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健委發文:首批委省共建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在京簽約

9月19日下午,國家衛生健康委舉辦了第一批委省共建國家區域醫療中心簽約儀式,作為第一批簽約省份,遼寧省、浙江省、山東省、廣東省政府與國家衛生健康委在京簽訂委省共建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協議。

遼寧省省長唐一軍、浙江省省長袁家軍、山東省省長龔正、廣東省省長馬興瑞與國家衛生健康委主任馬曉偉共同出席簽約儀式並簽署協議。

據瞭解,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建設是“十三五”期間國家加強醫療衛生服務供給側改革,主動調整優質醫療資源的結構與佈局,提升區域醫療技術、醫學研究和醫院管理水平的重要舉措。

根據年初發布的相關文件要求,我國將推進國家醫學中心和國家區域醫療中心設置,在區域、省域建設醫學高地,促進優質醫療資源的均衡合理分佈,全力推動衛生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減少患者的跨區域流動,助推分級診療制度建設。

患者異地就醫,跨區域流動是當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在醫療服務領域的體現。為解決區域內群眾急需、醫療資源短缺和異地就醫最突出的專科醫療需求,國家衛生健康委推動國家醫學中心和國家區域醫療中心設置。2019-2020年國家衛生健康委將完成呼吸等8個類別的國家醫學中心和12個類別的國家區域醫療中心設置。其中,2019年完成兒科、心血管、腫瘤、神經、呼吸、創傷等6個類別,2020年完成婦產、骨科、傳染病、老年醫學、口腔、精神等6個類別的國家區域醫療中心設置。同時,在每個省設置1個綜合類別的國家區域醫療中心。據介紹,全國劃分為華北、東北、華東、中南、西南、西北6大區域,每個區域按照腫瘤、心血管、婦產、兒童、傳染病、口腔、精神等設置相應專科類別的國家區域醫療中心。

廣東8家醫院入選建設國家醫學中心和國家區域醫療中心

委省共建過程中,廣東省人民政府將強化落實所在地政府投入責任、統籌規劃醫療資源機構與佈局、完善人事薪酬政策、完善醫保支持政策、推進醫療服務價格改革等方面的支持。國家衛生健康委將在統籌推進醫院建設發展、支持建設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加快提升醫療服務能力、加大科研支持力度、支持提升教學能力、創新管理體制機制等方面予以支持。高校及其附屬醫院也承擔相應的責任和義務。

廣東省屬中南區域,包括河南、湖北、湖南、廣東、廣西、海南6省。 根據合作協議,廣東省8家高水平醫院將承擔委省共建任務,分別是: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將建設成綜合類國家醫療區域中心,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將牽頭建設成國家呼吸醫學中心,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將牽頭建設成國家兒童區域醫療中心,廣東省人民醫院將牽頭建設成為國家心血管區域醫療中心,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將牽頭建設成國家腫瘤區域醫療中心,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將牽頭建設成國家神經區域醫療中心,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將牽頭建設成國家創傷區域醫療中心,中山大學附屬口腔醫院將牽頭建設成國家口腔區域醫療中心。


8家醫院入選國家區域醫療中心,浙江迎來生命健康科創高地新時代

根據合作協議,共有8個國家醫學中心和國家區域醫療中心落戶浙江。

衛健委發文:首批委省共建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在京簽約

同時,國家衛生健康委還將支持浙江省建設重離子質子放射治療中心,支持浙江省開展幹細胞和免疫細胞創新政策試點。

除8大國家醫學中心和國家區域醫療中心項目外,浙江省還將重點培育器官移植、康復醫學、微創技術、口腔醫學、眼科、骨科、血液病、重症醫學、老年醫學、神經疾病這10大重點專科。充分發揮核心醫院和重點專科的示範、引領和輻射作用,形成國家區域醫療中心重點學科群,顯著提升區域疑難危重病診治水平、科技創新能力和區域影響力。

山東省圍繞“2+4+10箇中心、12×2~3個專業”高質量發展

隨著山東省政府與國家衛生健康委共建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協議的簽訂,山東省建設國家區域醫療中心的時間表和施工圖已經確定,圍繞“2+4+10箇中心、12×2~3個專業”高質量發展,建成以國家醫學中心為引領,國家區域醫療中心為骨幹的國家、省、地市、縣四級醫療衛生服務體系。

——“中心”=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國家疑難病症診治中心+省級區域醫療中心

1.國家區域醫療中心(2+12個):

綜合性(濟南、青島),力爭2020年前通過國家衛生健康委的複核。

專業性(2019年:兒科、心血管、腫瘤、神經、呼吸和創傷等6個專業;2020年:婦產、骨科、傳染病、老年醫學、口腔、精神等6個專業),山東省衛生健康委負責申報醫院的遴選工作,制定具體的遴選細則,對申報醫院進行評估審核,制訂相應類別國家級中心的建設方案,將評估報告和建設方案一併報送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衛生健康委組織對各地申報醫院利用信息系統進行復核,必要時進行現場複核,根據規劃、設置標準和評估複核情況,結合業內評議,對各類別國家級中心設置建設進行統籌考慮。

2.國家疑難病症診治中心(4個):

山東省立醫院心腦血管;

山東大學齊魯醫院急診;

山東省千佛山醫院呼吸;

山東省腫瘤防治研究院腫瘤。

3.省級區域醫療中心(10+30個):

綜合性(魯中、魯南、魯西北、魯西南、膠東半島、黃河三角洲各建設1-2個省級綜合類別的區域醫療中心);

專業性(兒科、心血管、腫瘤、神經、呼吸、創傷、婦產、骨科、傳染病、老年醫學、口腔、精神等12個專業中,每個專業分別設置2-3個省級區域醫療中心)。

綜合和專業類別的省級區域醫療中心標準由省衛生健康委制定,經過創建,自評到達標準的醫院,可向山東省衛生健康委申請評估,評估達到標準的由省衛生健康委認定為省級區域醫療中心。

——“專科”=國家臨床重點專科+省級臨床重點專科+省級臨床精品特色專科

1.國家臨床重點專科(60個):全省三級醫院到2021年創建至少60個左右的國家臨床重點專科。

2.省級臨床重點專科(500個):山東省衛生健康委擬定臨床重點專科建設項目規劃,調整、設置500個省級臨床重點專科(含專科建設水平較高的部分縣級醫院),為申請國家臨床重點專科做好儲備。其中在縣級醫院建設80個左右省級臨床重點專科。

3.省級臨床精品特色專科(100個):打造100個具有技術優勢、行業知名度及社會影響力的臨床精品特色專科。

——“專病”=專院+專病+特色

1.專病專科醫院(10個):調整、設置腫瘤、兒童、眼科、精神病、口腔、耳鼻喉、生殖醫學、婦產、傳染病、中西醫結合骨科等10個高水平專病專科醫院。

2.專病特色(10+1種):對糖尿病、慢性乙型肝炎及併發症、動脈粥樣硬化、痛風及高尿酸血癥等10個病種和青少年近視防控開展中西醫結合防治研究,通過整合資源、優勢互補、協同攻關,探索建立中西醫臨床協作模式及長效機制。力爭在核心環節取得突破,形成有循證醫學證據支持、中西醫同行公認、體現國內外先進水平的臨床路徑或診療方案,培養一批中西醫結合專家人才,推動一批藥品器械創新項目,取得一批臨床科研成果,制定一批中西醫結合診療標準規範,形成中西醫協同發展山東路徑、齊魯樣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