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年中考滿分作文賞析:《留香》


【真題再現】

香,有花草之香、書墨之香、品德之香……留住香氣,留下香氣,濡染自我,感染他人,有益社會。

請以“留香”為題,寫一篇文章。

要求:(1) 自選文體(詩歌除外),不少於600字。(2) 感情真摯,不得抄襲。(3)文中不得出現真實的人名、校名、地名。(4) 書寫3分,請認真書寫。

【文題解讀】

這則命題,延續了近幾年揚州中考作文全命題的特點。從試題結構上看,由導語和題目兩部分組成。導語抓住“香”和“留”做文章,先用排比句由實到虛,一一列舉“香”的類型,以幫助考生打開思路,尋找到適合的寫作題材;再用排比句詮釋“留”的效用,且由近及遠,由小到大一層層宕開,啟發考生提煉富於正能量的立意。

從導語看,命題者生怕考生因為緊張而審題有所偏差,諄諄提醒。題目則簡潔明瞭,以一個兩字式動賓短語呈現,沒有干擾信息。從語言特點上看,整則命題以兩個流暢的排比句貫穿,關鍵詞“香”字出現六七次,雖寥寥數十字,但讀來英華斐然,齒頰留香,與揚州城傳統文化深厚的儒雅之氣倒是很契合。從命題立意上看,前幾年的命題“在乎”“呵護”“忍不住”“苦趣”等意在喚醒考生美好的情感體驗,而這則命題似乎更近一步,要求考生以自身的點滴行動“感染他人,有益社會”,為讓他人、社會、城市、民族更好,每個少年都有傳遞、傳承的義務,有“起而行”的責任。這則命題不為難考生,沒有設置多少審題障礙,每位考生都能很快從自身的內外生活裡激發出寫作動機,尋找到寫作題材,但也不等於隨便怎麼寫都在題目的劃圈之內。

要寫好本題,先要理解“香”,香是一種好聞的氣味,你所寫可實可虛,但必須讓人能感受到“好聞”。另外,行文中,特別是結尾部分,要充分描述“留”的行為、意義。這兩點,任意一點把扣不準,都很難稱之切題。總的來說,本次中考作文要求考生調動平時的生活積累,更是考量考生的內心體驗、生命感悟等,啟發我們的學生平時就應該多角度觀察生活,發現生活的豐富多彩,形成自己獨特的感受和認識。

【佳作賞讀】

留 香

站在農村的小樓上,幾縷炊煙從煙囪溢出。挽一縷炊煙,聞著它獨特的香味,醉於其中。

一縷縷帶著煙火氣息的炊煙,勾起了些許對老家灶鍋的回憶。

老家的灶鍋是用老式的泥土、磚石砌成的,鍋裡蒸煮炒燉,灶膛裡添柴燒火。年代已久,鍋邊的瓷磚爬滿褐黃色的裂紋。白色的牆壁也被火舌舔成了黑色。

家中掌勺的多是奶奶,廚房成了她的工作場,鍋灶就是她的生產線,五彩繽紛的菜餚魔術般從她手中華麗變身。若要爆炒某一樣菜用到辣椒,那便是廚房裡最歡騰的景象。待到鍋裡的油燒開,辣椒洗淨,切絲,一股腦兒倒進熱辣辣的油鍋。隨著“刺啦”一聲冒起的白煙,辣椒的辛辣之氣也隨之四處逃竄,大有猛虎下山之勢,直衝人的眼睛、鼻子和嘴巴,嗆得奶奶不停地咳嗽。這咳嗽聲和那濃烈的辣氣形成一股難忘的香味,常駐於我的味蕾之中。

那口大灶鍋,還承載著許多動人的味道。只有在這口大鍋裡煮飯,才能吃到香脆的鍋巴;只有在這口大鍋裡煮粥,才能喝到甜甜的米粥;只有把紅薯放進灶膛裡去烤,才能吃到包裹著濃濃煙火味的烤紅薯……這些美食在別處是吃不到的,這是農村的味道,是家的味道。

後來搬離老家,遠離村莊,吃到這些美味的機會就越來越少,它們逐漸成為我舌尖上的渴望。隨著時代的發展,煤氣、電磁爐的普及和使用,充滿煙火氣息的鍋灶被人們漸漸遺忘。抽油煙機也讓煙囪退出了生活的舞臺,使原本稀少的炊煙慢慢淡出人們的視線。

有時想起炊煙,想嗅一嗅那秸稈在灶膛燃燒的味道,便會回到老家。暮色四合,倦鳥回巢,站在小樓上,俯瞰小村莊,欣賞著那僅有的幾縷炊煙。當微風輕起,我會狠狠嗅上一嗅,讓這故鄉特有的味道緩緩融入我的身體。整個人浸泡在這炊煙中,留住清香,忘卻一切。

鍋是煙囪的根,煙囪是炊煙的家,炊煙是鄉村的魂。挽一縷炊煙,沉淪於其香。

【權威點評】

文章通過細膩真摯的語言流露出對故鄉煙火氣的愛戀,將悠悠的鄉土情結與題目“留香”相融合,營造出柔和舒緩的意境,讀起來舒適輕鬆,恬淡清新,如一股涓涓暖流滋潤著讀者的心靈。農村的鍋灶、炊煙、紅薯、辣椒……這些富有鄉土氣息的事物,處處留香。文筆清新優美,畫面感很強。小作者可以說是寫作的高手,構思獨特,立意深遠,寫出對現代生活中傳統氣息漸漸消失的憂思和眷戀。

歷年中考滿分作文賞析:《留香》



分享到:


相關文章: