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女膜仍在的17歲孕婦,罕見雙宮頸的35歲女人……那些不想用手術刀的婦科術者

處女膜仍在的17歲孕婦,罕見雙宮頸的35歲女人……那些不想用手術刀的婦科術者

導讀

在醫院工作6年,我碰到過形形色色的患者……

來源:醫脈通作者:林雲本文為作者授權醫脈通發佈,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1

早上7點40分,我走出居住的小區,穿過一條常年花香四溢的小路,到達市婦幼保健院。再走過人頭攢動的候診大廳,乘電梯到醫院三樓的走廊盡頭,有一個十多平米的小房間,就是電子陰道鏡檢查診室,我已在這裡工作了將近6個年頭。

我是中西醫結合婦科方向的研究生,畢業之後,就留在了這座南方沿海城市的一家三甲醫院裡工作,主要負責給患者做婦科陰道鏡檢查。

換上白大褂,做好準備工作,我讓護士開始叫號。

第一個進診室的患者叫蔡淑珍,是一位六十多歲的老人,皮膚黑黑的,身材瘦小,穿著也很樸素,聽她的口音應該是鄰近鄉村裡的居民,一位約40歲的中年婦女陪她一起,但站在診室外不肯進來,不知道是害怕被傳染還是厭惡診室裡的藥水味。

我扶著蔡淑珍在診臺上躺好,消毒之後,用一次性窺器深入陰道,用陰道鏡仔細查看宮頸口,鏡頭下,她的子宮頸好像糊上了滿滿一層豬油,情況較為嚴重,我推測是宮頸癌癌前病變。

我問:“您平時是否有同房後出血症狀?有不舒服的感覺嗎?”同房後輕微的出血是宮頸癌變最明顯的症狀,雖然她已經60多歲,我還是問了這個問題。

蔡淑珍大概覺得這個問題令她很尷尬,用手捂住臉,猶豫了一會兒才小聲回答:“有,有血,不太多。”

“嗯。”我點點頭,想著要怎麼跟她解釋。

宮頸癌和乳腺癌簡稱“兩癌”,是女性最常見的惡性腫瘤疾病,嚴重影響著女性的健康與生命安全,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國家就有政策給婦女提供免費的“兩癌”篩查,但僅限於初步檢查,如果發現問題,需要做進一步的檢查,常做的有TCT和HPV。

TCT檢查,又稱為宮頸刮片,全稱為“宮頸薄層液基細胞學檢測技術”,是當前篩查女性宮頸癌的最先進的技術之一,對宮頸癌細胞的檢出率為100%。

HPV病毒是引起宮頸癌的主要病因,高危HPV檢測捕獲早期宮頸癌是近幾年醫學界剛剛發明並開展起來的一種快速、有效的檢測方法,可一次檢測所有引致宮頸癌的13個高危型HPV病毒,使宮頸癌檢出率達99%以上。

但這兩項檢查是需要自己付費的,加起來要600多元,很多人不肯付這個錢,就會拒絕檢查。

2

蔡淑珍見我半天不說話,有些心慌:“醫生,我是什麼病?很嚴重嗎?”

我問蔡淑珍:“陪您來的是您女兒嗎?”

她搖頭:“不是,是兒媳婦。”

我暗暗擔憂,根據我近幾年來的工作經驗,年紀較大的患者來做陰道鏡檢查,一般是兒子或女兒陪著來,如果發現問題,還會關心患者,願意給其做進一步的檢查和治療,但凡兒媳婦陪著來的,她們會嫌麻煩又不肯多花錢,往往會阻攔患者繼續進行治療。

我告訴蔡淑珍:“還不能確定,但你現在的情況有些嚴重,建議你再做一個活檢,就是從你的宮頸口取一點組織做兩項病理檢查,這個檢查是需要你自費的,大概600元。”

蔡淑珍果然不願多做檢查:“我上床睡覺,下床做活,身體好得不得了,不需要做活檢。”

她臉色發白,眼神躲閃,不願意跟我多說話。

我心裡明白,從蔡淑珍居住的鄉村到我們醫院路途不算近,如果她不是自己感覺不舒服,是不會舟車勞頓趕來做檢查,不願檢查的原因就是因為需要自費。這種情況之下,硬勸蔡淑珍做活檢容易引起爭執,醫院也曾多次規定,不要違背患者的意願,要她們自己拿主意。

