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成績即將出爐,2020屆考生和家長準備好了嗎?

文|藍海志願

高考成績即將出爐,2020屆考生和家長準備好了嗎?


2020年的高考志願被填報很多家長和考生認為“史上最難”,除了大類招生,今年北京、天津、山東、海南四省市也迎來新高考志願填報首年,浙江和上海的填報模式無法全部借鑑,所以關於志願填報的知識,如果你們是在出分之前看到了,一定要儘早做準備,下面藍海志願將從高考志願填報流程、志願填報技巧、部分名詞解釋及熱點問題幾個方面進行展開,對廣大考生和家長進進行解答。

高考成績即將出爐,2020屆考生和家長準備好了嗎?

一、志願填報流程

志願填報時間(以山東省為例)

7月26日17:00

公佈夏季高考與等級考成績;公佈各科類相關分數線。

7月28日至8月7日

開放志願填報輔助系統(適用於普通類、體育類常規批第1次志願、藝術類本科批統考、聯考專業第1次志願填報)。

7月30日(9:00-18:00)

填報普通類提前批和體育類提前批第1次志願。

7月31日17:00

公佈春季高考成績,各類別錄取控制分數線(含3+4中職學校與本科高校貫通培養轉段)。

8月4日(9:00-18:00)

填報藝術類本科提前批第1次志願;填報春季高考技能拔尖人才第1次志願。

8月5日至7日填報藝術類本科批第1次志願;填報春季高考本科批第1次志願。

8月4日至7日(每天9:00-18:00)

填報普通類特殊類型批志願;填報普通類常規批和體育類常規批第1次志願。

高考成績即將出爐,2020屆考生和家長準備好了嗎?


志願信息蒐集

  • 通過學校的官方微信公眾號瞭解招生信息、專業設置信息及院校代號和專業代號等。
  • 通過院校官網瞭解部分學校的專業情況。

官網使用流程

  • 登錄山東省志願填報系統
  • 輸入用戶名和密碼(密碼丟失可以找回)
  • 選擇批次進入系統
  • 進行志願填報——需要提前知曉院校代號和專業代號,大家需要關注所報學校的官方微信公眾號可以獲取。如進行第一批本科志願填報,需在對應的表格中填寫相關的院校代號和專業代號。(一定要提前知曉院校代號和專業代號,因為系統內時間有限,時間一到會無法填寫!!!!!
  • 檢查核對相關信息——不要小看這一步,提交之前一定要認真檢查,儘量保證一遍過。在提交之後,會顯示相關信息,錯誤的會標為紅色字體,應及時更正。
  • 保存志願信息——確定沒有問題之後,點擊保存即可。
  • 再次查詢志願信息——我們需要再次點擊志願查詢,查看信息是否完善和正常顯示於系統中。
  • 退出系統
高考成績即將出爐,2020屆考生和家長準備好了嗎?


二、志願填報技巧

分析自己可以上哪個批次

批次線又稱省控線,決定著考生能夠進入什麼樣批次的大學進行深入學習。批次分數線是招生政策的一個重要指標,當考生的高考成績達到或超過批次分數線(通常稱“上線考生”),考生的檔案才能被投檔到所報考的高校,然後再由高校選擇錄取。

尤其是卡在批次中間的部分考生應利用第一志願向較高批次進行衝擊,利用二三志願保底。做到穩中求進。

高考成績即將出爐,2020屆考生和家長準備好了嗎?


學校分析技巧

利用省內排名,快速定位學校——每年學校會同意訂購相關與高考相關的書籍。大家可以看看有一本書裡面的內容是很詳細的錄取排名。利用這本書可以快速找到自己分數可以達到的院校。

專業分析技巧

  1. 學校選擇之後,再認真研究其專業的優劣。
  2. 專業排名基本用A,A+,A-等符號來表示,在網上可以直接進行搜索。
  3. 具體的專業錄取分數,可以在學校相關的微信公眾號上查找得到。——大家根據具體的分數來大致估算自己是否可以被這所學校的這個專業錄取。


三、部分名詞解釋

平行志願

 “平行志願”就是在每個錄取批次的學校中,考生可填報若干個平行的學校,然後按“分數優先、遵循志願”的原則進行投檔錄取,改變過去志願優先的錄取原則。

具體地說,按照平行志願錄取方式,錄取時,將考生按成績從高分到低分順序排隊,依次檢索考生填報的A、B、C、D等幾個平行志願,如果符合A志願,則被錄取,如果分數不夠,則繼續檢索B志願,依次類推,直到被符合條件的學校錄取。

高考成績即將出爐,2020屆考生和家長準備好了嗎?


提前批

軍事、公安、航海、消防、公費生(師範、醫學、農科)、市級政府委託培養師範生、綜合評價招生、高水平運動員、飛行技術、部分高校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專業和緊缺涉農試點專業等類型的本科招生,以及飛行技術、直招士官生等類型的專科招生。


PS:對新高考志願填報感到迷茫?想了解更多有關志願填報的信息嗎?更多院校的招生信息、綜合評價、招生政策、志願填報方案,為即將面臨高考的學生提供免費諮詢。我們定期還有高中升學規劃的專家講座,為廣大考生和家長分享高中升學規劃的知識要點,藍海志願在這裡希望能幫助到每一位考生,每一個家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