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南鎮梅花路變遷記

惠南鎮梅花路位於老縣城東門外東北角,南起人民東路,北至拱極路,南北總長不足一公里,修築至今只有30多年,然而現在這裡很繁華,車來人往,川流不息。店家鱗次櫛比,商品琳琅滿目。很少人會知道在50年前,這裡還是一片農民耕種的田地和縱橫的河道。

在上世紀50年代,在今人民東路上的人民橋東首路北,是裡護塘河向西和東護城河連接的地方,裡護塘河上有一座不足一米寬的木橋,是北面黃家宅、張家宅、姚家圈、朱家宅等村莊村民進惠南鎮的必經之處。橋北首一條一米來寬的土路由此向東北方向蜒伸,經過現在的惠南地鐵站3號出口東首向北至朱家宅(現惠南鎮派出所西首)。

在上世紀50年代末,橋北首土路兩邊的農田裡堆起了一個個小山似的煤堆,無人看守。當時北面的幾個生產隊巳由政府指定種植蔬菜,社員們每天挑著蔬菜經過這裡送到鎮上的菜場裡,不知誰在回來的時候取了一些煤塊回家,放在風箱灶上當柴燒,效果很好,一傳十,十傳百,大家紛紛效仿。很快被煤堆管理單位發現了,於是煤堆管理單位用小竹子編成的籬笆牆把煤堆圍了超來,把中間的路向西移到了護城河邊上,從此村民們從橋上下來後要向西走到河邊北上再向東走,繞個彎走到今梅花新村大門處繼續北上。這河邊的路就成了如今梅花路的最南面一段。接著小木橋也變成了兩邊有護欄的大木橋,後來又翻建成了混凝土拱橋。煤堆場裡蓋起來房子,添置了機器設備軋製煤球,煤堆場成了煤球廠。

沿煤球廠後面的河岸北上,岸邊是一條寬不足一尺沒人行走的田埂,旁邊是一塊長三角型的田塊,我們生產隊的人叫它“斜尖田”,“斜尖田”北側是條小河,西與護城河一丘之隔,東與路東側的小河不相連接,人們叫它為“牛眼烏珠”(現護城河轉彎處東首)。“牛眼烏珠”北岸是一塊我們生產隊最大的田塊,叫“五畝頭”,“五畝頭”北半塊地呈月牙形,月牙形裡環抱著北面一塊四面環河的田塊叫“荷葉地”,“荷葉地”北岸是一塊連年種植韭菜的地叫“韭菜地”(今地鐵站3號口停車場)。

60年代末,城北大隊從護城河轉彎處一直向北至今拱為路修了一條地下灌溉渠道,渠道上面成了一條大道,梅花路北段的雛形正式形成。向南至煤球廠窄隘的岸邊田埂,隨著行人的增加而逐漸拓寬。

70年代初,惠南畜牧場在煤球廠後面興建(今梅花新村),飼養各種家禽家畜,主要以飼養奶牛為主,供應惠南鎮居民和上海市區居民。

80年代初,惠南供銷社竹木部(今聯華超市和路西供銷二村)和上海電視大學南匯分校(今地鐵站3號口停車場)先後落戶這裡,從人民東路沿護城河向北至拱極路修築了一條近3米寬的鋼渣路,成為現在梅花路前身。

80年代末,姚家圈的姚利民在現在金梅雅宛東南角造了二間小房子,開設了一家食品煙雜店,成為這條路上的第一家商店。

90年代初,惠南中學落戶這裡(今南匯三中),惠南畜牧場改建為梅花新村,接著煤球廠被改建為康達公寓,護城河北岸建起了桃源新村,鋼渣路變成了水泥路,定名為“電大路”。隨著這一地區居民迅速增加,鎮政府在這裡設立居委會,辦公地點就設在梅花新村大門口北側樓房二樓,居委會就定名為梅花居委會。

1995年,我下崗失業,租借了電大分校(後為工貿學校)的三間門面房,開了一家“青春麵館”,早上3點起來發麵粉,發完麵粉去批發市場採購蔬菜和雞鴨魚肉,回到店裡磨石漿、蒸包子為學生供應早點心,中、晚供應客飯,晚上9點學生晚自習結束後供應晚點心後才回家休息,每天只睡4、5個小時,人不能坐下,坐下就打瞌睡,在這裡像戰場上打仗一樣的生活一干就是整整十年。

我開店後不久,電大路上的門面房全部成為商店,主要以點心店、食品店為主。早晨和下午學校放學後,惠南中學和工貿學校的數千學生湧向沿路各家商店,家家商店顧客盈門,生意興隆,成為惠南鎮上一條最熱鬧的美食街。

90年代末,電大分校遷到英雄村,電大路成為名存實亡,名不正言不順,於是有關部門將電大路改名為梅花路,為啥要改名梅花路?有人猜想是因為路上從前曾有家煤球廠,煤與梅字有點同音,我看有點牽強附會,那煤球廠改建為小區後為啥不叫梅花公寓而叫康達公寓?北側惠南畜牧場改建為小區後卻叫梅花新村?我估計是梅花居委會設在這裡才把電大路改名為梅花路。其實應該叫桃花路更為合適,因為如今桃源新村地區在40年前確實是一處桃花盛開的地方。或許叫姚家圈路更為合適,因為在40年前來住的行人基本是姚家圈的村民。

在梅花路南端有二棵一抱多粗的白楊樹,有人懷疑是百年古樹,其實百分之百不到百歲,因為我是親眼目睹看著人們在1958年春種下的,種植時還沒有像煤鈔木柄一般粗,目前70歲以上的原城北村一隊的居民應該都知道。白楊樹生長速度很快,在70年代初這裡還剩下有十幾棵白楊樹,其時巳長到巳有足球般粗,由於煤球廠安裝起重吊車和碼頭砍伐掉好幾棵,還有樹上幾乎每天縛滿運煤船的纜繩,最後不是被毀壞枯死,就是隨河岸塌陷倒伏,只剩下二棵白楊樹,屹立在梅花路南端,注視了梅花路地區60多年來的風雲變幻,滄桑鉅變。

2013年年底,位於梅花路北端的地鐵16線地鐵站正式運營,梅花路顯得越來越熱鬧繁華了,越來越被人所知曉,對於惠南鎮老城區居民來說,越來越感到梅花路的重要作用。


惠南鎮梅花路變遷記


梅花居委舊址

惠南鎮梅花路變遷記


惠南鎮梅花路變遷記


惠南鎮梅花路變遷記


惠南鎮梅花路變遷記


惠南鎮梅花路變遷記


惠南鎮梅花路變遷記


惠南鎮梅花路變遷記


梅花路上二棵白楊樹

惠南鎮梅花路變遷記


惠南鎮梅花路變遷記


惠南鎮梅花路變遷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