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預見所有悲傷,但我依舊願意前往”
1.
電影《降臨》(英文:Arrival)是由加拿大知名導演丹尼斯·維倫紐瓦拍攝,艾米亞當斯和傑瑞米·雷納主演(也是《復仇者聯盟》中鷹眼的扮演者),於2016年上映的一部科幻電影。電影被歸類為科幻電影,在某瓣取得了7.8分的高分,超越了85%的科幻片。
該片也是第89屆奧斯卡提名電影。
觀眾喜歡科幻片的原因,大多是因為“大片感”,而真正對其電影中的哲學內涵,以及從中衍生出的人性探討感興趣的人並不是很多,所以這部披著科幻外衣的的哲學佳作也並沒有引爆當時的電影市場。
此外,由於電影在中國上映的時間是2017年的春節前一週,隨著春節檔的到來,一系列影片湧入電影院,所以這部冷門佳作並沒有收到太多關注,很多國內的觀眾對這部電影並不熟悉,於是造就了一部叫好但是不叫座的電影。
2.
電影的劇情並不複雜,但是有足夠多的話題值得探討。
在當代的某一天,世界各地出現了12個巨大的貝殼狀不明飛行物(以下簡稱貝殼),懸浮在地球上不同的12個地區。各國的政府和軍隊在他們降落後才發現他們的存在,至於他們是怎麼來到地面,卻根本摸不著頭腦。
“貝殼”上的外星人向人類發出了訊號,但是人類卻並不能理解,於是各國的軍方組織科學家和語言學家去破譯外星人語言的密碼。
經過科學家數次的接觸,語言學家露易絲(也是本片的女主角)發現外星人使用的是一種極為特殊的圓環狀的文字,並逐漸瞭解了其中的奧妙。
外星人的神秘文字,其實是打開時間之門的鑰匙,通過這種神奇的文字,女主露易絲掌握了預知未來的能力。
3.
雖然是科幻片,但是基調是浪漫的,整部電影充滿了詩意。
電影的開頭和結尾是可以連上的,同樣的屋子,同樣的景色,同樣的桌子上,擺放著同樣的東西,開頭即是結尾,結尾即是開頭,只是觀者的心情有了變化,感受便截然不同。
比如女主女兒的名字,Hannah,正著念和倒著念一模一樣,也許就是女主知道結局後想要告訴女兒的東西;比如電影開頭女主走在那條類似於迴環的走廊,尤其設定是醫院這個迎來生命送走生命的地方,彷彿生就是死,死就是生,循環往復。
外星人的超前科技讓人驚歎,在科學家團隊進入“貝殼”時,體驗了重力的反轉,從地面直接“走”上了牆壁;“貝殼”甚至可以屏蔽所有的信息,不論是無線電波還是輻射都可以完美的躲過所有的監測設備,這也是為什麼他們可以悄無聲息的降臨到地球表面,卻不被人類察覺的原因,只有到達了地面才被人們的肉眼所發現。
和《三體》中描寫的很像,在不明飛行物降臨的消息傳遍世界後,人類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團體,甚至出現了新的宗教。世界各地都發生了不同程度的遊行,恐慌,暴亂,許許多多的人走上街道,開始釋放人性中的暴力、憤怒和邪惡,也有很多人心中害怕,只能瑟瑟的躲在家中向他們信仰的神祈禱。為了緩解人們的恐慌,政府和軍隊一直在催促著科學家們快些破譯外星人的語言,這種壓力甚至讓熒幕外的觀眾也喘不過氣。
然而這部電影的亮點卻既不是外星人的降臨本身,也不是人性的善惡,全片真正討論的是讓人絕望到極致的宿命論。
4.
在女主掌握了外星人的語言後,就擁有了預知未來的能力。
外星人告訴女主,他們的到來,是為了幫助人類。女主問為什麼,外星人的回答是“三千年後,我們也需要人類的幫助”。這已經說明,一切都是必然的,包括外星人的降臨,包括人類的命運,包括未來的一切。
讓人感到窒息的是,能預知未來並不代表能夠改變未來,一切都是註定的。
女主角和女兒的生活過往都以回憶的形式在全片中不斷的穿插,讓觀眾一度以為母女情深才是本片的主題,然而直到看完電影我們才知道,其實外星人降臨的時間點,女主並沒有結婚,也沒有女兒,一切都只是發生在未來的事情。
但是站在女主的角度上看,可以預見未來而不能改變未來,那麼未來和回憶又有什麼區別呢?
我們或許都幻想過擁有預知未來的能力,但是如果一切都是已經註定的,即使預知了未來,又有什麼意義呢?
正如暴風雨般後的平靜,女主選擇用勇氣去面對已知的未來,淡然的接受這種絕望,正如開篇所說:
“我預見所有悲傷,但我依舊願意前往”。
6.
生活也是這樣,誰不想去做時代的弄潮兒,去影響整個世界,但命運卻不斷的告訴我們,一切都是註定的。
個體對世界的影響程度是不同的,有人殫精竭慮卻掀不起一點風浪,有人一念之差就可以讓世界天翻地覆;有的人含著金鑰匙出生,有的人一生貧困潦倒孤苦無依,很多事在沒有開始前就註定了。
但是正如羅曼羅蘭所說:“這個世界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那就是認清生活的真相後依然熱愛生活。”或許我們一生的軌跡早就已經刻在了命運的石碑上,但是也許正因為如此,才需要真正的勇氣去面對已經註定的未來。
不論當下與未來如何,當一個人有足夠的勇氣去淡然迎接自己的命運,他已然成為英雄,自己也為之驕傲的英雄。
文|善良的浪子
喜歡就關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