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綠肥聚壟免耕技術嗎?知道該怎麼施用嗎?知道增產原因嗎?

綠肥是一種環保的生物肥料,與化肥相比,在鎖水、提供養分以及作物增產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以綠肥為原料的聚壟免耕技術是今後作物耕種的主要技術手段。以湖北省恩施市為例,從綠肥在農業種植中的優越性、綠肥聚壟免耕增產的原因、綠肥施用技術的應用、對綠肥聚壟免耕技術提出的建議這幾個方面進行探討,旨在加快農業發展的腳步。

知道綠肥聚壟免耕技術嗎?知道該怎麼施用嗎?知道增產原因嗎?

綠肥具有廣泛的來源以及數量,便於種植,具有豐富的鮮草產量。對於土壤質量較差的地區來說,採用綠肥這一有機肥料,還能起到鞏固、改良土壤的作用。本文通過介紹綠肥的優越性、增產原因及施用技術,希望能夠在今後進一步普及該技術的應用。

知道綠肥聚壟免耕技術嗎?知道該怎麼施用嗎?知道增產原因嗎?

1 綠肥在農業種植中的優越性

在眾多有機肥料中,綠肥具有一定優越性,其中蘊含的元素十分豐富,不僅包括農作物必備的氮、磷、鉀元素,還包括其他所必需的微量元素。為了能夠讓土壤肥力更高,在種植農作物過程中施用綠肥是再有效不過的了。種養結合新模式的推廣可以將農業循環起來,實現更加生態、高效的農業發展模式。因此,綠肥的施用是促進農業生產的重要幫手。在綠肥中蘊含豐富的水分,對於水分需求量大的農作物來說有助於其發芽出土。

知道綠肥聚壟免耕技術嗎?知道該怎麼施用嗎?知道增產原因嗎?

隨著恩施地區的耕作制度改革,旱地分帶輪作制度逐漸普及起來,採用綠肥播施技術可以有效改善農作物間爭奪肥料的矛盾,保證有機肥料的最大化利用,幫助農作物更健康的生長,土地肥力也會長久不衰,這對於今後的農業生產活動有著重要的促進意義。此外,綠肥聚壟免耕技術也是提高當地作物效益的一種有效手段,旱地分帶輪作制度在該技術的推動下具有更加光明的發展前景,也幫助人口數量龐大的地區獲得更高的糧食產量。

知道綠肥聚壟免耕技術嗎?知道該怎麼施用嗎?知道增產原因嗎?

2 綠肥聚壟免耕增產的原因

綠肥具有十分豐富的營養成分。恩施地區近年來農家肥越來越少,而作物生長需要充足的底肥,如果頻頻使用化肥作為底肥,長久下來就會造成土壤中有機質降低,土壤內蘊含的微量元素缺失,在不斷的消耗下,土壤肥力下降,最終的後果就是作物減產。之所以選擇綠肥聚壟免耕技術,是因為綠肥是一種生物肥料,其原料是綠色植物體,將鮮草、五氧化二磷、氧化鉀及有機質等按照一定比例配置在一起,作為肥料使用,會顯著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狀,確保土壤肥力可以滿足作物生長,達到增產增收的效果。

知道綠肥聚壟免耕技術嗎?知道該怎麼施用嗎?知道增產原因嗎?

綠肥中蘊含充足的水分,可以保證土壤的溼潤性。原因是綠肥以鮮草為原料,而鮮草中的水分較多,將其播撒在土壤中,一旦土地缺少水分時,可以在短時間內釋放水因子,讓土壤仍然保持溼潤的狀態,這樣種子才不會因為水分的缺失而影響發芽。同時,漚肥過程中,綠肥所釋放的熱量較多,能夠保證土壤處在一個適合作物生長的溫度下,加快種子發芽的速度。實踐證明,採用綠肥播種的種子出土時間要比常規播種的種子出土時間早3~5日,而成熟期的時間也有所提前,進一步延長了作物的生育期,在多雨和低溫時期,也能保證作物正常生長。

知道綠肥聚壟免耕技術嗎?知道該怎麼施用嗎?知道增產原因嗎?

綠肥以其均勻的肥力效力確保了作物的吸收利用率。在應用綠肥聚壟免耕技術以後,作為作物的地上部分可以保證全層施肥,地下部分也不會因為缺少肥料而產生分散或是不均勻的狀態,不會破壞原有的根系。在作物的整個生長期,根系都能吸收到綠肥的養分,幹物質含量得到顯著提升,作物產量也因此而得到明顯改善。此外,採用綠肥聚壟免耕技術,不需要人力從事割、扎等活動,也不需要進行搬運,只要在現有土地上施用綠肥即可,也不需要畜力從事翻犁、碎土等環節,因此以往耕種過程中出現的人力、畜力緊張的問題不再需要擔心。這一過程中,生產投入成本降低,生產效益自然也就得到改善。

知道綠肥聚壟免耕技術嗎?知道該怎麼施用嗎?知道增產原因嗎?

