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前駐華大使:澳對華經濟依賴不會改變,轉向其他市場的想法不過是一廂情願

2020-11-03 11:27

環球網

【環球網報道 記者 王芊潤】據英國《衛報》當地時間2日報道,前澳大利亞駐華大使芮捷銳(Geoff Raby)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澳大利亞對中國的經濟依賴不會改變,他還稱澳大利亞能夠轉向其他市場的想法“只不過是一廂情願”。

《衛報》:前澳駐華大使表示,澳大利亞對中國的經濟依賴“不會改變”

據《衛報》報道,海產品出口商是最新一個澳國內報告中國市場準入中斷的行業組織。路透社本週引述澳政府消息人士和行業組織的說法稱,為更好地瞭解中國海關的檢疫要求,澳大利亞已暫停對華出口龍蝦。

《衛報》稱,2007年至2011年擔任駐華大使職務的芮捷銳近日接受了《衛報(澳大利亞版)》採訪,他表示,澳大利亞在過去幾年中與美國聯手尋求抵制中國的崛起,他認為這種做法違背了澳大利亞的利益。在3日出版的新書中,芮捷銳還提到,澳大利亞通過轉向其他市場使其與中國的經濟關係變得多元化,“只不過是一廂情願”。

根據這本《中國的大戰略和澳大利亞在全球新秩序中的未來》書中的觀點,中澳經濟之間的互補性“如此之強,以至於澳大利亞對中國的經濟依賴不會改變”,除非澳大利亞人選擇接受生活水平大幅下降。

這位前駐華大使在採訪中說,“堪培拉不喜歡這樣,但我的前提是,這是一種不對稱的關係,不管我們喜歡與否,我們需要中國比他們需要我們更多。”“這不是誰對誰錯的問題,外交以及務實的對外政策應該是為了獲得符合自身利益的結果。”

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在談及中澳關係時,芮捷銳就曾在《澳大利亞金融評論》發表過題為“該是澳對華恐慌迴歸現實的時候了”的文章。他提到“中國恐慌”發生在許多西方民主國家,但這種情緒在澳大利亞比在其他地方更惡毒。這並非是中國對澳更咄咄逼人,雖然有些人自以為澳足夠重要以至於被中國單拎出來區別對待。

據《澳大利亞人報》此前報道,今年9月,澳大利亞駐美大使阿瑟·西諾迪諾斯(Arthur Sinodinos)曾在一場研討會中公開宣稱,澳大利亞已顯示出準備好承擔“抵抗中國”的經濟代價,即使這意味著澳大利亞將面臨“一段艱難時期”。西諾迪諾斯說這番話時,澳大利亞經濟已創下最大跌幅,正遭遇近30年來的首次經濟衰退。澳聯儲警告稱,澳大利亞不會很快從經濟衰退中復甦。

《悉尼先驅晨報》11月1日稱,數噸澳大利亞龍蝦正滯留在中國機場的停機坪上,面臨清關延遲問題。據《澳大利亞金融評論》2日報道,為避免中國海關新增的檢查項目帶來延誤風險,大部分澳大利亞龍蝦出口商已暫停向中國發貨。澳一位業內人士認為,沒有中國市場,僅澳大利亞國內無法消耗目前所捕獲的龍蝦,“我們希望趕快解決問題,否則將產生嚴重影響”。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2日在例行記者會上回答“澳大利亞龍蝦在中國面臨通關延遲問題”有關事宜時表示,中國海關依法對進口海產品在進口口岸實施檢驗檢疫,合格後放行。這既是執行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的要求,也是保障中國消費者食用安全的需要。

汪文斌強調,中方一貫堅持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基礎上發展同其他國家的友好合作關係。我們始終認為,一個健康、穩定的中澳關係,符合兩國人民的根本利益。同時,相互尊重是各國間開展務實合作的基礎和保障。希望澳方多做有利於中澳互信與合作、符合中澳全面戰略伙伴關係精神的事,推動中澳關係早日重回正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