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教育创始人开直播道歉,中消协点名教育消费5大坑!你掉过吗

自优胜教育倒闭跑路的消息传出以来,就不断引起网友热议。近日,优胜教育创始人开直播道歉,表示受疫情影响,北京的营收只有过去的四分之一,所以才会出现资金链断裂问题,并回应自己没有跑路,会坚持到底。


优胜教育创始人开直播道歉,中消协点名教育消费5大坑!你掉过吗

优胜教育创始人开直播道歉,中消协点名教育消费5大坑!你掉过吗


关于校外培训机构倒闭,家长投诉的案件,被媒体爆出来的大都是涉及金额巨大、涉及消费者众多,身处一线的知名培训机构,像韦博英语、巨石达阵、优胜教育等。

然而即使有媒体曝光,类似的情况并没有得到及时的遏制,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更严重的是,在一些中小城市的中小培训机构身上,投诉也表现得非常突出。

恰逢优胜教育时间发生之际,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2020年第三季度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析》,对校外教育培训投诉情况进行了专题报告。


据中消协统计,2020年上半年教育培训服务类投诉26868件,占服务类投诉的4.8%,排名第四。中消协在第三季度共受理服务类投诉114224件,其中教育培训服务投诉占服务类投诉总量的13.7%,排名升至第三


伴随消费量的增长,校外教育培训行业的消费纠纷也呈现出不同特点,虚假宣传、刻意隐瞒办学资质和报名条件、培训质量参差不齐、合同暗藏不公平格式条款、预付式付款等问题频频发生。

针对校外教育培训机构问题频遭投诉,中消协列出了校外教育培训最常被投诉的五大类问题,一方面是提醒消费者规避风险,另一方面也是对机构负责人的一种警示。


01

虚假宣传

虚假宣传问题一直是培训机构投诉的重灾区。有的培训机构夸大宣传培训效果或成绩,有的夸大宣传师资力量,有的实际培训学习模式与宣传不符,有的实际教学质量与体验课、试听课质量相去甚远。

中消协提醒:

教育培训机构常见宣传有:“通过率百分百”“快速大幅提分”“一线名师”“命题人授课”“包过”“包教包会”等。这些宣传涉嫌违反《广告法》相关规定。教育、培训广告不得对升学、通过考试、获得学位学历或者合格证书,或者对教育、培训的效果作出明示或者暗示的保证性承诺。

02

刻意隐瞒办学资质和报名条件

部分教育培训机构无办学资质却冒充有资质机构。部分职业资格证的考试对报考者有一定条件限制,如必须大专以上学历或有一定相关工作经历的人员才具备考试资格,但教育培训机构经营者为了售卖课程,隐瞒条件限制,诱导不知情消费者缴费,甚至在有些消费者提出质疑后,承诺可以帮消费者伪造学历。


中消协提醒:


举办实施学历教育、学前教育、自学考试助学及其他文化教育的民办学校,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按照国家规定的权限审批;举办实施以职业技能为主的职业资格培训、职业技能培训的民办学校,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按照国家规定的权限审批,并抄送同级教育行政部门备案。

03

培训质量参差不齐

培训行业市场准入门槛低,经营者管理水平不一,师资力量千差万别,培训质量参差不齐,不仅严重影响服务品质,还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引发消费者投诉。


中消协提醒:


经营者应当对其提供的商品和服务质量负责。消费者要与经营者对涉及服务质量的相关内容进行明确约定,并以合同形式固定,以便后期出现纠纷方便维权。

04

合同暗藏霸王条款

部分教育培训机构利用消费者合同意识淡薄,在合同签订方面做手脚:不与消费者签订正式合同,销售人员代替消费者签订合同或者利用网络默认消费者同意协议内容,未显著提醒消费者注意格式条款。此外,部分教育机构不履行合同约定,或者擅自修改合同条款。


中消协提醒:


合同里常见的不公平格式条款有:“公司保留最终解释权”“协议一经签订,概不退款”“所有课程将在课程有效期满后自动截止,未结束的课程将自动作废,并不接受任何形式的退费”“合同签署7日后,无论是否开课,不接受任何原因提出的退费请求”“培训期间,出现任何安全事故概不负责”等。消费者与培训机构签订合同时,应仔细查看协议条款内容,明确培训范围、费用、退费程序、师资、培训时间、培训地点、违约责任等。消费者与经营者签订协议后,即产生法律效力,双方都不能擅自变更或解除协议。

05

预付式付款风险大


培训课程一般周期长、费用高,为节省费用,消费者通常会缴纳几个月甚至几年的费用,部分消费者会采用分期付款的方式缓解压力,但稍不注意就有陷入“套路贷”的可能。有的消费者为了方便,跟培训机构的推销人员进行个人之间私下转账,这种情况风险很大。


此外,近年来,培训机构倒闭、跑路现象时有发生,导致消费者受到较大财产损失。有的消费者因办理了培训贷,一方面接受不到培训服务,另一方面还要继续偿还贷款。


中消协提醒:


校外培训机构不得一次性收取时间跨度超过3个月的费用。消费者在选择教育培训机构时应尽量选择短期付款方式,避免一次性大额投入。要仔细查看分期付款合同,严防分期变贷款;不建议消费者选择“培训贷”等信贷产品。


校外教育培训消费纠纷解决难的重要原因之一是采取预收费经营模式,一些无良商家打着“充值享优惠”的旗号,通过大额折扣诱惑消费者预交大量费用。因缺乏有效的资金监管体系,消费者的预付费可能被商家挪用,后期商家跑路或经营不善,消费者维权困难。


为此,中消协建议,针对侵权行为日益严重的情况,尽快将预付式消费立法列入计划,通过制定专门的法律法规,加强预收费经营行为治理,做好源头治理,防止后续无休止的消费纠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