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中庸》

中庸這個詞,在當今社會,幾乎是個貶義詞。

很多人對它的理解主要是來自於魯迅的一段話:中國人是最講中庸的,你要說鑿一扇窗戶,他們是萬萬不同意的,但倘若你說把房子拆了,他們就會急忙來調和折中,同意鑿窗戶了。於是很多人就認為中庸其實就是一種和稀泥的方式,對任何人,都不去得罪;做什麼事,不追求完美。用一種差不多,得過且過的方式去生活。我覺得這並不是中庸的本意。中庸,可能就是一種做人不能太偏執,做事不要太苛刻的態度吧。畢竟,人無完人。

子曰:人莫不飲食也。鮮能知味也。

我記得剛上大學的時候,一個老師給我們講課的時候就說過:你們這個年齡是處於一個能吃而不會吃的階段。所謂的“會”,應該有擅長的意思。而不是簡簡單單的能做某件事,就叫做“會”。孔子的這句話,也是同樣的道理吧。

子曰:舜其大知也與!舜好問以好察邇言。隱惡而揚善。執其兩端,用其中於民。

媒體最應該做的就是揚善吧。至於隱惡,要看它的性質。如果只是一個人性格上或者生理上的缺陷,沒有對其他人造成傷害,我們應該幫忙隱瞞,不應該到處的宣揚。但是如果是影響到了社會的惡,我們就要進行揭發。

天下之大也,人猶有所憾。

天下很大,但是世事不能盡美,人還是會有遺憾吧。

君子以人治人,改而止。忠恕違道不遠。施諸己而不願,亦勿施於人。

君子用自身的行為去教育和影響別人,而不是用語言去要求別人。自己做到了,只要展示給別人看,比說上一百遍都要強。

故天之生物必因其材而篤焉。故栽者培之,傾者覆之。

很多的解釋都是:天生萬物,會按照他們自身的材質而去培養他們。能栽培的栽培,不能栽培的淘汰。既然都按照他們自身的材質去培養他們了,那怎麼還會有能栽培和不能栽培之說呢?我覺得傾是和栽相對應的,而履是和培向對應的。能栽種的東西,就好好的培養他們。比如說樹木,花草之類的,另外一種的不能使用栽培的方法,我個人覺得應該類似於花生啊 或者蓮菜啊 什麼的,需要給他們埋起來,先給他們黑暗的環境,讓他們自己成長,長出來之後再好好進行培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