满武帝好战的做法,战争劳民伤财。从另一方面来说,战争也促进了民族融合,有利于多民族大家庭的形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