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剧该如何应时而变?不妨到《情深缘起》里找找答案

从正式码定班底那天起,《情深缘起》就是业内瞩目的焦点项目。

毕竟,“大女主”剧集创作浪潮波峰迭起,但看刘嘉玲、蒋欣联手演绎姐妹双姝的机会,也算得上难逢。更不用说,还有杨亚洲导演的坐镇指导,张叔平的造型把总。

年代剧该如何应时而变?不妨到《情深缘起》里找找答案

但也是从那时起,我们的好奇也随之而生。这样一个顶尖阵容,会怎样改造一个旧上海的爱情故事?

毕竟,在近百年后的今天,青春舒扬自我已经成为社会的共识,女性力量崛起更是全球议题。如此背景下,再复原一段工整的乱世江湖,说一段鸳鸯蝴蝶式的缱绻推拉,观众已经很难共情。

近日,暌违已久的《情深缘起》在腾讯视频、爱奇艺、优酷同步上线。果不其然,剧集对传统年代爱情剧进行了系统改造。开播十余日来,《情深缘起》话题、热度步步攀升。但哪里有革新,哪里就难免会有讨论之声。

年代剧该如何应时而变?不妨到《情深缘起》里找找答案

在完整追看了二十集后,我想说,《情深缘起》是一部在女性群像上下了工夫的剧,在打通悲欢上琢磨透彻的剧,在影像美学上用心尽力的剧,值得我们认真剖析借鉴。

三代女性镜照与“新女性”觉醒

“上海人是传统的中国人加上近代高压生活的磨练,拥有一种奇异的智慧。”

对顾曼璐这个角色,曾经有人这样解读。半生流转风尘,一世泼辣好强。说到底,在风云变幻老上海,顾曼璐能护一家人周全,凭得就是求生的直觉和应变智慧。

年代剧该如何应时而变?不妨到《情深缘起》里找找答案

但顾曼璐性格中的坚韧、活络和不乏功利,不可能是无源之水。一个人性格的根源,总是在于其成长环境。这就不得不提《情深缘起》中下力气刻画的另外两位顾家女性——顾妈妈(吴冕 饰)和顾奶奶(刘远 饰)。

这是两位连姓名都不曾拥有的旧式女性角色。但她们复杂的性格以及命运中的无力感,为顾家两姐妹的人生暗中写好了注脚。

看上去就顶精明、会算计的顾妈妈,是在听着广播,盼大女儿夺“花魁”的镜头中出场的。开篇一句“你跟你姐姐不一样,她就是当‘花魁’的命。”暴露了她的性格逻辑和人生准则:面对苦涩生活,她软弱的性格无法挑起养家重担,因而选择信命、服命,但她不是一个不顾女儿死活的“恶母亲”。

年代剧该如何应时而变?不妨到《情深缘起》里找找答案

丈夫早逝、子小女幼,在牺牲一个还是牺牲一家的人生难题中,顾妈妈同意了大女儿做舞女养家。这是因为在旧时上海,对于一个女性而言,想要像男性那样赚得能养家糊口的收入,去百乐门是为数不多的活路——起码在顾妈妈这样底层女性的视野中,是这样。

年代剧该如何应时而变?不妨到《情深缘起》里找找答案

尽管因为这个选择,顾妈妈自认成为了“全屋子的女人都恨的坏人”,但她还是凭着底层人特有的求生本能和世俗智慧操持全家。顾曼璐身上的坚韧求存、强悍世故,多少能看出顾妈妈对她的影响。

顾奶奶是个看似糊涂的老人家,但却有岁月磨砺下的生命领悟。

在跟祝鸿才(郭晓东 饰)的针锋相对中,她的人生智慧高光闪现,一针见血地点破,所谓母凭子贵的女性“最好出路”,其实无非是一方对另一方的盘剥——“没有孩子,说你是孤魂野鬼,有了吧,一辈子牵着你的鼻子走。”

年代剧该如何应时而变?不妨到《情深缘起》里找找答案

多年的世事洗礼,让顾奶奶有了着朴素的独立意识。她晒膏药赚零钱,还想用这些收入买孙女的清净。尽管她无法改变孙女的命运,但顾曼桢性格中的另一面——自主、独立与浪漫,与这种困苦却爱意充盈的家庭环境不无关系。

到了第三代的顾曼璐和顾曼桢这对姐妹双姝,她们成长在“新女性”觉醒的20、30年代。

当时,出走的“娜拉”已经成为报端热议的话题,果敢的进步女性们走出家庭、婚姻和传统的枷锁,步入社会、职场和自由的恋爱当中,争取着生命自由、知识解放与精神追求的权利;同时,来自旧时代的阴影却又无时无刻不在束缚着她们的脚步。

这是潜藏在剧集深处的时代背景,就算没有浓墨勾勒,身处其中的顾曼璐和顾曼桢也不可能不受影响。

年代剧该如何应时而变?不妨到《情深缘起》里找找答案

结合着这重背景看,顾曼璐身上的重重矛盾、顾曼桢性格里的独立坚毅,就更有逻辑,也更有深意。

顾曼璐曾不止一次地表露,太阳是属于妹妹这样的年轻人的,而自己出了百乐门就是个“怪物”。她鼓励妹妹追求自由恋爱和人生独立,自己却不愿给初恋一个机会。不少观众看得心急,恨不得耳提面命一句,你也可以!

