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科學一等獎,北大、復旦、浙大、上交心中的痛

每年歲末年初,國家科學技術獎(具體包括自然科學獎、技術發明獎和科技進步獎,統稱三大獎)頒佈的日子,是各高校尤其是頂尖名校彰顯硬核實力的高光時刻。

自然科學一等獎,北大、復旦、浙大、上交心中的痛

國家三大獎每年頒發200多項,但最具含金量的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卻按照寧缺毋濫的原則,每年僅頒發一項或者空缺,只有當年最重要的科研成就尤其是原創性科學成果和作出最重大貢獻的項目才能夠獲此殊榮!可以說,自然科學一等獎是中國最頂尖院校的應有之標配。

自2010年以來,梳理近十年來摘得自然科學一等獎的高校,內地僅有清華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南開大學3所高校,其中清華和中科大更是斬獲兩次自然科學一等獎,冠絕全國高校!

清華大學斬獲2014年、2018年自然科學一等獎

2018年,清華大學物理系薛其坤院士憑藉“量子反常霍爾效應的實驗發現”項目獲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這個卓越的發現已被全球國際同行重複驗證認可,被認為是拓撲量子物質領域近二十年最重要的實驗發現。

自然科學一等獎,北大、復旦、浙大、上交心中的痛

2014年,清華大學張堯學院士團隊提出的“透明計算”新網絡計算模式以及超級操作系統,以“網絡計算的模式及基礎理論研究”項目斬獲自然科學一等獎。當然,這個獎項具有爭議性,目前,清華也對此避而不提。

中科大斬獲2013年、2015年自然科學一等獎

在2010年、2011年、2012年連續三年空缺自然科學一等獎的情況下,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創造性在連續三年中兩次摘得自然科學一等獎,厚積薄發的中科大超級重磅科研成果的密集湧現,使科研界震撼,讓全中國振奮!

自然科學一等獎,北大、復旦、浙大、上交心中的痛

2013年,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中國科學技術大學“40K以上鐵基高溫超導體的發現及若干基本物理性質的研究”獲得當年度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中科大陳仙輝院士甘坐十餘年“冷板凳”換來了重大的突破性成果。

自然科學一等獎,北大、復旦、浙大、上交心中的痛

2015年,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院士領銜的“多光子糾纏及干涉度量”項目斬獲自然科學一等獎

,該研究成果為我國在新興的量子信息產業搶佔先機、成為領跑者奠定了堅實的科學基礎。

自然科學一等獎,北大、復旦、浙大、上交心中的痛

中科大潘建偉院士還創造了一個記錄:最年輕的自然科學一等獎得主,獲獎時年僅45歲!除了獲得自然科學一等獎外,潘建偉還入選《自然》雜誌全球十大科學人物,多次獲得世界和中國十大科技進展以及求是傑出科學家獎等一大批國內外獎項。

南開大學新晉斬獲2019年自然科學一等獎

自然科學一等獎,北大、復旦、浙大、上交心中的痛

2019年,南開大學化學學院周其林教授領銜完成的“高效手性螺環催化劑的發現”項目榮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這是獻給百年南開的一份大禮,更是讓第四輪學科評估沒有A+的南開揚眉吐氣!

自然科學一等獎,北大、復旦、浙大、上交心中的痛

當然以上僅重點梳理了最近十年的獲獎高校,2000年國家科學技術獎改革後至2010年期間,南京大學也摘得過一次自然科學一等獎(2006年)。

自然科學一等獎,北大、復旦、浙大、上交心中的痛

中國最頂尖的7所大學,分別是一梯隊的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二梯隊的華東五校(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復旦大學、浙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南京大學)。

自然科學一等獎,北大、復旦、浙大、上交心中的痛

自然科學一等獎作為國家三大獎皇冠上的明珠,是頂尖大學的標誌性成果和實力彰顯。每年上百項的科技進步獎和技術發明獎與每年僅有一項或是常年空缺的自然科學一等獎相比,含金量可謂是螢火和皓月之別,十項進步獎和發明獎也比不上一項自然科學一等獎。

自然科學一等獎,北大、復旦、浙大、上交心中的痛

作為同為頂尖大學梯隊的北京大學、復旦大學、浙江大學和上海交大,迄今為止依舊未斬獲自然科學一等獎,可以說讓這些名校都掛不住臉面

,為此每年三大獎名單中這些高校不得不以發明獎和進步獎來“湊數”,自然科學一等獎是他們心中的痛。

關注我,瞭解更多科教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