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鄉村治理調查】浦北縣北通鎮:黨建引領出實招 強村善治顯成效

浦北縣北通鎮位於浦北縣西南部,全鎮總面積150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8萬畝,山地面積10萬畝),總人口69657人(2017)。鎮黨委下設33個黨支部(黨總支),其中村黨支部(黨總支)14個,社區黨支部1個;黨員1475名,其中農村黨員995名。

【廣西鄉村治理調查】浦北縣北通鎮:黨建引領出實招 強村善治顯成效

北通鎮九梅麓村文創藝術牌坊

近年來,北通鎮為深入貫徹落實全國鄉村治理試點示範創建決策部署要求,夯實鄉村振興基層基礎,積極推進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堅持黨建引領與問題導向,按照"五村"建設(科教富村、經濟強村、文明建村、依法治村、民主理村")要求,大力實施"六大工程"(村級集體經濟壯大工程、黨建擴大工程、黨建雙優工程、黨員先進性示範工程、村幹部素質提升工程),初步實現強村善治"十有"目標(事情有人管、群眾有收入、住房有保障、言行有準則、調解有效果、議事有規則、權益有保障、閒時有去處、小病有所醫、牽掛有依託),不斷增強了廣大農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解決組織架構問題,事情有人管。不斷豐富村民議事協商形式,健全村級議事協商制度,形成民事民議、民事民辦、民事民管的多層次基層協商格局。創新協商議事形式和活動載體,依託村民會議、村民理事會等,鼓勵農村開展村民說事、民情懇談、百姓議事、婦女議事等各類協商活動,逐漸形成戶主會討論、黨組織決定、理事會執行的模式,讓村中事情有人管、懂得、管得好。北通鎮清湖村委九梅麓村通過戶主會討論、決定,成立自然村黨支部和村民理事會,在黨支部的帶領下,對於矛盾糾紛,理事會成員馬上到場,對照村規民約,半小時就能解決,堅持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

——解決產業就業問題,群眾有收入。盤活村級閒置資產,鼓勵自然村集體依法對現有的集體資產如閒置農房、荔枝園等進行更新改造、整合使用,承包租賃,實現自然村集體資產保值增值。同時,鼓勵擁有一定旅遊資源或民間文化優勢的村,以開展鄉村風貌為契機,在符合生態環保的要求的基礎上,按照"低成本、可複製、全覆蓋、可持續"的原則,積極發展農家樂、休閒觀光農業、休閒民宿等農村美麗經濟,解決產業就業問題,讓群眾有收入,為鄉村治理注入持續活力。北通鎮清湖村委九梅麓村充分利用閒置民房、休閒庭院、古荔園,通過村民集資、市場運作等方式,著力打造鄉村旅遊示範基地,變普通農戶為特色民宿,變田園景觀為體驗鄉村,吸引更多遊客到村裡考察、攝影、寫生、拍微電影、觀光的客人。

【廣西鄉村治理調查】浦北縣北通鎮:黨建引領出實招 強村善治顯成效

北通鎮九梅麓村康養古荔園

——解決村莊規劃問題,住房有保障。在"不大拆大建、就地改造提升為主"的原則指導下,加強規劃引導,合理安排整治任務和建設時序,通過全面推進與集中連片綜合整治示範相結合,騰出公共設施建設用地,劃出集中建房用地,讓每個村民的住房都有保障。北通鎮全鎮道路實現全面硬底化,通電入戶率和自來水入戶率均達100%。同時,在進行立面改造工程上,不搞大拆大建,不改變牆面原有材質,採用加構建、整修等辦法處理,保持原有房屋特色,保持房屋與自然環境的和諧統一。

——解決行為規範問題,言行有準則。發揮黨員的先鋒模範帶頭作用,廣泛深入地開展宣傳教育工作,充分利用村(社區)的宣傳欄、活動宣傳板及標語,加大宣傳身邊的好人好事,用身邊事教育身邊人,不斷提高居民的整體素質。 廣泛吸引社會成員參與,教育引導家庭成員做到平等和睦、相互信任、相互尊重,共同營造和諧、寬鬆的家庭環境。全國文明村平坡村委鋪兒村通過制定村規民約、劃分衛生責任區等有力措施,通過制度約束個人的行為、言行,最大化的讓村民的言行有準則。

——解決歷史遺留問題,調解有效果。堅持問題導向,對群眾反映的普遍問題和突出問題,通過登記造冊分類施策,找準切口正面接觸,摸準脈搏持續跟進,以精準有效的舉措排憂解難,以擔當精神,共同探索破解辦法,合力推動問題解決,確保歷史遺留問題得到妥善解決。

——解決項目落地問題,議事有規則。鄉村惠民項目是鄉村治理的有效載體和重要支撐,解決扶貧車間、鄉村風貌、特色農業、鄉村旅遊、特色民宿等項目落地,加強對農村地區基礎設施建設和基本公共服務投入,確保全鎮266條自然村基礎建設全部達標。同時,規範明確村集體經濟收益主要用於投入支持鄉村治理和鄉風文明建設。

——解決司法普及問題,權益有保障。積極開展民主法治示範村創建,推進一村一法律顧問工作,完善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和司法調解聯動工作體系,有效暢通了農村"最後一公里"法律服務。加大農村普法工作力度,增強村民尊法、學法、守法、用法意識。讓身邊案例人人知,法制講座月月講,違法違規必處罰。

——解決文化娛樂問題,閒時有去處。村級活動場所成為發揮基層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的重要陣地,把村級活動場所建設作為強化鄉村有效治理的有力抓手。充分發揮活動場所黨員活動、村民議事、政策宣傳、便民惠民服務、文化娛樂和綜合治理中心等多種作用,通過開展豐富多樣的組織活動,引導黨員幹部主動貼近群眾,實現了服務群眾"零"距離。村級活動場所的達標完善,也為推進綜治中心建設,助力一村一警務助理、一村一法律顧問等工作創造了有利條件。

——解決健康服務問題,小病有所醫。實現基層首診、分級診療、雙向轉診,建立"小病在社區、大病到醫院、康復回社區"的就診模式,是緩解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的關鍵所在,同時也是對醫生和患者的雙重減負。醫生服務到家,建立醫療健康衛生數據檔案,使群眾健康狀況得到實時掌握,醫療前移,讓小病小痛得到及時醫治。

【廣西鄉村治理調查】浦北縣北通鎮:黨建引領出實招 強村善治顯成效

北通鎮九梅麓村泥巴房民宿

——解決留守人員問題,牽掛有依託。城市化的加速推進,不僅製造了大量"空心村",催生了鄉村"留守人員"這一特殊群體,而且由於城鄉"非均等化"發展,特別是城市化過程中由於種種原因而導致鄉村文化虛化等問題的加劇,從根本上給鄉村"留守人員"這個特殊群體違法犯罪埋下了禍根。而要解決這個"禍根"關鍵在於重建鄉村文化,彰顯文化治理功能。北通鎮通過村校聯合送問候、宗親攜手送溫暖、鄰里互助送平安等方式,同時成立多隻志願者服務隊伍,針對留守人群、弱勢群體,積極開展志願者服務活動,用愛心和關心讓留守兒童、老人、婦女感受到社會的溫暖,感受到黨和國家的關懷。

來源:浦北縣北通鎮人民政府

整理:廳農村合作經濟指導處


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