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敢爬引航梯嗎?

我國90%以上的外貿貨物運輸需要通過水運來實現。按照規定,凡是外籍貨輪進入我國港口,都需要引航員上船為船舶提供引航服務。

引航員登輪時,一般需要先攀爬直接鋪設在船體上的軟梯——引航梯,然後藉助舷梯登輪。

一般人看著就頭暈。

對幹了39年引航工作的長江引航中心高級引航員匡冠生來說,像今年這樣穿著防護服登船引航還是頭一次。

防護服、KN95防護口罩、護目鏡、乳膠手套全部穿戴整齊,一樣不能少。4月11日下午6點,匡冠生登上一艘裝載瀝青的韓國籍“南通”輪從寶山開往江陰交接,輪換引航員後開往目的港南京。

你敢爬引航梯嗎?

長江水域船舶流量大、引航任務重,一艘引航艇往往要運送多名引航員。

你敢爬引航梯嗎?

引航員登輪。

登輪時,外面下著雨。根據防控要求,引航員登輪需要從室外樓梯通道進入駕駛臺,從引航基地出發到登上駕駛臺1個多小時的乘車、乘艇、爬梯“折騰”,到了駕駛臺,不僅外面的防護服溼了,裡面的衣服也悶溼了。

匡冠生和另一名引航員週記來不及稍作休整,立即投入到緊張的引航工作中。然而,考驗才剛剛開始,這艘裝載瀝青的船船速很慢,從寶山到江陰160公里的水路,他們足足引航了12個小時!

你敢爬引航梯嗎?

引航員在駕駛臺引領船舶。

從傍晚登輪到早晨離船,兩名引航員在船上整整扛了一個通宵。防護服下,簡單的運動都會讓引航員們汗流浹背。在整個作業過程中,防護服下的衣服幹了又溼、溼了又幹。

你敢爬引航梯嗎?

你敢爬引航梯嗎?

衣服、手套全汗溼。

“這樣也好,我們登輪後,會減少飲食,再加上出汗,也很少去廁所了,既能減少風險,也能在重要航段時刻保障船舶航行安全。”匡冠生說。

你敢爬引航梯嗎?

行駛到開闊水域,引航員在甲板上,一邊吃自帶盒飯,一邊觀察水域情況。

接力仍在繼續,

匡冠生、週記兩名引航員引完下段,另一組引航員範正強、趙潤程接著引上段。

4月12日早上6點,兩組引航員在江陰順利完成交接,接替引領“南通”輪繼續開往南京。

你敢爬引航梯嗎?

兩組引航員換班。

考驗仍在繼續。範正強、趙潤程兩名引航員從一大早登輪引航,到港靠好碼頭已經是晚上9點半。170公里的水路,整整引航15個小時!

你敢爬引航梯嗎?

到港了,家就在眼前,但是他們不能回家,過家門而不入已經成為抗疫引航專班引航員的常態。

和匡冠生一樣,大多數引航員每個月要引航20艘次左右。每次作業結束後,他們和家人微信報個平安後,立即趕往集中居住點,抓緊休息,時刻準備著迎接下一個任務……

長江引航中心抗疫引航專班成立1個多月來,高級引航員王榮達已經第二次披掛上陣。

4月15日早上6點,他已經開始為當天的任務做好各項準備工作。防護用具、乾糧、引航輔助設備,一樣也不能落下。

臨行前,他佩戴好黨徽,通過這樣的儀式,迎接新一天的引航任務。

7點,他和另外一名引航員朱雲鵬一起從江蘇靖江趕往上海寶山,執行11點進口的新加坡籍“寶海洋”輪引航任務,這是一艘裝載Y類危險品的化學品船。

王榮達和朱雲鵬從出發到登輪需要先乘車趕到太倉引航基地,然後換乘專用車進入上海寶山引航交接區,再乘引航艇登輪引航。

戴著KN95防護口罩爬軟梯、室外樓梯,高度加起來超過了10層樓高,當兩人進入船舶駕駛臺已經氣喘吁吁。

與船長簡短的交流後,王榮達和朱雲鵬立即投入到緊張有序的引航工作中。

晚上8點,王榮達和朱雲鵬引領新加坡籍“寶海洋”輪穩穩靠上碼頭。離船後兩人迅速完成消殺、脫下防護裝備,趕到集中居住點已經是晚上9點。

你敢爬引航梯嗎?

引航員下地後在碼頭接受消殺作業。

這次引航任務,他們歷經3次交通車、1次交通艇以及9個小時的在船緊張作業。這對於引航員來說已是“家常便飯”。


引航員完成任務後在小雨中下船。

從3月6日開始,長江引航中心從323名一線引航員中抽調了186人進入抗疫引航專班。

你敢爬引航梯嗎?

他們成為奮戰在長江對外開放窗口的“白衣俠”,全力保障沿江港口物資運輸不中斷。

有人說,疫情讓我們第一次深刻明白隔離的含義,那些我們覺得平淡無奇的居家生活卻是很多人夢寐以求的幸福。

當我們能安全宅在家中,享受家庭溫暖之時,別忘了還有一群這樣無私無畏的人在為我們遮風擋雨。

內容 | 長江引航中心

編輯 | 王肖豐

責編/李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