塗料業“內卷化”現象觀察:“挖角”與人才流動性浪費

首先了解一下所謂“內卷化”的概念。


在知乎上有人這樣解釋道:所謂內卷化,是指一種社會(文化模式)某一發展階段達到某種確定的形式之後,這種形式便停滯不前,難以轉化為另一種高級模式的現象,從而把自我鎖死在低水平狀態上,週而復始地循環。


然而,內卷化又是一個十分龐雜而抽象的概念,目前對它的準確定義甚至不存在。有人簡單總結認為,內卷化就是無法實現質變的量變,也可以說是沒有創新的增長;它的特徵包括但不限於這些詞彙——無意義的內耗,吃老本,互相壓榨,損人不利己,大幅度增加成本卻無法獲得相應的價值……


從內卷化的概念出發,反觀我們塗料行業,事實上你會發現內卷化現象嚴重。從以往我們常說的價格戰、惡性競爭、渠道爭奪等,都是內卷化的一種表現;甚至到最近幾年的轉型升級,實則行業市場發展到成熟期之後,在內卷化效應之下的一種試圖擺脫困局的努力。


在瞭解了“內卷化”的概念之後,今天我們要談的人才流動性困局其實並不是一個新鮮的話題。只是我們發現,在“內卷化”的概念之下,這個話題也許有更好的解釋,以及提醒整個行業加以警惕。


——編者



新冠肺炎疫情開始以來,塗料行業整體招聘略顯蕭瑟。然而,各家塗料企業的搶人大戰卻進行得如火如荼,尤以大品牌高管“出走”為甚。就近期而言,業內諸如“某外資品牌中國區總裁離職”、“技術總工轉崗”、“副總經理跳槽”的消息不勝枚舉。


據《塗料經》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塗料行業內已有30餘位高管離職,包括渝三峽A、飛鹿股份、艾仕得、菱湖股份、寶塔山漆、PPG、美塗士、杜邦、阿克蘇諾貝爾、金力泰、集泰股份、華誼集團、立邦等企業。


塗料業“內卷化”現象觀察:“挖角”與人才流動性浪費


“他們大多在行業各企業中兜兜轉轉,挖角成了行業的普遍現象,上一秒還在上個品牌進行站臺,下一秒你就看到他名銜的前綴變成了其他品牌。”行業內“人來人往”,儼然一片欣欣向榮之景。


“舊人”辭職,或是“新官”上任,本是正常的市場行為,但如此轟轟烈烈的“搶人大戰”,背後透露出現今行業內鼓譟不安、蠢蠢欲動,顯現出他們渴望成長、變革與破局。不容忽視的是,他們也為此付出了高昂的代價,強大的資源扶持,職級、待遇、薪酬等自然不可或缺。


平心而論,塗料企業需要人才推動發展,從其他品牌體制內如此“挖角”是最為便捷的選擇,同時他們還能將從其他品牌方所積累的經驗、資源一併帶來,短期內的確見效明顯。


但倘若業內這樣的風氣繼續瘋長,也將為行業的良性發展帶來嚴重的災害——


某品牌董事長曾直言不諱:“中國塗料行業遇到瓶頸,很大一部分是不正當競爭造成的,現在看來最讓企業頭疼的就是人才被挖,因為人才被挖走就意味著核心機密的洩露,於是創新便成了一件不敢輕易而為的事。


“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在高薪挖角盛行於圈內之時,也讓企業文化認同、員工忠誠度等組織理念變成了一個笑話。挖角雖易,留人更難。如何令四面八方聚集而來的人才形成合力,形成新的團隊文化並相互融合、彼此支持,才是真正的考驗。當中所要花費了大量時間、精力和資源,“人才”雙收後別有懷抱,不僅讓人感慨“到頭來都是為他人作嫁衣裳”。


塗料業“內卷化”現象觀察:“挖角”與人才流動性浪費


就拿海南的椰子樹來講,在海南生長很旺盛,但在北方就不會成活或者不會結葉子。好的企業人員到不好的企業去,環境不適應。不好的企業人員到好的企業去,也存在適應環境問題。如:企業文化的不同、人員素質的不同、企業軟硬件不同、管理方式的不同都會使挖來的人員有所不適應。


所以,竭澤而漁,不如退而結網。企業發展時必須重視員工與企業同步發展和提高,不要硬性的依託“挖人”來解決企業缺人才的問題,只有通過不斷打造原有員工能力水平的基礎上,通過正常招聘引進人才,加以培養,才能在人才問題上少走彎路。


《塗料經》認為,沒有人才,就等於沒有生命力,“挖角”與“培養”自然是兩種不同的人才團體建立方式。與其跟風漲薪增加成本,不如將節省下的高昂挖角費用真正用於團隊建設、企業文化塑造,充分發揮“傳幫帶”作用,探索人才培養的內循環,方能走得更為長遠。


對此,你又是如何認為的,歡迎留言發表意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