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寶品鑑】鏤空龍紋俎

鏤空龍紋俎,青銅禮器,春秋時期文物,俎面長35.5釐米,寬21釐米,通高24釐米,重3.85千克,1978年河南省南陽市淅川下寺2號墓出土。

【國寶品鑑】鏤空龍紋俎

鏤空龍紋俎

1977年秋,河南省南陽市淅川縣城南約50公里的丹江水庫水位下降,水庫西岸的龍山南端東側露出一座墓葬, 翌年3月淅川縣文物管理委員會派人對墓地進行深入調查,共發現春秋墓葬24座,漢墓8座。4月,淅川縣文物管理委員會對淅川下寺墓地進行發掘、清理,此件鏤空交龍紋俎即出土於2號墓。

這件鏤空龍紋俎的俎面略下凹,呈雙“䫜(āo)”形,兩端寬,中間稍窄。四足扁平,上端寬,下端窄,斷面呈凹槽形。

【國寶品鑑】鏤空龍紋俎

鏤空龍紋俎側面圖

先秦龍紋的演變經歷一個從具象到抽象的過程。早期龍紋較為具象,西周晚期龍紋逐漸抽象化,龍的角、眼睛、上下顎、四肢骨骼、龍鱗演化成S形、C形、長蝌蚪、矩形等類似於幾何形的紋樣,併成為程式化的紋樣。鏤空龍紋俎面紋飾以鏤孔與陰線細刻兩種方式來表現。鏤空龍紋俎的俎面上共有四十二個鏤孔,居於俎面中心,中間的八個長方形鏤孔把矩尺形、曲尺形、圓角摺尺等鏤孔對分成前後兩組。其中的八個矩尺形和曲尺形鏤孔分別構成了龍的鼻及上下顎、前後肢、角、耳、背和尾部。鏤空交龍紋俎的俎面上為前後對稱的兩組變形交體龍紋,龍首朝外,四尾聚向俎的中心,由於青銅俎面兩邊高,中間下凹,從而使龍首部分高於龍尾,給人以升騰之感。陰線細刻紋飾可分為三種:一為飾於四十二個鏤孔間的細密雲雷紋;二為飾於俎面窄端的蟠虺紋;三則是飾於俎面寬端的波曲紋帶。鏤空龍紋俎的扁足亦飾鏤孔變形龍紋,鏤孔間填飾細密蟠虺紋。

【國寶品鑑】鏤空龍紋俎

商周龍首紋的演變

【國寶品鑑】鏤空龍紋俎

鏤空龍紋俎俎面上鏤孔龍紋示意圖

該俎共設計了八條鏤孔龍紋,俎面四條,四扁足各一條,卻又兩兩相對,相互呼應。俎面四龍又各自與扁足四龍組成兩兩呼應的對首龍紋。在整體紋飾的佈局上,這件俎體現了多角度的對稱設計(即今日的四方連續圖案設計)的設計理念。

比較研究

目前通過考古發掘出土的青銅器品類眾多,但俎數量並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