但让顾曼璐生惧的,恐怕不只是经济上可能遭遇的窘迫,或是世俗道德上的歧视。在百乐门的工作,消磨的不只是她的青春,还有她接受教育的机会、步入职场的可能。

年代剧该如何应时而变?不妨到《情深缘起》里找找答案

娜拉出走是要付出代价的。就连鲁迅在当时都只能做出“从事理上推想起来,娜拉或者也实在只有两条路:不是堕落,就是回来。”的判断,更何况说像顾曼璐这样包袱沉重的女性。

年代剧该如何应时而变?不妨到《情深缘起》里找找答案

她是自认已经追不上“新女性”的快车,才为自己找了“母凭子贵”的老路。她想的是自己担起家庭重任,这样妹妹顾曼桢刚刚起步的独立之路,才能顺风顺水。

顾曼桢接受过新式教育,是独立意识觉醒的职场女性。在她身上,创作者寄托了诸多美好理想。

生活工作中,她低调、认真,知世故而不世故。在劳工讨薪风潮中,她能站在工人角度设身处地地劝服;遇到装瞎算命的神婆时,她又心怀悲悯,不计较、不戳穿。

年代剧该如何应时而变?不妨到《情深缘起》里找找答案

对待情感上,她真挚、坚毅,相信爱能突破门第和成见。她没有因为许叔惠(邹廷威 饰)一番接受现实的“好心告诫”而退缩,而是陪着沈世钧(郑元畅 饰)回到深宅大院,承受整个家族对她的质疑和排挤。

年代剧该如何应时而变?不妨到《情深缘起》里找找答案

女性群像码定后,这部剧的故事重心也抖擞清楚。《情深缘起》的“情深”是姐妹情深。所以,这是一个细描姐妹唏嘘命运的故事。

这样女性故事,杨亚洲导演在当代背景下曾演绎过多遍。《空镜子》《浪漫的事》《家有九凤》中的姊妹情深,各有向度却部部通透。他的精准拿捏,让顾曼桢和顾曼璐之间的情感真挚而闪光。

三组上海情事,是传奇但也能相通

说完在女性群像塑造上的深意,现在回到《情深缘起》的情感主线。这部剧里的情事虽然不算复杂,但贯穿全剧的三组纠葛还是再现了那个时空丰富多样的人间情感。

这部剧中有顾曼璐和祝鸿才这样相似出身的权宜组合,也有顾曼桢和沈世钧代表的跨越门第的浪漫之爱,还有许叔惠和石翠芝(董玥 饰)这样因现实而散的“小姐与流浪汉”情缘。

如果把结婚当做合伙办公司,顾曼璐和祝鸿才的牵手便是再合适不过的。

两人都是白手起家,在乱世中选择了用尊严乃至性命换钱。五马长枪的生活过久了,人就会缺乏安全感,只有房间满满、众人簇拥,才能获得片刻安宁。越是这样的人,就越容易把伴侣当作财产、把占有欲当成爱情。这是这对CP的核心困境。

年代剧该如何应时而变?不妨到《情深缘起》里找找答案

但如果因此就说祝鸿才对顾曼璐毫无情感,也不确切。在顾曼璐因为撞破石会长的“杀人局”而被追杀时,是祝鸿才巧舌如簧保了顾家周全。当顾曼璐被人设计车祸流产时,也是祝鸿才多了个心眼,查明真相、“以暴制暴”。

然而,世人都知,爱情中最容不得功利,更容不得物物交换,权宜组合总生悲剧,这是顾曼璐和祝鸿才的扭曲情感敲响的警世钟。

年代剧该如何应时而变?不妨到《情深缘起》里找找答案

顾曼桢和沈世钧、许叔惠和石翠芝,这两段情感互为镜像,夹在其中的关键词便是“门第”。

顾曼桢和沈世钧是能够在心理上跨越门第之别的那一对。这并非因为丘比特之箭的偏爱,也不是一见钟情的眷顾,而是因为在相识之初,两人就已经完成了对自我身份的独立、清醒的认同。

沈世钧从来不把自己与“二少爷”的身份捆绑;顾曼桢也没有让女性的身份、困顿的家境成为自我实现的路障。在工作中,她找到了自己认同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坚信着成长和独立应该是人生的主旋律。

