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華為?聯想投入100億研發資金,爭做技術型公司

曾幾何時,聯想和華為,同樣是最具代表性的中國科技領軍品牌,均是公認的“國民驕傲”,但時至今日,外界輿論的評價卻截然相反。華為,成為了全民擁戴的“國產一哥”,備受愛國人士的推崇;而聯想,在“5G投票門”事件後被一系列負面標籤貼滿,美帝良心、只會組裝沒技術,幾乎一面倒的負面輿為聯想戴上了“不愛國”的一頂大帽子,因而淪為全民公敵。

致敬華為?聯想投入100億研發資金,爭做技術型公司

為此,聯想曾多次反駁,被譽為“商業教父”的聯想創始人柳傳志親自出山,發佈了一封題目為《行動起來,誓死打贏聯想榮譽保衛戰》的內部信,慷慨激昂的號召全體員工捍衛聯想的榮譽,並贏得馬雲、劉強東、周鴻禕等一大票商界大佬的擁戴。不過,在鬧出不小的動靜後,卻並未達到預期的效果。時至今日,凡是關於聯想的網絡媒體報道,下方評論區幾乎仍然時常能看到“聯想倒閉”“美帝良心”,諸如此類的留言不勝枚舉。如果說一切不利於聯想的輿論,均是來自於幕後黑手推波助瀾的話,也未免太過於牽強了吧,和口水滿天的輿論相比,被貼上“沒技術的組裝大廠”才是聯想最不容忽視的關鍵。

致敬華為?聯想投入100億研發資金,爭做技術型公司

鋪天蓋地的負面輿論,讓聯想在消費者心中的品牌形象急劇下滑,從“國民品牌”到“美帝良心”,光鮮亮麗的財報也掩飾聯想的頹勢。談到聯想,主流輿論的聲音都是“怒其不爭,哀其不幸”的論調,可惜、可悲、又可恨,摻雜諸多的複雜情緒。值得欣慰的是,經此一役後,聯想終於幡然醒悟。

在今年聯想的創新科技大會上,聯想集團董事長兼CEO楊元慶宣稱,聯想將向技術型公司轉型,未來將持續追加研發投入,目前已保持每年投入100億元資金用於研發經費。這也意味著,聯想不甘心繼續做“組裝大廠”,不惜追加鉅額的研發資金、推動公司轉型,以此提升自身品牌和產品的核心競爭力。不久前,楊元慶在一封公開信中表示,聯想已成長為年收入達到3500億的全球高科技公司,並連續多次入選全球最受讚賞公司榜單。

致敬華為?聯想投入100億研發資金,爭做技術型公司

在今年五月份,楊元慶明確表示稱,堅決相信全球化是必然趨勢,公司沒必要做所有的事情,聯想並不打算做操作系統和芯片,而且相信合作伙伴。華為在全力投入開發自主芯片和操作系統,而聯想卻堅持“不做芯片、不做系統”的相反觀點,楊元慶的一席話在當時引發不小的轟動和議論,主流的輿論並不認可聯想的決策,畢竟美國以禁令斷供對中興、華為造成的打擊是有目共睹的前車之鑑,“打鐵需靠自身硬”如此淺顯易懂的道理,聯想卻偏偏要公開唱反調。不同的商業決策模式,無法評判對與錯,但合作共贏和自主創新卻也不矛盾,合作,並不等於能徹底放棄自主創新。

致敬華為?聯想投入100億研發資金,爭做技術型公司

口誅筆伐的負面輿論後,不揣冒昧的聯想終於幡然醒悟,開始意識到自主技術產業鏈的重要性,並且捨得真金白銀的投入、靜下心來做技術,而不是一味歇斯底里懟天懟地的在口頭上捍衛榮譽。和蒼白又缺乏說服力、只能激化眾怒的“榮譽保衛戰”相比,專心深耕技術創新才是重塑聯想品牌和口碑的唯一有效途徑。

與此同時,發跡於中國市場的聯想如果能重新梳理產品線,並調整旗下產品的定價策略,避免“同款產品,國內外差價過大”的問題的話,相信會在進一步提升聯想在中國市場的影響力。

致敬華為?聯想投入100億研發資金,爭做技術型公司

淪為“招黑體”的聯想,能否在轉型力爭做技術公司後化解輿論危機,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