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構建“大監督”格局 “陽光化”推進農村危房改造工程


大理:構建“大監督”格局 “陽光化”推進農村危房改造工程

“房子的椽子很多都是舊的,而你們的驗收單裡卻計了200丈,這個數字是怎麼算來的?”日前,大理州南澗縣紀委監委對貧困戶危房改造工程驗收情況進行入戶走訪調查和檢查。

針對近年來農村危房改造領域腐敗問題易發頻發的特點,大理州在建立黨員幹部包保鄉、村、組責任體系全程參與監督農村危房改造實施的基礎上,由住建部門聯合紀委監委、審計、第三方機構等單位,對實施改造農戶身份和房屋改造標準認定、竣工驗收、資金撥付等重點環節全程跟蹤把關,構建“大監督”格局“陽光化”推進農村危房改造工程。

在實現應改盡改、不落一戶的同時,全州各級紀檢監察機關緊盯危房改造施工進度慢、管理不規範等問題,採取“蹲點式”“交叉式”“推磨式”督查壓緊壓實工作責任。督促住建部門在加強與扶貧、民政、財政等部門溝通對接,實現資金整合,到戶精準的同時,強化對各鄉鎮的指導,健全建檔立卡貧困戶、低保戶、農村分散供養特困人員和貧困殘疾人家庭等4類重點對象臺賬,做到“賬實相符”“賬表相符”,確保監管到戶。2016年來,全州共投資19.4億元實施農村危房改造19.68萬餘戶,受益人口約69萬人,佔全州農戶的22.14%,已全面完成危房改造清零工作任務。

針對在督查中發現的問題,以掛牌督戰令、整改建議書等形式及時反饋,督促相關領導和職能部門履職盡責。與此同時,各級紀檢監察機關還建立“末位”約談制度,對竣工率低、趕工降質等“拖後腿”的村“兩委”主要負責人、駐村工作隊長以及鄉鎮分管領導及時進行約談,對在落實農危改政策中失職失責、套取資金等腐敗和作風問題強化通報震懾,形成壓力倒逼,不斷激發幹部內在驅動力。(陳春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