只有这样两个独立完整的个体,才能在工作、生活的初照面中就同频共振,才能因为一副手套、一本日历便对爱情甘之如饴,也才可能携手并肩,扛下家族、世俗凶猛的火力。

年代剧该如何应时而变?不妨到《情深缘起》里找找答案

相比之下,许叔惠和石翠芝是在与“门第”的第一场遭遇战中,便败下阵来的那一对。这与石翠芝的情感天真有关,与许叔惠的现实人生哲学也有关。

他那间在上海“下只角”的局促出租屋,他那身被高级西餐厅拒之门外的工作服,与当代都市普通青年生活中可能遭遇的窘境,多少有些相通。而他理智的情感观,则成熟得让人心疼。他不是不识爱滋味,也不是吝惜钱财,只是不敢为不确定的未来赌上一切。

年代剧该如何应时而变?不妨到《情深缘起》里找找答案

当我们在看《情深缘起》时,是在看旧上海的爱情传奇,但让我们共鸣的却是传奇之外,那些共通的人性密码:情感与物质、情感与门第、情感与现实……这些问题困扰着剧中人,也依然困扰着当下的观众。女性独立、性别平等、精神自由……同样的女性力量追求,今天也还在继续。

年代剧该如何应时而变?不妨到《情深缘起》里找找答案

特别值得指出的是,剧中顾曼桢和沈世钧的主线爱情,清透、喜悦之感远大于悲苦。这对接受过新式教育的青年,在前二十集中已经跨越了心理桎梏,坚定了相互守护的信念。家境之别、媒妁之言这样的传统障碍,在纯粹的新式爱情面前,显得苍白。

如果后续情节遵循目前的情感逻辑,我想这两位青年很可能会为自己争取到Happy Ending,这也让人对《情深缘起》的结局多了一份心痒。

点睛的旗袍、庭院和烟火

最后,还想说一说《情深缘起》中打动我的一些细节。

首先是旗袍。

从顾曼璐出场起,她身上的旗袍或华彩或素雅,没有重过样。为了这部剧,张叔平和他的团队从印度、泰国、马来西亚等各个地区采购面料,为刘嘉玲手工定制了150多套旗袍。

年代剧该如何应时而变?不妨到《情深缘起》里找找答案

这样的造型设计,当然与顾曼璐的职业身份有关,也和她轻微恋物的性格有关。但在观剧体验中,这一身身旗袍,配合上刘嘉玲的眼波流转和摇曳身姿,更像是是为旧上海的乱世流彩镶了一层锦边,让人过目难忘。

其次,是对南京深宅庭院古典美的展现。

当顾曼桢跟随沈世钧回到南京老家,剧集不是随便转了个场、布了组景,而是在空间表达上完全换了一种风格。

从上海繁忙、鲜活的街头来到到南京幽静、典雅的庭院,导演用了大量的框架、对称构图来表现这环境的古典美。

年代剧该如何应时而变?不妨到《情深缘起》里找找答案

当然这种传统、稳定的环境,对顾曼桢和沈世钧而言,也是一种压抑空间。在对手戏时,剧中有不少与《小城之春》类似的走位调度,看似波澜不惊却暗潮涌动,颇有滋味。

年代剧该如何应时而变?不妨到《情深缘起》里找找答案

最后,是烟火上海的展现。

仔细看剧的观众应该已经发现,这部剧对老上海的空间展现,极其考究且有层次感。

这其中有上层社会空间,比如石会长建在湖心岛上的别墅,外观别致威严,内饰金碧辉煌。

在顾曼桢找石会长理论一场戏中,一个跟随她进入的镜头,展现了这个居所让人生惧的空阔构造。跟着她出来的一个运动长镜头,又展现了别墅碉堡式的气派外观,让人过目难忘。

年代剧该如何应时而变?不妨到《情深缘起》里找找答案

还有丰富的社会公共空间。比如街头繁忙的电车、交错的轨道,斑驳的外白渡桥,以及在以往年代剧中少见的办公室空间。古朴洋楼中的美亚绸厂办公室,有狭长的走廊、紧凑的办公区,以及独立的二楼办公室,有序、通透又流畅。在这个办公室中,小到台灯、日历、打字机,大到办公桌、文件柜,件件复古别致,足见用心。

年代剧该如何应时而变?不妨到《情深缘起》里找找答案

但是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对底层社会空间的展现。比如,顾家在拥挤巷子里的小楼,外面有横拉的晾衣绳,路边有生着火的煤烟炉,还少不了游走叫卖的小商小贩……

年代剧该如何应时而变?不妨到《情深缘起》里找找答案

我想这也是《情深缘起》让人代入和共情的关键。

旧时上海,有的不只是大佬的风云际会。更多的,是普通的男男女女,在风气初开的都市中,一点点地追求独立、进步和幸福。虽然他们的人生悲喜自成,但这些烟火故事却与我们永远相通。

【文/铁皮小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