但很多患者對自身病症的瞭解往往並不充分,作為醫生,我很清楚如果她不做進一步檢查,萬一病情嚴重,會有怎樣的後果。

我想了想,還是決定告訴她:“實話對你說,初步來看,你是宮頸癌的癌前病變,現在如果不做進一步檢查和診斷,一旦病情加重,蔓延到子宮,再來治療就要花大錢,而且效果也不能保證,你好好考慮一下。”

門外蔡淑珍的兒媳婦聽到了我們的對話,用方言嘀嘀咕咕地說著什麼,我猜她是在說我誇大其詞,就是想多賺點檢查費。蔡淑珍和兒媳用方言說了幾句,還是走了。

我嘆了口氣,有時候真覺得無能為力。早在兩千多年前,《史記·扁鵲列傳》中就說過“醫之好利也,欲以不疾者為功”,患者對醫生的誤解和抱怨,可以說是由來已久,很難消除。

自從蔡淑珍離開醫院後,我一直擔心她的病情會惡化,總在想怎麼能勸說她早點來做檢查。我查看她的病歷,試著撥打了病歷上的聯繫電話,電話是蔡淑珍本人接的,我花了很長時間勸說蔡淑珍做一次檢查,她始終沉默,不說來,也不說不來。

出乎意料的是,兩天之後,蔡淑珍和她的兒媳婦再次來到陰道鏡診室。原來蔡淑珍跟我通了電話之後,把自己的情況告知了在外地打工的兒子,兒子催促她聽從醫生的話,早做檢查,不要耽擱。

蔡淑珍的兒媳婦還是很不滿,繼續跟我討價還價:“這兩項檢查非得都做嗎?能不能只做一項?便宜一點的。”我很無奈,只得再次跟她解釋這兩項檢查的重要性,沒有確定的檢查結果,我們不敢做進一步治療。

兒媳婦就是不同意給她做兩項檢查,我急得滿頭大汗,門口等著做檢查的人見這麼久沒有叫號,都在門外大聲問:“怎麼這麼慢啊,啥時候能檢查完?”

蔡淑珍的兒子給蔡淑珍打電話詢問檢查情況,得知他媳婦還在跟我討價還價,在電話裡狠狠地說了媳婦一頓,這才總算答應做檢查。

檢查結果顯示蔡淑珍確實是癌前病變,幸好只是CIN一級, 因為發現得早,醫院給她做了宮頸錐切手術,連手術加上住院總共花了5000多元。可能這些錢對蔡淑珍來說不是個小數,但治好了病,她還能健健康康地生活很多年,我感到十分欣慰。如果國家能把更多的檢查項目加入醫保範圍,為蔡淑珍這樣的患者解決後顧之憂就更好了。

3

在醫院工作6年,我碰到過形形色色的患者,有的患者明知自己有病,因為經濟困難而放棄治療;也有些患者明明身體各項指標良好,仍然每半年就來做多項體檢,十分注重保養;但大多數患者對自己的身體狀況完全不瞭解,給我的感覺是她們如同坐在隨時會噴發的火山口,卻毫不知情。

2019年4月,一位名叫張薇的患者來做陰道鏡檢查,她留著黑直的柔順長髮,個子不高,穿白色的風衣,身材曲線良好,清淡雅緻的香水味更是彰顯了她不凡的品味,讓人心生好感。

病歷上寫著張薇今年29歲,結婚四年未孕,目前想要儘快懷孕。她的主治醫生建議其立刻入院做宮腹腔鏡探查加雙側輸卵管通水術,陰道鏡檢查是入院前的常規檢查。

當我用陰道鏡仔細觀察她的宮頸時,發現情況非常糟糕,以我的經驗,她這種情況應該是癌前病變的CIN二級。

宮頸CIN,指的是宮頸上皮內瘤變,一共分為三級。一級症狀最輕,達到二級,說明已經有可能是癌前病變的現象,這種情況雖然並不是很嚴重,但是如果不經過治療,就有可能會達到三級,也可能會出現惡變的現象,有很大概率會發展成宮頸癌,需要儘快做手術處理。

處女膜仍在的17歲孕婦,罕見雙宮頸的35歲女人……那些不想用手術刀的婦科術者

CIN1級

處女膜仍在的17歲孕婦,罕見雙宮頸的35歲女人……那些不想用手術刀的婦科術者

CIN2級 (黑色為塗了複方碘的部位)

處女膜仍在的17歲孕婦,罕見雙宮頸的35歲女人……那些不想用手術刀的婦科術者

CIN3級(黑色為塗了複方碘的部位)

