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形成的五大假說:最後一種太離譜,月球或形成於一場核爆炸?

每個星球都有它形成發展和衰老的演化過程,月球也是。我們的月球已經40多億歲了,從它形成到現在始終陪伴在地球左右,是地球最忠實的小夥伴。那麼作為愛好天文的小朋友,對月球怎麼形成一定很有興趣。

學界目前關於月球的起源,大致歸納為五種:共振潮汐分裂說、核爆炸說,俘獲說,同源說和撞擊成因說。大宇今天給大家聊聊這五個假說。

月球形成的五大假說:最後一種太離譜,月球或形成於一場核爆炸?


共振潮汐分裂說

分裂說認為月球就是地球的”親生女兒”,是地球身上掉出去的”一塊肉”。 科學家們認為早期的地球是還不穩定熔融態,並且自轉地飛快——自轉週期僅有4小時,是現在自轉速度的6倍。這樣高速的旋轉再加上地球不穩定,使得地球赤道附近的一部分熔體被甩了出去,而甩出去的物質在宇宙中冷凝後就形成了月球。

既然甩出去那麼大一塊,那肯定會留下來一個大坑。這種說法認為留下那個坑就形成了太平洋。然而,後來的研究發現,地球和月球的地質結構、成分及其他同位素組成上有很大的差異。這就讓分裂假說很難站得住腳。所以這一假說已經被大多數科學家所擯棄。

月球形成的五大假說:最後一種太離譜,月球或形成於一場核爆炸?


同源說

這個說法認為月球和地球是兄弟姐妹的關係,他們在星雲凝聚的過程當中同時“分娩”誕生。或者說是構成他們的物質,在同一時間形成了地球和月亮。

科學家認為,在原始的太陽系裡,星球的溫度和化學成分和太陽的距離有很大的關係,而月球和地球在形成的過程中相距比較近,形成過程就比較相似。所以他們的構成結構應該是比較像的,但其實不然。對此他們是這樣解釋的:行星在形成的時候,先是凝聚並形成以鐵等成分為主的行星核,在金屬內核增長到一定程度之後,那些殘留的非金屬物質才會凝聚,所以他們說,月球是地球形成以後剩下的那些殘餘物質構成的。

同源說試著解釋地球與月球成分差異。但這種假說與太陽星雲的凝聚過程和地月的運動特徵有出入。因此,這一假說也並不是很可靠。

月球形成的五大假說:最後一種太離譜,月球或形成於一場核爆炸?

俘獲說

這種說法認為月球是地球從別的地方搶過來的,屬於“兒女”,月球和地球是來自不一樣的星雲,當月球在星際中旅行時飛過地球時,不小心被地球的引力捕獲,成為了地球的衛星。

這種假說認為,地月本身處是在不同的區域,由化學成分不太一樣的物質凝聚而成。月亮本身的軌道和地球的交角大約只有5度,當月亮運行到了地球附近,被地球俘獲。

通過計算還有激光測距的最新數據來看,月亮的軌道離地球越來越遠,每年大概遠3.8釐米。這個距離雖然不起眼,但是按照這個速度,10億年以後,月亮就不能把太陽完全擋住了,也就是說那個時候地球上如果還有人類的話,他們將再也看不到日全食。

月球形成的五大假說:最後一種太離譜,月球或形成於一場核爆炸?

撞擊說

撞擊說認為,地球早期受到了一個有火星大小的天體撞擊,撞出去的那一塊就成為了月球。這種假說和現在的觀測事實比較相符,是當前最合理的月球起源假說。

月球形成的五大假說:最後一種太離譜,月球或形成於一場核爆炸?


核爆炸說

這種說法是比較小眾的,有兩位來自南非和荷蘭的科學家提出。他們認為月球不是因為太空爆炸或者撞擊所形成的,而是在很久以前地球自身的某次核爆炸,把地球炸出去了一部分,那一部分就是月球。

月球形成的五大假說:最後一種太離譜,月球或形成於一場核爆炸?

不管怎麼樣,月球是怎麼形成的,還沒有一個公論。隨著未來月球探測越來越成熟,能帶回更多的物質樣本,我們一定會解開月球形成之謎。

喜歡探索,宇宙,歷史的朋友,歡迎關注,每日最少三更。

【圖片內容來源於網絡,侵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