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被動收入超過主動收入

很多人講到理財,經常開口就是複利,閉口就是財富自由,但我很少講,因為我覺得複利和財富自由啥的都不是很靠譜

第一,複利是投資的結果,衡量過去投資收益率高低的。

常說的是“過去10年的複利是15%”

但如果有人說“今年的複利15%”,那絕對是個業餘選手,沒人會這麼說

我們投資面對的是現在,是未來,過去複利高並不能說明什麼。只要儘量做到每一年多賺一點,少虧一點,長期下來複利自然會高。

一直把複利掛在嘴上是沒用的!我們在投資的時候不要去想複利,而應該關注複利的思維方式。

第二,複利是一種紅利再投資的思維方式

複利之所以可怕是依靠的是時間+紅利再投資。只要基數越滾越大,不斷的把盈利重新投入,通過時間的推移,把投資變成收益率開平方的數學題,最終的收益都會很驚人!

現實裡大部分人缺少的是利滾利的思維方式,買基賺了點錢,就迫不及待的要犒勞自己。買個新手機,出去旅遊下什麼的,根本不存在利滾利!

另外複利需要10年20年30年,時間積累。很多人3個月都拿不住,3年都是奢侈,談複利都太遠了。

盈利都花了,時間又不願意等,還複利什麼?

第三,除了複利外還有所謂財富自由!

什麼是財富自由?根本沒標準的。

在月收入5K,一年攢2萬的時候,心裡想給我100萬,每年買5%的理財,一年都5萬了,妥妥的財富自由了。

等真賺到100萬了,100萬就只夠買個首付,財富自由要1000萬吧。

等有1000萬了,還不夠上海買套房,財富自由起碼1億吧

財富自由是心的自由!心不知足,不管多少錢都自由不了,因為慾壑難填!

老粉都知道,別人天天說複利和財富自由,我寫了一年多的公眾號,基本沒講過複利,更沒喊過財富自由的口號,有時還會噴一下《靠複利實現財富自由?沒那麼容易!》

對於普通人,我覺得最靠譜的理財目標是用5-10年時間,力爭實現被動收入超過主動收入更靠譜

被動收入超過主動收入和收入高低無關,只和攢錢效率和投資收益有關。

讓被動收入超過主動收入

比如這張圖,假設收入很高,年收入60萬,收入高錢就多,假設買了200萬基金(年收入的3倍),今年漲了31%,那今年的被動收入就超過了主動收入。

讓被動收入超過主動收入

而如果收入很低,一個月就賺3000塊,一年3萬6,但是去年初買了10萬基金(3收入的3倍),今年賺了41%,賺了4萬多,今年也超過工作收入了。

1. 收入高,本金高,目標高

2. 收入低,本金少,目標小

3. 只要努力攢錢,好好投資,人人都有可能做到

以今年為例上漲30%+為例,只要投資的本金是年收入的3倍,今年的被動收入就大概率超過主動收入了。

本金是年收入3倍什麼概念呢?每年把賺的錢攢50%,6年就能攢年收入3倍的本金。就是這麼樸實無華,不容易,但是隻要願意堅持,人人都可以,肯定能做到。

而且越努力越容易

1. 以第2個圖為例,一個月賺3K,一年賺3.6萬,能攢2萬。原來本金10萬(3倍年收入),今年賺到了14萬了(3.8倍本金)。

2. 再加上今年攢得2萬,本金就變16萬了(4.44倍本金),下一年只要22.5%(3.6/16)的收益率,被動收入就超過工作收入了。

3. 但如果明年如果市場不好,16萬隻賺1萬怎麼辦?沒關係,再加上工作結餘繼續攢2萬,總資金變為19萬(16+1+2,5.27倍本金)。後年收益率只要達到18.9%(3.6/19),被動收益就能超過主動收入。

4. 隨著本金的積累,被動收入超過主動收入所要求的收益率就會越來越低。

讓被動收入超過主動收入

5. 過去19年,基金每年的平均收益率在15%左右,當本金是年收入7倍以上時,被動收入超過主動收入將會開始成為大概率事件。

6. 但要注意,基金的收益是脈衝式的。遇到虧錢的年份,那肯定也是虧的!但有的年份收益率會非常高遠不止15%。比如最近3年,2018年虧15%,2019年和2020年都賺了30%以上。如果把3年一起看,被動收入還是超過了3年的工作收入。

被動收入超過主動收入,不是什麼雞湯,就是默默的攢錢,攢出第一桶金,遇到行情好的時候,資產暴增一下,再繼續攢。

攢錢+投資,用5-10年時間攢出是年收入7-10倍的本金出來,就大概率能實現被動收入超過主動收入了。而且被動收入還會越來越高,實現躺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