我把情況告訴了張薇,建議她立刻檢查TCT和HPV,儘早確診是否為癌前病變,以免耽誤治療。

沒想到,看上去精緻高雅的張薇搖頭拒絕:“醫生,我才29歲,能有什麼問題?我想要懷孕,下午就要做宮腹腔鏡的手術,到你這裡檢查應該也只是走個過場,讓你們醫院多賺點錢而已。如果再做你說的這兩項檢查,又要耽誤好幾天,我是外地人,在你們這裡住院費用一天600多,還要跟公司請假,領導不會給我批那麼多假期的,我耽誤不起,還是不做了。”

無論我怎麼解釋,她都認為我的目的不過是想賺她額外的檢查費用,堅持說我們醫院真是黑心,為了多賺點錢竟然這麼欺騙她。

如果張薇的情況真如我預測的是宮頸口癌前病變,一旦癌細胞蔓延到子宮,即使她懷上孩子也無法保住,而且孩子和大人都會有生命危險。

我苦苦勸了她25分鐘,她極度反感,說話非常刺耳,幾乎是句句都在反駁我。排隊等候的病人焦急萬分,不斷有人敲門催促,我還是耐住性子,再三解釋,她才勉強同意做活檢。我知道她並沒有完全相信我,只是不想再跟我糾纏下去。

但我沒想到的是,就在我給她做完檢查之後,張薇竟然打電話給醫院投訴了我,說我態度惡劣,逼迫她做不需要做的額外檢查。醫院扣了我的獎金,婦科主任還特地找我談話,我極度委屈,很想親自問問張薇:“這麼做,你的良心會痛嗎?”

三天之後,張薇的TCT和HPV兩項檢查結果均顯示呈陽性,一切正如我預料的那樣,張薇是宮頸癌癌前病變CIN二級。張薇做了個宮頸口的環切,把病變的部分全部切除,切緣非常乾淨,再次發病的幾率很小。手術後,張薇回家休息了三個多月才又來醫院做了宮腹腔鏡和雙側輸卵管通水術。

4

醫院裡常有不可思議的事情發生,比如曾經有個年輕女患者,結婚3年沒有懷孕,來醫院檢查才發現她的身體內部系統完全屬於男性的,但外表上看起來是個地地道道的姑娘。

還有個17歲的女患者檢查出已經懷孕,可患者本人堅持說自己還是個處女,沒有人相信她,包括她自己的母親,但在給她做流產手術的時候,醫生髮現她的處女膜的確還在,她沒有撒謊。

2019年的夏天,我也遇到了一個很奇怪的案例。

女患者江笑笑今年35歲,因為房事後經常發現有粉紅色的出血,便來我們醫院做了TCT和HPV兩項檢查,結果呈陽性,也就意味著她的宮頸有癌變,或者是癌前病變。可我用陰道鏡仔仔細細地檢查了半個小時,也沒發現有任何病變的情況,看起來非常正常。

正在我百思不得其解的時候,手中的窺器好像觸碰到什麼東西,在我的右上方十一點的位置,它使我的窺器伸張不開,我把手中的窺器扭過去,才發現在這個位置居然還藏著一個宮頸,比正常宮頸小了很多,但確實是個宮頸。

江笑笑原來擁有罕見的雙宮頸,這種病例是我工作幾年來第一次遇到。我用專用的宮頸刷子在她的小宮頸口轉了12圈,採集了她宮頸表面以及宮頸管內的脫落細胞,送檢之後發現有病理變化的果然是這個小宮頸,癌前病變已經達到了CIN2級,如果不盡早做手術,很快就會發展為更加嚴重的宮頸癌。

根據我的猜測,因為大宮頸和小宮頸相隔不過兩三公分,很有可能小宮頸上的細菌和病變的組織碎片隨著體液流到了大宮頸口,醫生在取樣的時候,雖然是在健康的大宮頸口取樣,但也出現了陽性反應。

醫院根據檢查報告,建議江笑笑做宮頸錐切手術,我也放下心來。

我沒想到會再見到張薇,她已經懷孕四個月,滿面喜色,激動地說:“我這次是特地來感謝你的,也是向你道歉的,當初我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問題已經很嚴重了,要不是你花了那麼長時間勸我,我也不會做宮頸環切手術。如果貿然懷孕,今天我真的不知道該怎麼辦。你不僅救了我,也救了我的孩子,我的家庭。”

我非常高興,曾經不愉快的記憶也早已煙消雲散,這就是身為醫生最幸福的時刻吧。為醫者必須有一顆仁心,無論患者怎樣誤解我,我都不能眼睜睜地看著她們陷於危險之中,比起一條生命,這些誤解和抱怨又算得了什麼呢。

責編 | 蘇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