3 綠肥施用技術的應用

恩施地區以山地為主,素有“八山半水分半田”一說。玉米、水稻、大豆、紅薯都是春季主要的種植作物。早期種植只種一季,隨著耕作制度改革,發展到種植兩季甚至三季。

作為恩施地區主要的農業主產,以玉米種植為例,玉米種植可以採用分帶種植和常規種植。採用分帶種植可以提高作物單位面積的產出,便於繼續複種,獲得更高的經濟效益。以此為種植方式的地塊在大豆收穫後,可將綠肥繼續種植在豆行中。採用常規種植的玉米則是在大豆收穫以後,在隔行的豆行位置播種綠肥,二者最主要的區別就是種植位置差異,因此要保證開溝的規範性,這樣才能更準確的進行低廂撒播。而在種植烤煙的地塊,一般選擇單溝起壟,將綠肥隔行進行播撒。播種溝的規格通常為40 cm寬及16.7 cm深,確保溝底不要有泥塊,保證溝底的平整性,翻種的時間一般選擇在雨後。一邊播種一邊覆溝,將種子蓋沒在土壤下,以提高種子的出苗率。

知道綠肥聚壟免耕技術嗎?知道該怎麼施用嗎?知道增產原因嗎?

綠肥的生長期與播種時間有著密切聯繫。通常來說,綠肥在每年8月初就進入到播種期,一直持續到立秋以後,進入立秋後的大約10日內要完成播撒。因此,將播種時間提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確保綠肥植物度過一個完整的播種期,並且讓鮮草產量得到顯著的提高。

不論是何種農作物,只有注入充足的養分才能茁壯成長,綠肥也不例外。在不同的作物種植中,綠肥可能和不同的微量元素產生不一樣的效應。以豆科綠肥為例,磷素的效力明顯。將適量普鈣、尿素以及土雜肥均勻攪拌在一起作為底肥,播撒在溝內,然後再進行農作物的種植,肥力效果可以得到有效提升。

知道綠肥聚壟免耕技術嗎?知道該怎麼施用嗎?知道增產原因嗎?

如果想要將綠肥的肥力效果體現出來,那麼不僅要保證土壤的肥沃,還要選擇優良的作物品種。通常來說,作物品種是否優良,要看分枝能力強不強。光葉紫花苕品種就是很好的例子,這一品種具有旺盛的苗架長勢。有些土壤肥力不足,只能排在中下等,還有些地塊沒有做到及時播種,也會影響到作物產量。那麼在選擇作物品種時,就可以選擇箭舌豌豆這一品種,播種量一般在45~52.5 kg/hm2之間。此外,在合適的時間壓青,會加快以播撒綠肥為主的作物生長速度。壓青的時間大多選擇在開春以後。此時恩施地區氣溫略有回升,正是適合作物生長的好時節,作物也會隨著溫度的回升加快生長。以綠肥為底肥的玉米地中,還應該配套育苗移栽,對綠肥生長量的增加預留出了更多的時間。育苗移栽的時間一般分別選擇在春分和清明時節,確保壓青的時間在3月底,這一時間安排可以確保綠肥獲得最大化的經濟效益。

知道綠肥聚壟免耕技術嗎?知道該怎麼施用嗎?知道增產原因嗎?

4 對綠肥聚壟免耕技術提出的建議

在今後的一段時期,要進一步完善綠肥聚壟免耕技術的應用,擴大應用範圍,解決耕種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例如恩施地區還有很多土地屬於低產區域,土地仍需進一步改良,農民耕種的積極性也有待提升。還有些農戶採用了該技術,但是沒有提早進行播種,因此鮮草產量未達到預期,所獲得的產量不高,阻礙下一輪耕種。此外,種源不足的問題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綠肥技術的普及,制約了作物的增產之路。

知道綠肥聚壟免耕技術嗎?知道該怎麼施用嗎?知道增產原因嗎?

針對上述問題的出現,我們還需要廣大農戶真正關注綠肥聚壟免耕技術,充分了解應用這一技術的原因以及該技術的優勢,提早進入播種時期,以便綠肥生長期得到進一步延長,讓鮮草產量和作物產量都能得到顯著提高。還要注重留種工作的落實,讓種源得到保障,以此促進作物的增產增收。

知道綠肥聚壟免耕技術嗎?知道該怎麼施用嗎?知道增產原因嗎?

5 結語

恩施地區以山地為主,林地居多,耕地相對來說較少。在有限的耕地上創造更大的作物產量價值就需要提高土地肥力,實現增產增收。只有採用綠肥聚壟免耕的方式,才能讓農業發展速度逐年上升,實現土地綜合生產能力的改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